2019年新晋诺贝尔奖得主寄语青年科学家:要追随自己的好奇心
2019-10-3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文、图

如何培养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如何帮助青年科学家减少源自经费的困惑?进行科研时保持一颗好奇心,搭建平台时进行跨国界合作。四位2019年新晋诺贝尔奖得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他们的观点。

》》好奇心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我有一副神奇的眼镜。”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格雷戈·塞门萨神神秘秘地说道。随后,他补充道,“我的眼镜就是好奇心,当我带着好奇心,看着这个世界的时候,每一个现象和每一个事物都会和我的研究方向相关。” 

“好奇心是所有科学家的共性,它激励着我们去解决难题,具体研究哪块领域则看个人兴趣。我研究的是关于氧气变化,这个问题其实紧紧围绕生活。”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威廉·凯林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当人屏住呼吸停止吸氧的时候,心脏就会觉得难受。这个时候普通人也会好奇其中的原因。”他表示,他的研究则是围绕氧气,进行深一步的探索。

格雷戈·塞门萨教授和威廉·凯林教授因在理解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方面的研究,被一同授予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研究解释了人类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含量的基本原理,并揭示了其中重要的信号机制,为贫血、心血管疾病、黄斑退行性病变以及肿瘤等多种疾病开辟了新的临床治疗途径。

“我对于宇宙有着比普通人更强烈的好奇心。普通人看星星可能好奇星星为什么会亮,而我则想探究更多的星星,包括太阳系外的星星。”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米歇尔·马约尔说道。

“做科研的一开始,其实难以明确实际的用处,纯粹是好奇心的驱动。”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迪迪埃·奎洛兹解释道,“研究天文也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地球,因为在宇宙中,你可以寻找到极寒极热地带,发现密度最低和最高的物质。”

米歇尔·马约尔教授和他的学生迪迪埃·奎洛兹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是,在1995年一起发现了首颗太阳系外的行星“飞马座51b”。这是一颗巨大的气态行星,从而打开了天文学的新篇章。在此之后,科学家们在银河系中发现了超过4000颗系外行星。

》》跨国界

助力青年科学家发展

如果说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有热搜榜,那么“跨国界”一词一定榜上有名。记者在与2019年四位诺贝尔获奖者的采访中,频频听到他们谈及对于跨国界的观点。

“最理想的科研环境是不受国界的影响,从对学生早期科学的基础知识普及,到科研精神的培养都能有全球化的互动。”迪迪埃·奎洛兹兴奋地畅想未来,他不由自主地伸长了双腿,“如果科研信息可以跨国界互通,那么对青年科学家会有很大的助力。”他的导师米歇尔·马约尔教授表示,科学无国界。事实上,早在30年前,他就与中国的科学家合作,并被他们的认真和严谨的态度所打破。

“跨国界有利于青年科学家积累社会关系,收获科研经费。” 格雷戈·塞门萨教授表示,一定的社会人脉对他获得诺贝尔奖有着积极的作用,他不必为寻找经费而消耗大量精力。

“经费问题,是青年科学家必然会遇到的困难。”他认为,这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为青年科学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中国的教育需要培养年轻人的创造力和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他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开拓新的科研思维。

关于跨国界资助的话题,威廉·凯林教授为青年科学家提出了自己的友情提示。“科研经费会有一个‘可交付’的概念,要求青年科学家在短期内做出一定的研究成果。”他表示,青年科学家需要做科研,需要追随自己的好奇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