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台搬上了田埂,崇明上演稻田创意时装秀
2019-11-0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视频

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中间长长的T台上,一场让人回忆起风云70年的时装秀就在这幕天席地的大自然中上演。11月2日下午的这场“壮丽七十年,时尚兴田园”稻田创意时装秀,让人不禁要感叹一句:“崇明人太会了!”

“男耕女织”也能时尚一把

这场“秀”不是别人主导的,而是由崇明区新河镇人民政府主办。“耕与织的狂想”,是这场稻田时装秀的主题,让人看到,“男耕女织”的传统农耕文化,也能时尚一把。

一曲崇明父子爷俩表演的爵士鼓,一曲琵琶演奏的《我的祖国》,展开了这场“土味秀”的序幕。大秀有模有样,分成了三个篇章。

从长袍马褂,短打布衣,到一身戎装,再到上世纪70、80年代的蓝白球衣、工人制服、碎花长裙……“怀旧”是第一篇章的主题,不同时期的服饰变化,让人倍感亲切,也感受到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历程。

进入第二篇章,背着农具的汉子,和穿着崇明特色土布衣的妇女,让台下的崇明人观众更是一片叫好。“耕与织”,是这一部分的主题。大家熟悉的崇明土布,经常拿在手里使用的农具,这一组合展示的就是崇明人的日常生活,也是男耕女织的传统农耕文化。

第三篇章,专业选手上场。以创新为主题,专业模特们穿着漂亮的旗袍、时装,在田埂间踩出了不一样的猫步。虽然都是时装,但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上面都有“土”的元素。原来,每件时装上都有一点土布元素,有的是土布扣子,有的是土布包边,有的则是胸前、肩膀上的土布装饰,将崇明的这一非遗文化勾勒出了时尚的味道。

“90后”崇明青年站上了自家村里的T台 

嗅着土地的温暖气味,坐在黄灿灿的稻浪中,直到三场秀结束,底下的看官们还觉得意犹未尽。“好玩,好看,以前从来没看过。”新河镇的村民陈阿姨说。

台下人看得开心,台上表演的人也很满足。记者了解到,这场秀里,除了一部分专业模特,大部分都是崇明当地的青年和一些T台走秀爱好者。

“90后”崇明女孩范林是新河镇人,这也是她第一次走秀。“我也没想到有一天会走T台,还是在家乡的稻田走。”穿着一身拉链复古运动装的范林笑着说。长得美美的她做过平面模特,干过礼仪,但从没走过秀,这次也算圆了她的一个梦。

让“90后”的新兴美少女扮演上世纪80年代的人物,有没有难度?范林说:“没难度,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啊。而且时尚不就是复古吗?我这一身现在不要太流行!”

虽说没难度,但为了这场秀,她也还是认真准备了一个月左右,从仪容仪表到走路姿势再到气质,都得练。“我是土生土长崇明人嘛,当初报名就是因为觉得这个‘土味秀’很有特色。”

“土味秀”传承的是非遗传统文化

更高兴的还有幕后“功臣”。1978年出生的陈永梅是崇明区布布瀛创新工作室的成员,看着台上艳光四射的模特,她笑得合不拢嘴。“那些衣服就是我们做的。”她特别自豪地说。

记者了解到,这次时装秀亮相的土布服饰,全部来自崇明非遗土布传承者布布瀛工作室。该工作室以创新开发崇明土布定制服饰、玩偶为主,用崇明传统的土布制作出独具崇明特色的文创产品。自2016年年底创立以来,带动当地50多人就业,实现创收30余万元。               

在现场的稻田中,也展示了这些承载了非遗文化的产品——张牙舞爪的格子螃蟹,栩栩如生的大象、乌龟,可爱的表情包,各色的包袋,还有用土布拼就的崇明岛地图。

“这个大象,就很难做,眼睛、鼻子跟尾巴,都是要手工缝制上去的,没个一两天可做不好。”陈永梅告诉记者。崇明土布的花色各不相同,展开想象,就能用不同的花色创造出不同的作品。“这个是芦菲花,阿拉崇明人经常用来做裤子。是不是很好看?”说到土布,她更是两眼冒星星。也是因为喜欢土布文化,喜欢做手工,陈永梅加入了布布瀛工作室,她希望能让自己喜欢的这一崇明传统文化能通过自己的手创造出更多可能,让更多人看到。

而办这样一场稻田创意时装秀,崇明新河镇的用意也和陈永梅如出一辙。“如何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如何乡村振兴,我们有责任扶持有想法的人。” 新河镇有关人士表示,此次创意秀也吸引了众多文创产品和生态农业企业前来。“这是第一届,今后还将有第二届、第三届。今后,新河镇还将不断深化开发稻田创意产业,把传统稻田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大舞台,努力成为崇明的一个品牌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