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上海团员青年:勇挑重担,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范彦萍 郭颖
11月2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社区治理和服务等进行调研,并对上海提出新的要求,这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引起强烈共鸣。
▎亲历者 ▎
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服务人民
11月2日傍晚,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调研,了解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情况。当习近平总书记从正门径直向前台走来时,作为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兼古北市民中心主任的盛弘内心无比激动。
总书记与盛弘亲切握手,并主动拿起市民中心的简介了解中心的各项服务功能。
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也是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个人获得者,盛弘亲身感受到了总书记亲民、为民、心系人民的心胸和情怀,“古北社区居民群众都在为总书记的到来纷纷刷屏,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为总书记点赞,为党和政府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这让盛弘牢记在心,“我一定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地气、聚民智,激发社区活力,提升服务能力,做好社区治理的答卷人。”
1982年出生的上海杨树浦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继说,“11月2日注定让我永生难忘。当习近平总书记下车向我们走来,伴随着在场同事高呼:‘总书记好!主席好!’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已走到了我的面前,我荣幸至极地与习近平总书记握了手。”
李继说,当习近平总书记获悉他们是滨江建设者时,他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杨树浦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的发展历程,如今,‘工业锈带’变为‘生活秀带’。我想,杨浦滨江5.5公里岸线的贯通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建设中,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叮嘱,在项目空间布局、方案设计、建设标准等方面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想人民所想,为人民提供更多更为舒适的休闲、健身、娱乐的场地,让人民满意。”
▎青年师生 ▎
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相融合
上海市延安中学团委书记、长宁团区委副书记(挂职)孔令琦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考察时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坚持好、巩固好、发展好,畅通民意反映渠道,丰富民主生活。这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孔令琦觉得,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政治责任,“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特别是制度自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为一名团干部,孔令琦深深感到,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多听取团员青年的心声,拓宽团员青年反映内心真实想法的渠道,做好桥梁当好纽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到‘勇挑最重单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这是总书记对上海发展提出的要求。”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谭涛在学习讲话精神时有深刻体会,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也要敢于挑战自己,把个人的理想和上海的发展、祖国的发展相融合。
今年,作为一名青年党员的谭涛报名成为第二届进博会志愿者。进博会是国家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青年学生则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常幸运能为进博会出力,期待在进博会上展现青春风采。”
▎基层青年 ▎
做好青年“引路人”贡献青春力量
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考察调研。作为工作在杨浦的青年一代,杨浦区定海路街道定海港路居委会主任杨莹深感振奋。
习近平总书记说:“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一名服务社区的基层工作者,杨莹深感重任在肩,表示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工作中努力做到“步子勤快些、聆听多一些、反馈及时些”。深入群众的同时提高走访质量,广泛听取民情民意,“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进一步发动社区党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继续发挥社区志愿者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协助物业改善小区停车难的矛盾,从而进一步解决社区的急难愁问题,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的第二站来到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还与在场的长宁青年交流,提出工作要求。这让团长宁区委基层工作部部长丁晓雯深受鼓舞。
作为基层青年团干部,丁晓雯表示会再接再厉,做好社区青年的“引路人”,搭建凝心聚力的青年平台,创新彰显青年才华的精品项目吸引青年参与;做好社区心声的“代言人”,聚焦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社区百姓的“知心人”,凝聚和发挥各行各业青年所长服务社区百姓,齐心协力助力社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要为坚定不移带领青年往社区走,共同参与自治共治,贡献青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中指出:“鼓励和支持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作机制。”
这让上海青年业委会委员联谊会会长周浩印象很深。他表示,青年业委会委员联谊会将在未来深入开展业委会工作方式、方法的研究工作,对现有的工作经验和案例进行整理和总结,争取早日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借鉴的业委会工作指导手册,帮助业委会委员们更专业、更好地开展工作。
“党团组织的引领和支撑,让年轻人参与业委会这项工作更加有信心和底气。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带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一起为我们的小家,为上海的大家贡献青春力量。”
▎行业青年 ▎
身处新时代 对未来充满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无论是强调全球资源,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还是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坚持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战略定位,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都与临港新片区和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息息相关。
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总经理屈林认为,随着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临港新片区作为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重要地区,将承担重要使命和面临重大机遇。临港科创中心作为临港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孵化器和创新服务平台,理所应当担负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产业孵化和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等责任。
“在战略上我们持续布局针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也将在平台建设、渠道建设和功能布局等方面开展实践。”屈林介绍说,他们将建设全链式的科创服务体系,建立临港国际智能制造展示交易中心,强化科技策源地建设,加大长三角产业协同的服务平台建设,为长三角科创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做出应有贡献。
作为上海科创青年一员,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罗涛深感新时代党和国家为科技创新工作“量体裁衣”,搭建了广阔的舞台。“自贸区新片区体现了临港地区一直以来的‘临港速度’,让企业感受到了‘金牌店小二’的优质服务,对在新片区的未来规划充满信心。”
罗涛认为,科创板的设立让科创型企业,特别是专注基础研究的科创型企业看到了党和国家推动基础性技术和原创成果落地的决心和魄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让我们体会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作为一名创业者,UCloud优刻得创始人兼CEO季昕华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句话印象深刻。季昕华透露说,自己曾和和人大代表参观过滨江沿线,那里有很多城市驿站,给市民创造了良好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提出了三项任务,其中提到了硬科技,让我们大受鼓舞。”季昕华表示,作为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科技攻关方向的公司,本身科技含量很过硬。“我觉得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
作为上海的企业,季昕华深深感到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机遇,“身为企业家,应该抓住这样的好机会,立足于上海在全球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范彦萍 郭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