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的热度上海的温度|孟加拉85后小伙儿:进博会给了我改变人生的机会
2019-11-0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吴缵超/文 受访者/图

“进博会给我创造了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在读博士生, 一个来自孟加拉国的“85后”年轻人萨夫说。去年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萨夫带着和他同样非常年轻的公司在中国朋友的帮助下开启了 “进博之旅”,并一举成功。

今年他成了进博会的老朋友,还在现场挂出了“为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友谊,点赞”的红布。

  初创企业来到进博会  

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后的第二天,萨夫创办的孟加拉国达达公司就签下了两个订单,他告诉记者,进博会为全球商品进入中国搭建了一个巨大的舞台,他庆幸他的初创企业通过这一平台获得成功,并让很多观众可以了解到孟加拉国的文化艺术,也让更多的人熟悉和喜欢孟加拉国艺术品。

今年31岁的萨夫是2011年来到中国的,到武汉读研究生,学习新闻和传播学专业,2017年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博士学位。同样是这一年,他和朋友在孟加拉国创办了达达公司,萨夫最初只是想从中国进口童装,然后通过网络在孟加拉国当地销售。而在上海读书期间,萨夫很快找到了新的方向,要把孟加拉国的黄麻手工艺品带到中国市场。黄麻吸湿散热性能好,耐磨性强,可以拿来制作生产生活的工具,也能创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世界上最大的黄麻出口国就是孟加拉国,年产量90万吨左右。

萨夫说,当初听到首届进博会举办的消息后,孟加拉国当地不少企业也很想来中国参展开拓市场,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萨夫在上海读书,他的上海朋友提醒他不要错过这个机会,于是他抱着 “试一试”的想法,就报名参加了。

事实上,对于当时刚刚创立不久的达达公司来说,把黄麻手工艺品带进“四叶草”现场,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萨夫对许多进口环节以及流程一无所知,所幸在上海朋友帮助下,还有相关部门支持,终于一路顺利走进了进博会。

  “我觉得我需要会说中文”  

 “上海朋友的热情到处可见”,也就是在首届进博会现场,他看到许多上海的志愿者,他们满带笑容的服务再次感染了他,萨夫说,在上海待的时间越长,他越来越喜欢上海这座开放的城市。                        

如今萨夫的妻子唐河成为了达达公司CEO,唐河2013年来到中国,现在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这对夫妻一起在上海创业,一起见证了进博会带来的机遇,他们的眼界也越来越广,萨夫说,现在回头看,如果没有首届进博会的参展,他的创业之梦肯定不会这么顺利。

就是在首届进博会期间萨夫开始学说中文,之前他在中国的几年一直是用英语和人沟通的。“我觉得我需要会说中文,这对我很有帮助”,看得出这一年萨夫学说中文是很努力的,现在他和记者进行交流已经没有很大的语言障碍。

  “进博会的机会你无法想象”  

进博会是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管你是世界500强企业,还是独具特色的小企业,都会给你带来无限的可能,对此,萨夫一年来感触颇深,“一家非常小的公司,一样可以进入进博会参展,这离不开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非常幸运的事,也令当地企业非常羡慕。” 

首届进博会促成了达达公司与多家中国企业的合作,借助进博会效应,今年上半年,孟加拉国黄麻制品进入了上海一家高端百货做展示和售卖,而为适应电商销售模式,达达公司在中国的合作企业还为其开设了淘宝网店,尝试线上销售。

据介绍,第二届进博会达达公司带来更多的黄麻手工艺品,设计上也会更注重添加时尚元素,新增长颈鹿、狮子、乌龟、鸟类等多种动物摆件。除了黄麻手工艺品,达达公司今年还首次展出富有个性和异国情调的绣品,每一幅都是手工制作,今年参展的最大一幅绣品长达1米多,要4、5个人同时来绣,这些绣品和中国绣品风格完全不同,色彩鲜艳,图案表达的都是当地人的劳作、生活场景。

 负责达达公司在中国进口推广业务的杨峻称,借助进博会这个舞台,还能帮到广大孟加拉国乡村工作的妇女,增加她们的工作机会,进而改善她们的生活。

今年已经两个订单在手的萨夫对记者乐观地预计,还有几天会有近20个订单,“进博会的机会你无法想象。”萨夫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吴缵超/文 受访者/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