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的热度上海的温度|为进博服务两年没进过馆,他们是“最陌生又最熟悉”的参与者
2019-11-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周紫薇、刘晶晶/图  

为进博服务两年都没进过馆,加了10多位乘客微信“云观展”。第二届进口博览会今天闭幕,有一群人,每天都在离进博会最近的地方,却又从未进入过进博会。他们是进博会“最陌生又最熟悉”的参与者。

  为进博保障两年从未进馆  

早上4:40分起床,开半小时车到漕宝路上的车场。督促手下50名驾驶员测试酒驾、交钥匙、安全签到,开早会捋一捋前一天的整个过程,指出问题。宣传好安全规范,上车检查,保证设备完好。

6:40,第一辆车出场。7:30,50辆车全部都要抵达徐泾东路地铁站旁的P1停车场。开始一天的接驳工作。这是巴士二公司进博会P1停车场现场负责人、龙华车队人事业务队长孙鸿德的早晨。

直到晚上8:00接驳任务结束,监督完所有车辆安全有序返回漕宝场,等所有人都离开后,孙鸿德才能离开。每天最早到,最晚离开。从9月份开始,孙鸿德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度过的。

“9月10日接到进博会接驳的任务,我们就开始现场摸底,设计线路走向,演练了一个多月,就是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孙鸿德说。

第一届进博会他就担任P1停车场二公司的现场负责人,今年9月他再次来到熟悉的场地。和去年相比,道路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也增加了很多接驳点。

今年进博会共设置了9条接驳线。孙鸿德所负责的P1有3条接驳线,包括到地铁10号线七莘路、到地铁9号线中春路和到地铁13号线金运路的三条接驳线路,以及71路延伸线和到一条直达浦东机场的线路,共178部车,其中属于他管辖的共50部。

“和去年比,今年顺利很多。”孙鸿德告诉记者,第一年还在摸索阶段,今年从市交通委、进博会交通保障指挥部,到久事公司,都对线路方向比较明确。“去年进博会开始,P1才刚刚造好,最后一次开会开到晚上10点,商量线路怎么弄。”他还记得,开幕首日,为了应对第二天的大客流,晚上10点从家里出来看拓宽新路线。“今年有的放矢,筹备工作都全部安排好,所有事情心里有数,也有理有条。”

  加乘客微信“云观展”也很满足  

因为这“心中有数,有理有条”,孙鸿德今年能偶尔晚上有空上到徐泾东路的天桥上看一看全景。“真的变化好大。”孙鸿德给记者展示着手中拍的夜景照片。一年前,旁边还全是荒地,马路都还没完全造好,一年后,诸光路变成了一条绚烂的“光带”。

“拍出来的照片太美了,真的太美了,包括我们车子的停放,进出非常有序,老壮观的。”孙鸿德说。尽管如此,两年保障进博,他至今没能进去过一次“四叶草”。“任务还是艰巨的,就在P1场地上,我不能动,再近也不能动。”

“你说想进伐?说不想是假的。”孙鸿德说,常常听到游客们、参观者们兴奋地议论,里边的鞋子很好看啊,吃的东西很多啊,他在一旁听得也是很“馋”。但有乘客和他分享,他就老满足了。

从去年到今年,他已经加了10几位乘客的微信。“他们主动要加的,听说我进不去,看不到,就主动要求和我加微信,传点照片来给我看。其中有展商,也有普通观众。到现在我们还有联系,有的展商去年参加,今年也来参加的,隔了一年还记得给我看照片。”孙鸿德笑着说。

已经58岁的孙鸿德演练时曾因身体不适医院挂水,他没请假,首日当天他凌晨3点就到停车场,当晚22:00才离场,隔日又在早晨6点到达。每天微信运动他都能达到近2万步。

“我希望明年第三届进博会我也能来参加。这是我们祖国的光荣。”当兵回来,1982年就进入公交行业的孙鸿德,从卖票员做到调度、管理人员,到现在的业务队长,还有2年多退休的他表示,“希望以进博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差头”司机王师傅终于圆了进馆梦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届进博会上,像孙鸿德这样,连续两年为进博会服务保障却没进过馆的人并不少。

青浦区运管所负责进博会周边停车场新改建以及服务保障的“80后”吴挺,在首届进博会时目睹了国展中心一个个临时停车场的诞生。“今年外围10个临时停车场,又新增了1个停车场,一共11个,从规范设置、引导、硬件保障、停车状况等都是我们的任务。”他每天要到11个停车场“溜达”,看停车情况、硬件设施。“因为大巴和公交自重比较重,都是临时停车场,要看场地有没有损坏。”每天11个停车场都要看一遍。

两届进博会参加下来,他也没能进场馆逛逛看过。“只能通过新闻来了解,今天刷到个百人火锅,明天刷到个会飞的汽车,各种新奇的东西还是蛮想看看的。希望下一届能进去看看。”

与孙鸿德和吴挺相比,海博出租的驾驶员王勤国幸福得多。进博会闭幕前一天,他终于圆了进馆的梦。去年到今年,他都是进博出租保障的主力,去年没有进过展馆,今年海博出租为一些优秀骨干办理了参观证,老王也拿到了一张。从第一天他就开始兴奋的期待。

因为负责的是新能源电出租车,他每天下午1点开始要一直作为保障车辆待命到晚上8点。9日上午,他放弃了自己正常的运营时间,早上7点半就排队进馆了,重点看了国家展中国馆,看了深海勇士、大飞机、高铁。“看到国家科技的发展,我特别激动。还有中国各地的产品,感受得到祖国的兴旺发达。”因为12点还要进P6停车场,11点他就出馆了,没有多长时间给他逛,但他已经很满足。

新鲜的照片,他也发到了微信群里给班组成员们一同欣赏。这个微信群是他今年特地为供车的组员建立的,以方便及时通知和推送用车信息。他还把名单都打印出来带在身边,每天会总结每个组员的位置、今天接单的情况,预防展会结束时有大客流急需紧急用车。

2010年世博会期间,王师傅拉到了一位日本客人,10年后的现在,这位日本客人来到上海,还会找他约车。“说明了对我的服务的认可,对阿拉上海出租车行业的认可。如果进博会期间也能结到这样的善缘,得到客人的认可,我会更加开心。”王勤国向记者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周紫薇、刘晶晶/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