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后悔,不买遗憾,到底买还是不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不知道买啥,给我看看你的购物车吧!”类似的话最近几天在这么一群网友的微信群蔓延开来,他们坦言,不知道到底买啥,只能到处“抄作业”;有一群网友则自豪称,意志力很强,抵制住了优惠,目前“双11”参与活跃度为0;也有不少网友到处吐槽:因为之前参与了“盖楼”,还看了网红直播,最后“不得已被拖下水了”;还有那么一群网友,去年的囤货明明还没用完,今年不得不继续囤,家中有娃没办法……
“双11”这场疯狂的“战斗”中,尽管成交额在不断创新高。但是仍有一批消费者还在纠结买或者不买,甚至清空了购物车。那么,爱购物的你,参与了这次狂欢盛宴了吗?专家表示,作为消费者的你,可以趁着打折优惠买本书看看、或者提升技能,让喜欢网购的你真正成为购物中的那个幸运儿。
人物一:随波逐流型
看看你买了啥,直播网红划重点
“双11的预售夜”,零点一过,市民秦小姐就预付了一笔钱,她很满意自己今年的购物车。在她的购物车里,活脱脱一个小集市,大到几千元的护肤品小到几元的小零食。“东西比较多比较杂,基本都是参考了朋友的购物车,其中很多都是明星产品。朋友之间不会坑对方,省时省力。”
秦小姐告诉记者,货比三家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她不愿意在上面花费时间。在“双11”前,她直接问了好几个朋友今年准备买什么,分享了一下她们的购物车。
“给我看看你买啥了?”秦小姐说,在今年“双11”预热期间,这样的对话常常出现在聊天对话框和朋友圈里。秦小姐坦言说,“综合他们的选择和我的需要,最后确定自己需要购买的!”
朋友们每天都在讨论“双11”这些事,秦小姐总感觉不买点啥就跟吃亏了一样,最后大家买的都差不多。秦小姐说,除了分享朋友的购物车,她今年购买的商品中,还有一些来自网红直播。在“双11”前夕,李佳琦这些网红人物就像“课代表”,直接给大家在划重点:“OMG,所有女生,买它!”
“工作压力大,烦心事多,买买买能缓解压力,短视频和直播就是比较好的选择。李佳琦的声音有辨识度,而且直播的氛围特别好,整体会让我觉得很解压”。秦小姐说,以往她对于淘宝直播的形式非常鄙夷,认为主播都是浮夸的“戏精”。不过最近,身边太多朋友在看李佳琦的直播,她开始对这些网红的看法有所改善。
人物二:理性消费型
“准时11点睡觉,成交额中我一分钱没贡献”
“我就是那个11点前就睡着了的人!工作消磨了我购物的意志力,孩子们分散了我购物的精力,中年人的怠惰打败了我的冲动力”。今天一大早,张女士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出了这条微信。对自己能控制购物的意志力,张女士颇为得意。
张女士说,血拼“双11”,这不仅是智力和耐力的比拼,还得拼体力。硬撑到凌晨,为了抢那些传说中的“手慢无”商品……事实上,历经了各种套路折腾,又比拼了智力、耐力和体力之后,结果往往会发现自己买的东西并不是最便宜的。
昨天晚上11点不到,张女士洗漱完毕,准时上床睡觉。这些年消费狂潮的洗礼后,她的理性开始回归,张女士说,年纪大了,还是早点休息好,再低的折扣她也不为所动,优先考虑商品的实用价值与自己到底是否需要。
“曾经,我也是抱着手机躺在床上、紧张地等待11日凌晨零点到来参与‘秒杀’的一员。”张女士告诉记者,多年前流行“秒杀”,有些热门商品自称是零点一过就会被秒光。三年前的“双11”活动中,张女士在凌晨零点准时“秒杀”了一个电吹风机。在确认抢到后,带着极其愉快的心情入睡了。可是,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发现店铺内仍有三个电吹风机在售,一直到晚上仍然显示有货。这时,张女士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张女士说,从那之后,深夜守候买买买的事情,是再也不会干了。面对铺天盖地的“双11”宣传,也淡定了很多:“购物车空空的,到今天中午为止,什么都没买。至于要不要参与一下,等下午有空的时候再去天猫上看一眼。”
让张女士离开“双11”这个“战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犹不及的促销宣传。“这几天,手机里收到的全是‘双11’的促销广告,有时在开会,手机一直在震动,让人心烦意乱。而且,这几天不管是打开某个网页,还是点开某个APP,就会跳出各种花哨的广告,实在感觉烦透了。”
人物三:被“拖下水”型
辛苦“盖楼”获得的红包,不花掉岂不可惜?
“冲动是魔鬼,这是‘双11’给我的最大领悟。”市民白女士说,参与盖楼、看直播换来的红包、一时冲动预先付了定金,但等到现在需要再付尾款的时候,却有些纠结了。
最近,朋友圈里出现了一股神秘力量,多年不见朋友都会突然冒出来问“在吗”……其实,别自作多情了,他们都是为了两个字:盖楼。这是某电商平台今年“双11”的新玩法——组队盖楼大挑战,赢20亿元红包。
在今年“双11”前,市民白女士的朋友圈就突然变成了一个大型工地现场,到处都在盖高楼。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通过签到、逛店铺、看直播等方式获得喵币,升级自己的喵铺等级。9点钟一到,新一轮战队盖楼比拼正式开始……
但是盖着盖着,白女士突然意识到自己被套路了,但是进退两难。“那么辛苦参与盖楼,分到的红包总归要用掉吧。”在“双11”之前,白女士付了一些定金,准备购买一箱薯片、一些化妆品等。
白女士坦言称,参与各种活动后,就这么莫名被拖下了水,随后就变成不得不买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参与“双11”活动必须面对复杂的规则,以前“简单粗暴”的打折活动已经很难见到了。各种名目的优惠券满天飞,但是要真正买到便宜的商品,就得花上很长时间研究各类规则,自己的脑筋已经完全不够用了。
今天上午,白女士陆续收到了付尾款的通知短信,但她并没有购物的愉悦。“其实有些商品是冲动下付了定金的,但预付的定金是没法退的,我只能一个个把尾款付掉。不过还好买的也不多,就一些生活必需品。”
人物四:不得不买型
家里囤的很多浪费了,但是还得为娃买啊
“反正要用到,现在买便宜”,每个爱囤货的网友都有这样清晰而坚定的脑回路。借着“双11”打折促销,添置家里需要的各种生活用品,洗发水、护发素、牙刷、牙膏……反正这一年都不需要去超市了。
问题是,一年过去了,很多囤着的货是全新的,但是有些已经用不上了。尽管如此,但还得接着买啊,因为家中有娃没办法。
在去年的“双11”活动中,市民夏女士囤了足足30箱尿不湿、大小24件孩子衣服,购买时心里很有成就感。但令人头疼的事情也来了,因为囤货数量过多,收纳起来特别麻烦。“一袋尿不湿体积就很大,30箱尿不湿我基本把整个后阳台堆满了。还有各种瓶瓶罐罐在厨房间、卫生间挤得满满当当,连房间柜子里也没剩下一点缝隙。”
最关键的是,买了那么多东西,都派上用场了吗,然而并没有。夏女士说,三年前的“双11”,她给娃屯了两件童装外套,因为太大,之前都没穿!可是不久前,当她把这两件外套从收纳箱里扒拉出来,却发现衣服已经嫌小了。最可怕的是,有时屯久了的东西,她自己都不知道放在哪儿了,等某天再从储藏室里翻出来时,只好转手送人。“尽管吐槽很多,但是我还得买啊,家里有娃,消耗的东西多啊!”夏女士说。
“我淘宝”还是“淘我宝”?
专家说,要让自己成为那个真正的幸运儿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网购时代变得更加直观,也让购物变得更加有趣“双11”大促,在这样的消费气氛中,有些消费者确实买到了价廉物美的商品,是真的幸运者;但是有些人则是冲动消费,甚至被“诱惑”购买了。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顾晓鸣教授分析称,5G时代即将来临,营销方式正变得越来越花里胡哨,直播、盖楼、津贴、满减、红包……一方面是因为借助网络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商家意识到,要让消费者冲动消费不再那么容易。而在这样花哨的“游戏化”销售模式中,有些原本并没有购物想法的消费者,也会被吸引而深陷其中,不得不参与购物。
“购物真正的满足感其实未必在物品本身,而是在购物的过程。买东西对很多人来说是减压的过程。”但是,顾晓鸣教授想提醒大家,消费不该只是短暂、简单的拥有。作为消费者的你,可以借助这个打折的机会,买自己的刚需;此外,还可以趁着打折优惠买本书看看,或者提升技能,更能带来长久的愉快,让喜欢网购的你真正成为购物中的那个幸运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