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医生|每张报告、每台手术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们:医疗战线上的“侦察兵”
2019-11-12 上海

==  编者按  ==

虽然同样身穿白大褂,却很少与患者碰面!在医院里,他们好似一个隐形群体,战斗在一个很重要的岗位,时刻不敢松懈,但是外人却很难亲眼看到他们的辛苦和努力!

他们中,有“医疗战线上的侦察兵”——检验科医生;有“中医传统工艺的坚守者”——膏方制作室的药师;有“全方位营养保障的贴心服务者”——营养科医生;还有“神秘而高大上”的放射物理师……

也许你感觉不到,可每当你的生命出现危险信号又或是你的健康需要守护时,他们总是冲在最前沿!无论熟悉还是陌生,这些可爱的医生们总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与患者一起对抗病魔,一起为健康加油!仁心仁术,不需要说出口,也不需要被感谢,做出来,就不会被忘记。    

从今天起,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走近这群默默奉献的医生,推出“隐形医生”系列报道,一起为他们鼓劲喝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杨羡之 马鈜/策划

一台肾移植手术的完美进行,有细致的手术医生,有细心的管床护士。而没有病人会知道,这个背后,还需要一群默默无闻的检验科医生。好不容易等来可移植的肾,但如果移植的肾携带耐药菌,还会让获得这个肾的患者引发术后感染乃至死亡。而这场战役留给检验科的时间,仅有宝贵的4小时。    

事实上,在医院有这么一个科室,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和掌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在微观世界的细胞和各种体液成份间,不断寻找各种疾病的致病原因……来自仁济医院检验科的李敏主任和她的团队,正是临床一线的“幕后英雄”。他们不与病患直接接触,却在临床医生背后默默提供医学检验数据支持。 

 ▼ 日常小故事一  

这场“战役”,只给他们留了4个小时   

深夜11点,24小时待命的“肾移植检验”的微信群铃声响了,肾移植医生发来消息,“有供体了,另一位医生已经取好了,正在飞机上,大概1个小时后到。”黑夜中,两位检验科医生匆匆赶去医院。   

肾脏离开捐献者体内后,必须尽快完成移植手术,而当时已过去5个小时,时间紧迫。捐献者生前在重症监护室呆的时间长,并且有肺部感染症状,供者的肾脏可能携带耐药菌,捐献者所在医院只能检测6个HLA等位基因,覆盖面有限。此外,受者是二次移植手术,即之前已经进行了一次肾脏移植,但是种种原因发生了排异,手术失败了。而一个人接受的器官移植次数越多,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风险越大,预后越差。这次的移植手术,对患者至关重要。  

没有精准可靠的检验结果,即使是技术精湛的医生,每一次肾移植手术术后,都要为病人可能遇到的排异和感染捏一把汗。  

理清思路后,两位检验科医生陆续到达科室。一切准备就绪,电话铃也响了,供者和受者的血液、脾脏等样本都到了。此时已是午夜12点半,检验人员必须在4个小时内完成报告。   

只见检验科医生先将供者的肾脏灌洗液处理后,放入检测仪器;又将供者的淋巴细胞迅速准确分离出来;提取免疫细胞的DNA后,将其放入扩增的仪器;再将受者的血清和供体的细胞混合在一起,孵育后,显微镜下计数被患者血清攻击致死的供体细胞有多少……检测工作一环接一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一小时之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出来了,是阴性;两小时之后,淋巴细胞毒的检测结果也出来了,大约有7%的免疫细胞死亡(参考范围是<10% 即认为不排斥);两个小时过去了,12位点精准的HLA分型结果(人类白细胞抗原)出来了,受者的抗体并不针对供者,这意味着这些抗原抗体,可以“相安无事”!并且,受者和供者的HLA抗原有多个匹配位点,发生排异的可能性不高!

此时,接力棒交给了肾移植医生。医生当即拍板:准备手术!

▼ 日常小故事二 ▼ 

凝血时间延长地离谱?原是“大魔王”在作怪

不久前,难得休息的检验科临检组的沈医生突然接到紧急电话,消化科的一个自身免疫性肝病合并肝硬化的老年病人的凝血指标异常。连续三天的凝血功能检测,李老伯的凝血时间都延长地离谱,这意味着他将随时处在消化道出血的高风险下。    

想到这个,职业习惯促使沈医生放弃休息时间,马不停蹄赶到医院病房问有关李老伯的一些基础情况,在得知他并没有使用抗凝药物,也无明显的出血表现后稍稍松了一口气。但是凝血时间的延长,就像一朵乌云笼罩在患者的头上,不知道何时爆发。“病人可能体内自带抵抗血液凝集的物质,也有可能病人凝血中的‘接力跑运动员’——凝血因子出现了了问题,”但是,结果更加奇怪了:李老伯体内凝血因子正常,并没有检测出抗凝物质。     

这时,沈医生突然想到,凝血的途径中,有一个藏在背后的“大魔王”——维生素K,它虽然不参加凝血的“接力跑”,但是凝血因子中的2、7、9号运动员,必须依赖于维生素K才能起跑。有没有可能,病人是维生素k缺乏,导致接力跑的运动员们跑不动了,凝血时间延长?    

那维生素K去哪儿了?要么是病人体内有未知的物质把维生素K打败了,要么体内肠道菌群无法吸收维生素K。等沈医生再仔细查阅病史,发现李老伯近期一直有腹泻,腹泻便会引发肠道菌群紊乱。问题终于揭开了一层面纱。    

根据沈医生的猜测,临床医生给病人补充了维生素K1,并用药调整肠道菌群。不出所料,第二天,病人的凝血时间便开始缩短,并逐步恢复正常。找到了大魔王,医务人员们松了一口气。病人继续了下一步的治疗,殊不知,在这个背后,多位医生勠力合作,才有这虚惊一场啊。 

脏、臭、有毒有害物品,成了这里的常客     

走进仁济医院检验科,一台台精密的仪器、一排排崭亮的器具,似乎在无声地提示,这里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项数据,每一张检验报告,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校准、室内质量控制、检测、审核……每一个检验数字背后,都关乎每一个生命的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   

检验科医生的特殊性就在于把脏的、臭的当“宝贝”,把有毒的、有害的当“常客”,反复地检测、比对、实验,才能得出检查报告。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结核……这些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他们却整天与之为伍,零距离接触。   

“其实检验科的工作是相对枯燥的,每天就是和成百上千的标本、试剂打交道。”面对这些,团队带头人李敏主任坦然一笑。李敏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方说检验科的微生物检验医生,他们的工作就是每天从患者提供的各种标本中培养出各种细菌,并从纷繁多样的抗生素药物中找出对症药品,将存在于病人体内的有害细菌杀死。    

“每种细菌的培养时间是不一样的,一般需要18-24小时,有的则需要超过48小时以上,甚至更久。为了早点让患者拿到报告,我们工作人员常常需要在显微镜下,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李敏主任告诉记者,每次遇到这种罕见的细菌,大家总会有一种征服的欲望,努力去把这些“可恶的小东西”找出来。   

又比如说检验科临检组的医生,他们更是“百毒不侵”。腹泻的患者怀疑寄生虫感染,临检组医生们会自动忽略大便刺鼻的气味,总会多次多点挑取粪便,只为让小虫现身。为交出一份精准的检验报告,即使每天面对脏、毒、臭等物质,他们从来都是心甘情愿。   

他们的压力,从来不比临床医生小

“我们是医疗战线上的‘侦察兵’,各种疾病的诊断都需要检验科先检验。”李敏主任说,医学检验科医生就是“幕后工作者”,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医学检验数据支持。    

为诊断各种疾病,每天有近万份标本检查结果从仁济医院检验科发出,每一张报告都不能有一丝差错。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检验科的电话时不时会响起,都是医生们打来咨询检测结果的。每当此时,检验科的所有人总会格外小心谨慎、认真仔细地回答问题。不少送来化验尿样、痰样、血样、脑脊液的都是危重病人和感染病人,化验结果会在最大程度上左右医生对病情的诊治,大家从来不敢大意,生怕因自己的过错导致病人病情加重、延误甚至死亡。

在检验科,各种检验都有明文规定的时间限制,如遇急诊更是与时间赛跑。所有检验科医生必须紧张有序地提取标本、仪器操作、结果反馈,决不能有丝毫马虎与懈怠。

“检验是个良心活,虽不在临床一线,我们的压力一点也不比临床医生小。”检验科医生们常常说,不需要患者知道他们的模样,也不需要患者说句“感谢”,平台科室的工作,就是在平凡和沉默中,找寻医学的真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杨羡之 马鈜/策划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