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瘦小伙“胖若两人”,与身份证差太多被盘查,原因竟然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刘燕/文 受访者/图
“赵教授,您能不能帮帮忙,帮我和高铁站的警察解释一下我没有冒用别人的身份证,身份证上的这个人确实是我自己啊!”
今年7月,刚下手术台的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赵曜教授就接到了患者小石从福建高铁站打来的紧急电话。原来,患病的小石在家终于等到入院通知,满怀希望地赴上海住院,却在进高铁站时因为“冒用别人的身份证”让机智的人脸识别机器和负责任的警察叔叔当场给“扣”了下来!
一张滚滚圆的、似满月般的脸,没有人相信,眼前这个“像是被吹了气的皮球”一样的胖汉就是身份证上那个斯文清瘦的小伙子!到底是什么病,让一个36岁的小伙子“面目全非”?原来,问题处在了大脑里。所幸,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多学科为其精心治疗,如今的小石已经“脱胎换骨”。
肥胖,原来是一种致命的疾病
从2016年开始,小石就明显地觉得自己“发福”了。本来以为是人过三十“压力肥”,可无论怎样节食和运动都没有用。随着肥胖一起来的,还有失控的血压。今年年初,普通的降压药已经完全不能控制他的血压,还并发多种不适:视力模糊、昏昏沉沉等,小石这才下了决心去当地医院就诊。
结果让小石大吃一惊:医生怀疑他的一系列症状都是一种叫“库欣综合征”的病引起的!因为体内分泌过量的糖皮质激素,引起了电解质紊乱以及蛋白质、糖、脂肪等代谢紊乱,才让他出现了一系列“面目全非”的症状。
库欣综合征,也叫皮质醇增多症,虽然早期表现为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容易被病人“轻视”,也容易被误诊,但如果不治疗,几乎毫无意外,几年之内就会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及系统,造成严重危害。死亡率是正常人群的四倍。
病人,往往只有一次手术机会
听到结果,才36岁的小石和他的家人当时就懵了
经过当地医生的推荐,小石慕名来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金垂体”多学科融合诊疗中心。
内分泌科副主任叶红英教授告诉小石,库欣综合征属于临床上的疑难病,病因复杂,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完全不同,一步步排除、确诊,最终,通过“金标准”双侧岩下窦静脉取血检查,明确小石的“皮质醇增多症”确实是由位于脑深部的垂体引起的,且病灶位于垂体的左侧。
与其他类型的垂体瘤,库欣病的肿瘤属于“最难缠”的一种:又小,又隐蔽,又刁钻。对于很多病人而言,只有一次手术的机会。
小如黄豆、重仅3克的垂体位于小石大脑深部最中央的鞍区,是掌管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司令部”。一旦这里长了分泌促皮质激素(ACTH)的肿瘤,就会不断地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过多的皮质醇,也就是“司令部”在“乱指挥”。
多学科诊疗团队为小石做了一次大会诊,最终专家们达成一致意见:小石的病情考虑是垂体ACTH瘤即库欣病,首选内镜手术治疗。
今年7月中旬,他顺利地住进了虹桥院区的“华山•金垂体”多学科融合病房。 7月17日,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副院长、“华山•金垂体”诊疗中心负责人赵曜教授主刀,为小石进行了“内镜辅助下经鼻腔微创垂体瘤切除术”。术后测量显示,小石的肿瘤直径只有约0.5厘米。
术后,面目全非的他脱胎换骨了
手术后,小石又被“交还”给了融合病房里专业的内分泌科团队进行后续的治疗。短短几天,他的身体就奇迹般地发生一系列变化:满月般的胖脸,一天天地变小变瘦;全身皮肤由原来的毛糙红褐色逐渐变得光滑白皙;术后第二天,血压自行恢复正常了,高血糖也消失了;胃口也没有像术前那么“贪食”了;术后短短7天,体重减轻了12斤!自觉全身无比轻松……
“库欣病的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瘤子拿干净了,内分泌相关指标立马就缓解了,症状也迅速消失,反之则说明没切干净,内分泌指标缓解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国际上库欣病手术缓解率约70%~85%,而我们2019年垂体瘤融合病房收治的库欣病患者,手术内分泌缓解率>90%。”赵曜教授说。
11月11日,“脱胎换骨”的小石又一次来医院来复诊。“哟!原来你还真的像照片上一样帅嘛!”看到体态和容貌都已经恢复正常的小石,病房医护人员都忍不住替他高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刘燕/文 受访者/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