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位英国中小学数学老师来沪交流,都交流了点啥?
2019-11-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受访者/图

刚刚过去的这个星期,上海黄浦、虹口、长宁等区多所学校的数学课堂上,出现了不少外国老师的身影——他们是参加2019-2020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英国教师!

此次来沪参加交流的英国中小学数学教师达到了107位,是历年来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中学教师占了37人,人数也创出新高。上海老师的数学课堂到底有何过人之处?英国老师来沪交流了些啥?他们对上海课堂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通过几位参与老师的体验和感悟,也许就能看出一二。

虹口区红旗小学老师陆勇在上课。

  数学课也学编码?  

  英国老师直呼Amazing!  

11月14日,虹口区红旗小学数学老师、大队辅导员陆勇给五年级的同学们上了一节课,当得知这节课的主题是讲编码时,前来听课的英国老师很吃惊:“编码不是计算机学的内容吗,怎么会和数学扯上关系?”

“其实,数学课上的‘编码’是赋予数字特定的含义,就是把数字符号化。”陆勇老师说,这节课之前,他先让学生们通过微课学习身份证号码的知识,课堂上,学生们把学习微课之后的疑问提出来,然后自己解决这些疑问,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们掌握身份证编码数字背后的含义和规律之后,再让学生尝试编自己的学籍卡号。

陆勇今年初在英国学校交流。

“对小朋友来说,这个还是比较有挑战性的,因为很多成年人可能都记不住学籍卡号,但是如果知道了这背后的规则,还是可以完成的。”在这节课上,所有学生最后都成功编出了学籍卡号。这让听课的英国老师直呼“amazing”“Unbelievable”!

陆勇老师介绍说,编码这节课是五年级数学教材上的内容,体现的是数学中的符号化思想,就是用数字来表示特定含义。而除了编码,上海学生在五年级还有一节课是用字母表示数,作为方程的前置课程,比如每件商品是a元,三件这样的商品一共是多少元,是用字母来表示特定含义,“这(类课)是真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

中英数学老师在天山第一小学交流。

  把数学放进生活里  

  让孩子更加享受学习  

同样是在11月14日,天山第一小学“小蚂蚁”们的课堂上,上海数学老师通过从厘米到米再到分米的两节数学课,向英国教师展示了如何把数学放进生活里,带孩子享受学习。

在《厘米和米》的数学课上,高凌云老师从量一段一米长的彩带开始,引导学生们自己去发现、验证“厘米”和“米”这两个度量单位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又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比如:你的身高能去玩迪斯尼的创极速光轮么?通过身高测量、游乐场购票限高、游泳池深浅等问题的思考,让同学们把厘米和米的应用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

而在《分米的认识》的课堂中,裴娜老师同样以具体问题作引,从一支铅笔的长度估测开始,在厘米和米的基础之上,带领同学们感受“分米”的作用。

这两堂课中,两位老师设计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的手也没停过,不断在动手操作、测量的过程中对问题展开探索,还变换着不同的方法对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

高凌云老师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中。这样的课程设计既是为了让同学们从实际操作中得到结论,加深大家的印象,也是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黄兴丰认为,尽管英国课堂上实际操作的学具不少,但也有一些老师对于使用学具促进学生的发展存在问题,而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同学是上海很多老师的强项。

听完天一小学两位老师的课之后,英国国家卓越数学教学中心小学部主任Debbie Morgan表示,两位老师课程的结构和设计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们很清楚教学的目标,而且两节课是相互关联的,第一节的内容为第二节作了铺垫,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的理解很重要。”

英国老师在红旗小学交流。

  英国老师对练习设计感兴趣  

  要求多开展教研活动  

虹口区红旗小学数学老师陆勇去年就参加了2018-2019中英数学教师交流,今年是第二次参与该项目。在他看来,英国老师一直对上海数学的“掌握式教学”很推崇,即老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问题、图表和练习,采用“小步前进”的教学策略,帮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

因此,英国老师对上海老师的练习设计非常感兴趣,“他们每天听课都会带着观课报告,上面有很多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是变式练习的项目,重点关注他们认为的上海课上的一些亮点,去观摩、去评价。”

陆勇说,英国老师听完每一节课后,都会和中方教师进行相应的教研活动,大家一起针对教学理念、课堂情况、中英教师之间教学上的差异进行讨论。每天的教研活动都会有红旗小学及周边扬帆教育联盟中的其他6所兄弟学校一起参与。11月13日举行的一场教研活动中,还邀请了这些学校的教导及部分青年教师一同参与。“英国老师一直比较感兴趣的是,中国的教学为什么这么设计?他们觉得中国教学不光关注答案本身,而且更关注答案背后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这个是比较突出的亮点。”

高安路第一小学老师余闻婕今年初在英国交流。

  上海教学方法在英课堂不断出现  

  2023年将辐射一半以上英格兰学校  

作为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成果之一,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大规模的教师交流项目。截至目前,中英双方分别在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顺利执行和开展了多轮中小学数学教师交流。

参加了2018-2019年度交流活动的高安路第一小学数学老师、大队辅导员余闻婕今年继续参与该项目。本周一至周四,英国老师会来到高一小学,每天听两节数学课,余老师将参与上课和课后的教研活动。

在余闻婕老师看来,通过几年来的多轮交流活动,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已经越来越成熟、完善,而通过交流,很多英国老师也已经学习了上海数学教学的理念,并把上海的教学方法、操作过程带回去“落地”应用。

上海教材里的纸条对比图示。

余闻婕印象深刻的是,去年11月,和她结对的英国老师来上海交流听课时,曾对上海小学生非常流利背诵九九乘法表很惊讶。而今年初,当她到英国这位老师的学校交流时,赫然发现该校的学生也背起了英文版的九九乘法表:“上海的老师习惯在课前准备时让学生背一背乘法表,到了那儿我们发现,这一模式他们也采用了。”

余闻婕说,在讲“> 、= 、<”符号时,上海的老师会通过比较纸条的高低不等来引出,而当她到英国的学校交流时,发现教室里也贴着比较纸条的图示,就是上海教科书上的:“经过几轮的交流之后,上海的一些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出现在英国的课堂上,而且应用得很好。”

英国学校教室内张贴的纸条。

此次带队来沪的英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安德鲁·麦卡利(Andrew McCully)认为,上海数学教师在英的实践教学交流活动具有较强的“实战性”“针对性”,受到英国师生广泛认可,甚至由此在英国社会引发了对中英教育体制、模式、方法的讨论。他透露,政府已拨款用于在中小学中推广上海的数学教学方法,到2023年将辐射一半以上,也就是共1.1万所英格兰学校。

而作为一个双向的互学互鉴项目,在交流过程中,上海的老师也在不断学习进步。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黄兴丰表示,以前上海课堂上操作的环节少,同学们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课本去感受,现在不少老师都开发了适合同学的学具,带领同学们亲手去做,先建立数学跟生活的关联,再慢慢从具体内容过渡到抽象的思维,这是上海的数学老师们跟英国教师交流学习的重要收获之一。

据悉,2020年2月底,上海也将陆续分派出70名小学数学教师和24名中学数学教师,“回访”英格兰中小学开展为期2周的数学教学交流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