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了,候鸟来了,申城哪里可观鸟?攻略在此
普通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颜值高的翠鸟,谪中仙的白鹭……冬季来临,树枝舒朗天高地阔,候鸟们纷纷来沪过冬,正是观鸟最佳时节。上海能看到哪些鸟儿?去哪儿可以寻觅到?攻略在此。
▼ 看什么? ▼
留鸟:有“四大金刚”也有“小家碧玉”
记者从上海野鸟会获悉,截至2018年度的上海市鸟类名录中,上海市的鸟种共计22目78科238属484种,其中非雀形目鸟类21目41科137属261种,雀形目鸟类37科101属223种。
珠颈斑鸠。
留鸟是在上海的“常住居民”,也是最容易日常偶遇的鸟类。上海鸟类中的“四大金刚”就都是本地四种常见的留鸟——(树)麻雀、珠颈斑鸠、乌鸫和白头鹎。
麻雀不必说,大家都认识。每天清晨,若是听到“咕咕咕——嚯噔”的叫声,那就是珠颈斑鸠发出的声音,上海人也俗称它为“野鸽子”。褐色的身体,颈部到腹部略有点粉色,颈部两侧却是黑色,还有星星点点的白斑纹,像“珍珠”散落,因而得名“珠颈”斑鸠。走起路来头一伸一缩的就好像装了弹簧,过去只有在公园里才能见到它的踪影,如今有的珠颈斑鸠都会到市民阳台上做窝了。
戴胜。
乌鸫,黒不隆咚的,如果不是一张嘴是鲜艳的黄色,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它是乌鸦。别看它长得不起眼,它可是“四大金刚”中的歌唱家。现在“处处闻啼鸟”的婉转歌喉,就来自雄性的乌鸫鸟。而入选了上海最受市民喜爱鸟类“十大”的白头鹎,就是大家熟悉的“白头翁”,看到头上长了一撮白毛的,就是它了,如今在不少小区里都能看见。这“四大金刚”胆儿肥,不怕人,也不怕镜头,平时碰见时就可以“打个招呼”。
上海的留鸟中,还有市民喜爱的喜鹊、翠鸟、戴胜等等,和“四大金刚”相比,颜值更胜一筹。像是翠鸟就有一身艳丽的羽毛,头顶布满暗蓝绿细斑,背部是翠蓝色。有着好听名字的戴胜,有着棕栗色的羽冠,平时收拢,一旦情绪有波动时就会迅速展开,好似孔雀开屏。
候鸟:看白鹭上青天待北风鸿雁归
除了“常住居民”,每年夏冬,上海还有不少候鸟迁徙而来。白鹭就是最著名的夏候鸟,不过近几年随着上海生态环境的优化,白鹭变得越来越愿意留下来多住一会了,开始向“常住居民”靠拢,“一行白鹭向青天”不再只是诗中才有,市民常常可以在公园池塘、林涧河畔寻觅到它的踪影。修长优雅的身材,轻盈灵动的身姿,雪白的羽毛,宛如仙子,也让它成为摄影师们的宠儿。
白头鹤。
上海的冬季,对于鸟类来说也充满了生机。每年11月,大批候鸟伴随着阵阵的冷空气纷纷南下,其中有一些飞到上海,就不再往南了。上海的冬季没有极寒,可以“孵太阳”,还能在野地中寻找到足够的食物,是个过冬的好地方。
白头鹤是上海最“忠实”的冬候鸟,每年10月下旬,它们就会携家带口准时抵沪,一个冬天都留在崇明东滩的滩涂上,区别于日本出水和中国两湖地区的种群,崇明岛的这一群是全世界唯一一群在沿海滩涂越冬的白头鹤。
雁鸭是上海冬候鸟中的主力,种类多、数量大,其中不乏优雅的小天鹅、沉稳的鸿雁、美丽的鸳鸯、珍稀的中华秋沙鸭,还有各种朴素的河鸭和潜鸭。它们生活在各种水域和湿地,生性害羞胆小。隆冬季节它们完成配对,静候春来北返。
银鸥。
鸻鹬中也有冬季来此避寒的,大群的黑腹滨鹬和环颈鸻时不时在滩涂上飞成一片,姿态万千,变化莫测。滩涂看似平淡无奇,但常能被灰斑鸻和青脚鹬穿透力十足的哨音打破,暗示着平静下的生机。
银鸥是所有冬候鸟中最亲民的,冬天去外滩逛个街就能发现浦江里上下浮动的银鸥,如同煮熟的饺子一般。整个冬天它们都在,因为这里是它们最好的“食堂”。
在上海这样的城市森林中,其实也能看到猛禽。普通鵟和游隼是冬季最常见的猛禽,适应于各种生境,不管是湿地还是田地、郊野还是城市,只要有丰富的食物来源,都可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迷鸟:有缘才能碰到
特别可喜的是,近几年来上海还出现了不少“首次”发现的鸟类。2018年度,上海市鸟类共增加2个A类新记录鸟种、1个新纪录亚种、1个E类鸟种和2个F类鸟种。
2018年2月21日,英国几位观鸟爱好者在浦东新区南汇东滩禁猎区观鸟时,发现并拍摄到1只美洲绿翅鸭。其头顶至颈部栗褐色,有绿色的弯月型过眼斑,胸部黄褐色具点斑,近尾部两侧具明显的黄色三角形斑块,与本土绿翅鸭非常相似。但其头部的白色细纹不甚明显,而胸侧则有一道竖直的白色条纹,与本土绿翅鸭近背部的水平白色条纹亦不同。
美洲绿翅鸭。
据上海市野保站专家介绍,美洲绿翅鸭栖息于浅水湖泊、湿地、池塘和蜿蜒的河流,以水生无脊椎动物、幼虫的两栖类动物、湿地植物种子和池塘杂草为食。繁殖于北美洲北部至阿拉斯加,越冬于北美洲南部,在我国河北省北戴河和广东省汕头等地曾有过记录,在台湾及香港地区亦有零星记录。此次在上海地区的记录应为越冬期游荡至本市的迷鸟。
也是在2018年10月,观鸟爱好者在南汇新城镇绿地临港家园海洋小区内发现并拍摄到了1只海南蓝仙鹟雄鸟。头部、胸部及上体深蓝色,脸和颏部近黑色,前额和肩部亮蓝色,下胸至腹部及尾下覆羽逐渐变为污白色。海南蓝仙鹟与小仙鹟的羽色较为相似,但小仙鹟的颈侧亦具明显的亮蓝色条斑。
海南蓝仙鹟为中小型鹟类,体长13-15厘米。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华南地区,国外分布于东南亚等地。此次在上海地区的记录,同样也被推测为迁徙期扩散游荡至本市的迷鸟。
▼ 去哪儿看? ▼
市区
▎共青森林公园 ▎
最佳观鸟时间:全年适合观鸟,一天能见鸟类约20-30种。
常见鸟种:春秋的类、柳莺,夏季的三宝鸟、黄鹂,冬季的鸫类、雀类、类,四季均常见的有鹭类、灰喜鹊、小黑领噪鹛、黑领噪鹛等。
大滨鹬。
▎世纪公园 ▎
最佳观鸟时间:全年适合观鸟,半天能见鸟类约20种左右。
常见鸟种:春秋的类、柳莺,冬季的鸫类、雀类、类,其他常见鸟类有鹭类、灰喜鹊、椋鸟类。
▎上海植物园 ▎
最佳观鸟时间:全年适合观鸟,半天能见鸟类约20-40种。
常见鸟种:春秋的类、鸲类、柳莺,冬季的扇尾沙锥、鸫类、雀类,其它常见鸟类有灰喜鹊、椋鸟类。
金翅雀。
郊区
▎南汇东滩滩涂及河塘 ▎
最佳观鸟时间:全年适合观鸟,一天能观察到约20-50种。
常见鸟种:鹬类、雁鸭类、鸥类、鹭类、小型雀鸟。
▎崇明东滩地区 ▎
最佳观鸟时间:全年适合观鸟,一次观鸟以2天为宜,可见鸟种约为50-80种。
常见鸟种:野鸭、鹬类、猛禽、鸥类、鹭类、小型雀鸟。
▎崇明北湖 ▎
最佳观鸟时间:全年适合观鸟,半天能见到约20-40种。
常见鸟种:野鸭、鹬类、鸥类、鹭类、小型雀鸟。
小天鹅。
▎奉贤海湾森林公园 ▎
最佳观鸟时间:全年适合观鸟,一天能见鸟类约30-40种。
常见鸟种:春秋鸟类迁徙期林鸟种类颇为丰富,如类、莺类等,夏季三宝鸟、杜鹃、火斑鸠、黄鹂均易见,冬季野鸭、鸫类、雀类和猛禽也很常见。
▎九段沙国家级保护区 ▎
最佳观鸟时间:除了夏季外,其他三个季节都适合观鸟,一次观鸟以2天为宜,可见鸟种约为20-40种。
常见鸟种:斑嘴鸭、绿翅鸭、针尾鸭、黑腹滨鹬、苍鹭、环颈、棕背伯劳、银鸥。
▎松江天马山 ▎
最佳观鸟时间:全年适合观鸟,一天能见鸟类约20种。
常见鸟种:山雀类、冬季的鸫类、迁徙期的类、夏季的三宝鸟和杜鹃、猛禽。
白鹭。
▼ 怎么看? ▼
1、靠近小河小水塘、有草地、灌木、乔木植被丰富的地方,浆果树多的地方,鸟儿会比较集中,江面上也是大群鸟儿出现的地方。
2、人类干扰少,噪音低的地方,容易见到鸟儿。
3、早晨与傍晚太阳下山之前,鸟儿最活跃,此时观鸟最佳。
4、尽量使用望远镜观赏,使用超长焦镜头相机拍摄。
游隼。
5、公园里的候鸟,有的来去匆匆,有的会呆上一个多月,甚至一个冬天,经常去找找,会有不同收获。
6、除了以上推荐的几处观鸟地,上海还有不少市民经常会经过的观鸟好地方,比如黄浦江畔(外滩、陆家嘴滨江,苏州河、蕰藻浜河口,北外滩滨江步道、公平路码头等处),炮台湾湿地公园、上海动物园、长风公园、大宁公园等。
野保专家也提醒:多数鸟儿仅在白天觅食,冬季觅食不易,观鸟需文明,尽量不要干扰、惊吓到它们,让它们在上海自由自在地度过冬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