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莫名被扣走200万,代收业务乱象将迎来从严监管
2019-12-0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吴缵超

随身携带的银行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陆续被扣走200万元,代收业务不规范导致的资金损失风险事件逐渐暴露。

代收业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常说的就是代扣代缴,大部分人早已习惯每月水、电、燃气以及信用卡还款等费用自动从账户扣缴,针对代收业务乱象,央行近日发布规范代收业务的征求意见稿,今后,代收业务将迎来从严监管。

 代收业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 

两个案例引发了市场的关注,某罗姓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储蓄账户被人以1分钟1万元的频率在10分钟内扣走近8万元。经开户银行查询,某公司通过某支付机构的批量代收接口将资金从罗姓客户储蓄账户扣走,但该客户并未与此公司、储蓄账户开户银行签署任何协议。

某李姓客户在出国4个月期间,随身携带的银行卡陆续发生单笔5万元的扣款交易,共被扣走200万元。经查,该客户曾在某平台购买理财产品,产品赎回后,该平台以李姓客户名义伪造代收业务授权协议,将其资金通过代收通道扣划至湖北某公司。

对于代收业务不规范产生的风险事件,央行近日就《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代收业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代收业务参与各方行为,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范业务风险。

代收业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客户与自来水、电力、燃气、有线电视等公司签订服务协议后,公司每月按期自动从客户账户扣费;信用卡持卡人与银行签订自动还款协议后,银行每月从持卡人指定的账户划转资金偿还信用卡;客户购买保险时,与保险公司约定每月自动从客户账户扣收保费等;客户与相关机构约定每月定期购买理财产品或在账户余额超过一定额度时,自动购买理财产品等场景。

 代收业务的风险问题主要有哪些 

代收业务的基本特征是付款人事先授权,实际交易发生时不再逐笔确认。相较于其他需付款人对交易逐笔确认的支付业务而言,代收交易验证强度较弱,易造成付款人的资金风险。

央行表示,代收业务目前遇到的风险主要有三种。

一是付款人开户机构对付款人的权益保护问题。在未取得客户授权、未有效审核客户真实意愿情况下为客户开通了代收服务,或者未向客户充分披露代收业务风险、授权及交易信息查询服务渠道不健全等,造成付款人资金盗用隐患。

二是代收服务机构对代收业务的风险监测问题。对收款人的真实性审核不严,使黑灰产业得以通过代收业务便捷盗取客户资金;有关代收业务信息传递不透明,存在信息“黑箱”,甚至与收款人违规出售、转让系统接口,将代收业务应用于高风险场景或非法交易等。

三是代收业务的适用场景问题。主要表现为混淆代收业务与其他需要逐笔进行交易确认的交易,影响了代收业务的健康发展。

央行在《征求意见稿》中强调了代收机构对于收款人的管理要求,包括收款人的真实性管理,这与其他支付业务中支付服务机构应落实的“了解你的客户”相关商户实名制管理要求相同。基于代收业务的特点,对于收款人委托办理业务与代收业务协议约定事项不符的,代收机构应拒绝办理。

 网约车自动扣费不是代收业务 

目前银行、支付机构等支付服务主体推出的支付账户或银行卡快捷支付模式下的小额免密消费业务,比如网络约车自动扣付车费等,与代收业务的交易体验趋同,也相应引发了混淆代收业务和小额免密消费业务实施套利,甚至导致用户资金损失或权益受损的情形。例如,通过代收业务渠道办理小额免密消费业务,以规避小额免密业务关于资金划转额度的管理要求;或者将代收业务采用免密消费业务办理,以规避代收业务关于付款人授权的管理要求。

《征求意见稿》明晰了代收业务与小额免密业务的边界。例如,代收业务不经付款人逐笔交易确认,无交易金额限制;通过支付账户余额支付的小额免密消费业务,需执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如采用两类以下有效要素进行验证,交易限额为1000元/天;使用银行账户直接付款的小额免密消费业务,以及使用快捷支付绑定的银行账户付款的小额免密消费业务,参照支付账户余额小额免密消费限额管理要求执行。

对于超过免密业务限额的消费业务,相关支付服务主体必须对交易进行逐笔验证。如果满足代收业务交易场景要求,且希望通过代收业务办理的,在落实相应授权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也可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吴缵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