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点亮“星星的孩子”,一场“众星云集”的画展在冬日的上海温暖开幕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图
12月4日下午,一场“众星云集”的画展开幕仪式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参展的作家由34名沪上绘画名家与29名星星儿童组成,他们倾心绘制的百余幅作品陈列在展馆中,被前来观展的市民欣赏。
一场“众星云集”的画展 艺术之桥连接表达与内心
在这座有温度的都市中,冬日里的画展依然让人感到温暖。在展厅中,记者遇到了可可和她的妈妈。站在孩子的三幅作品旁,可可妈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可可一直很喜欢画画,只要一有空就会拿着笔在纸上画画写写。这次的三件作品都是她自己画的。”
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一位阿姨正在拉着可可说话,可可认真地重复着她的话。对着这位陌生阿姨的镜头,可可站在《山脊上的宫殿》旁高举双手,大声地说道:“我是小画家!”
来自星星的孩子,虽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同样都有权利期待最好的未来。社会对他们的感情抚慰与日俱增,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我的才华,在精神上找到各得其所的支撑与绽放梦想的平台。
“可可以前不喜欢理别人,但是现在慢慢地有倾诉欲了。我们是在复旦关爱星孩群里看到通知的,大家对可可的生活都很关心。平时我也会带可可去‘爱课堂’里体验各种课程,我们最喜欢电子琴的课程,可可对乐器特别感兴趣。看她玩得开心,我也开心。这次的展览更让我觉得上海是一个特别有温度的城市。”可可的妈妈说。
据了解,此次参展的名家作品共计66件。绘画作品涵盖范围广泛,涉及人物、风景、自然等不同主题,让观众充分感受到海派文化的创变生发、技艺精湛,感受艺术之美的百花齐放、争奇斗妍。星星儿童们绘制的46幅作品则以明艳的色彩、大胆的用笔抒发了孩子们追求自由、充满渴望的内心世界。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公益之桥连接关爱与责任
“在艺术家们的鼓励、带动、关爱下,来自星星的孩子们也将开启一方更为绮丽的艺术天地,一展身心,共同为上海的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画出更新、更美的画卷。”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华彪老师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说。
艺术家江宏告诉记者:“在这次展览中,孩子是主角。这些星星的孩子非常纯粹,他们的作品虽然稚嫩青涩,却富于想象,天真烂漫,也非常值得包括专业人士在内的有关各方细细揣摩,多多点赞。”
本次展览向这座有温度的都市,合力奉献了又一个艺术与公益相得益彰的精品。展望未来,上海正在建设令人向往的全球卓越城市,正在打造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艺术院校携手上海艺术家投身特殊教育,让艺术家自发地践行公益,与更大的公共文化平台对接,举一反三,对海派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对生命平等的关爱与互助,起到模式示范、风气倡导作用,从而产生“蝴蝶效应”。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始终致力于通过美育提升民族素质,唤醒少年心灵。旨在对残障青少年的美术教育、人才培养、心理辅导和人格塑造,专门打开一扇视窗,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特殊教育事业探索新的路径。策划、举办此次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艺术的形式唤起社会对那些与常人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群体的关爱与呵护,用无声的画笔展现出一幅幅有生命力的世界,为他们插上一幅有梦想、有希望、有温情的翅膀,唤醒他们潜藏着的巨大能量和非凡才华。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切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关注自闭症儿童的善举,加强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为他们搭建一条通往和谐社会的公益之桥。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