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高校毕业生就业观:从“能就业”全面转向了“好就业”
2019-12-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上海市教委今天传出消息,2019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总量为17.56万,上海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就业情况整体平稳。就业期望由以前的“能就业”全面转向了“好就业”,是当前“95后”毕业生鲜明特征之一。

市教委表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从外部环境看,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也从追求高速发展转向稳扎稳打的大背景。尤其是本市相关领域,如制造业、房地产业等高校毕业生就业用人需求出现下降趋势,为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增添了不确定因素。

内生问题看,随着当前毕业生主体转向“95后”,就业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就业期望由以前的“能就业”全面转向了“好就业”,就业观念、就业选择、就业方式更加多元多样,“好就业”“隐性就业”“不就业”“慢就业”等群体正在不断壮大,毕业后不急于就业的现象、考研考公务员失利后再次报考等现象有所增加。

面对新变化,本市高校就毕业生就业工作也采取了多样化的举措。组织保障体系化,协同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是首要抓手。各高校通过认真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建立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制度,确保就业创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

在聚焦国家需求方面,高校鼓励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关注技术、知识等密集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挖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造的就业机会。

期间,市教委也十分鼓励各高校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契机,充分发挥上海地域优势,积极推进毕业生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2019年,本市以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复旦大学示范基地为牵头单位,在上海市各高校间成立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上海)高校联盟”,推动有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相关工作经验的高校通力协作,推送更多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强化价值引领,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方面,全市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比例逐年提高。此外,将基层就业列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基地、职业生涯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中专项研究,进一步探索构建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

市教委还表示,近年来,本市要求各高校对困难毕业生采取点对点帮扶、多次推荐、一对一辅导等举措相结合,确保困难就业群体顺利就业。针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通过加强对未就业毕业生的思想引导和就业指导准备工作,积极与市人社等部门对接,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开展专项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措施,提升就业竞争力和求职成功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