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人老管口中的“春运”那些事:人太多,只能从车窗进出服务旅客
2019-12-0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市群艺馆每年都会举行海上民俗风情展。今年是第14届,按四年规划,在结束了“衣、食、住”等主题的展示后,今年将聚焦“行”,也就是“春运”。在这次展品征集会上,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遇到了老铁路人、民间铁路主题收藏家管晓明。他向记者讲述了他所经历的春运。

 “后门”   逢年过节亲友托我买车票 

管晓明的铁路主题收藏已经有20多年了,藏品种类很广,有火车票,火车工作人员标识、服务证章、火车时刻表、火车模型,甚至包括春运火车上贴的窗花和对联。

当然老管收藏最多的还是火车票。他说,在铁路系统有很多人都有收藏旧火车票的习惯,手里有一两万张火车票并不稀奇。最早的火车票是卡票,也就是一张硬卡,上面贴着车次、座位和日期等信息。后来是条形码车票,条形码车票还分为红票和绿票。现在则是二维码车票,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蓝票。车票的变迁,也折射着铁路科技的发展。

但是这火车票在老管眼里还有更具情感意味的含义。他想到了春运。他在铁路系统工作了40多年,之前在上海铁路分局工作,退休前在上海火车站一干就是6年。他告诉记者,每年铁路春运,从腊月十六到正月十五整整40天,那是他最繁忙的日子。春运期间,那一张小小的火车票真是太珍贵。很多人为了回家团聚,有时会在火车站日夜排队一两天。

老管手里的一张老照片显示,上海铁路局为了解决春运购票难的问题,于2003年春节前在体育馆开设了售票大卖场,人们终于可以不用冒风雪彻夜排队,而是在室内静静等候。而且大卖场因为售票窗口多,售票的速度也进一步加快了。另一张老照片显示,2009年春节前在上海火车站北广场搭建了一个售票大篷,里面有多达200个售票窗口同时售票,这是中国当时最大的售票大卖场了,规模蔚为壮观。

老管十分清楚,这一张小小的火车票对于那些渴望回家团聚的人意味着什么。他说,很多中国的年俗都体现在这里了。因为是铁路职工,每逢春运都有会大量亲朋好友找到老管,希望能帮忙买一张票。老管说,我们铁路职工也是有纪律的,不能随便开“后门”,所以在那个时候他总是很为难,“大家都是沾亲带故的,可我没办法都帮上他们,我宁愿请他们吃饭。”

 难忘   春运“添乘”的经历记忆犹新 

买到了火车票,也不意味着一路上就可以逍遥自在。管晓明告诉记者,中国春运火车的拥挤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罕见的。挤到什么程度?大家上火车,门口太拥挤了,只能爬窗户,总是由一个身手灵活的人先爬上去,然后用行李将窗户撑住,然后拉其他同伴上车。车厢里到处都是人,卫生间里可以站三四个人,有时卧铺底层、行李架上也挤满了人。

如果绿皮的客运车不够了,就要启用棚车。老管说,发车前铁路工人会对这些棚车厢进行改造,比如将地板翘掉两块,四周用围布一围就是一个临时厕所了。在春运旅途中,大家都很艰苦,但大部分又都很谦让,对于回家过年的那份期盼和喜悦,彼此心知肚明。

老管常年在上海铁路分局机关工作,并非第一线列车员,但到了春运的时候,局机关除了少数留守工作人员外,大部分干部都要到第一线去,担任临时列车员。老管每年都会担任这样的临时列车员,他们行内称之为“添乘”。有一年春运,他在火车头里当“添乘”。当时为了确保春运安全,铁路局要求“人盯人”,老管就是负责在火车头监督司机,防止他夜晚行车睡着。

他至今还记得那次上的是去金华的夜行车。他是去监督司机的,但是到了半夜三四点钟自己也实在困得不行。所以每次担任临时列车员,老管都会带上一些提神醒脑的零食上车。

还有一次是在车厢里担任临时列车员。列车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旅客倒水。可是春运时期的车厢走道上站满了人,列车员根本无法通过。所以老管自己也爬过窗户。车到一站,老管从车窗爬下,拿着水壶去另一节车厢装水,再从窗户爬入,继续为旅客服务。

他已经很久不当这样的临时列车员了。但是对作为“添乘”的经历他还是记忆犹新,还会为一整列火车上那满满回家过年的喜悦而感动。

 40年   现在人们的回家之路顺畅多了 

管晓明在铁路系统工作了40多年,可以说是经历了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整个时期。他至今还记得自己70年代坐着货运箱车从无锡赶回上海过年的情景,车厢里点着小油灯,火车一路“哐当哐当”开了五六个小时。可是现在乘高铁从无锡到上海只要半小时就到了。

随着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春节人们的回家过年之路也顺畅多了。老管做过一个考证,“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上。当时已经改革开放了,很多青年人奔赴异乡工作,而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节,春运也成为一个必然的现象。

他告诉记者,1953年全国的交通运输人次才2500万,2018年到了36亿人次,其中铁路运输达到了将近4亿人次,铁路运力的不断增加,也折射出铁路的高速发展。随着高科技进入铁路,高铁、动车成了人们回家过年的首选,那种人挤人的场景已经少了很多了,而且由于高铁车窗都是全封闭式的,当然也不会再爬窗户了。

尽管已经退休5年了,但他说自己永远都是一个铁路人。退休后,他把自己对于铁路的情感全部融入到收藏中,除了看一看 也会参加各种展览 为向公众普及铁路文化而努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