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的天才少女,跑去诺奖颁奖典礼“追星”了!
2019-12-1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纪念一下2019 Nobel Prize,就差Stanley Wittingham的签名!有点可惜,不过William Kaelin居然记得World Laureates Forum时的我,还给我写了一段话,感动!”

今天上午10点,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三的胡诗成在朋友圈写到。

不久前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带火了一众年轻的“小科学家”,其中,包括15岁的“天才少女”——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一的谈方琳,也包括她——胡诗成。

当地时间12月10日,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经济学奖颁奖仪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胡诗成受邀观礼。

作为上海“中学生英才计划”优秀学生代表,胡诗成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70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以《蚕丝衍生的高分散Ni,N共掺杂纳米碳及电催化CO2还原》课题获能源化学学科最佳奖和一等奖。根据惯例,大赛成绩优异者的名字会被用来命名一颗小行星。胡诗成也因此受邀参加斯德哥尔摩国际青年科学研讨会,并出席今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分论坛上,胡诗成对诺奖得主的提问是:在卡本碳纳米纸上做实验,有没有可能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含有碳氮键的复杂有机物?这个问题令当时很多在场的科学家都觉得惊讶:没想到一个中学生,连这都懂。

胡诗成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时候,把醋和小苏打混泡在一起,她都觉得很有意思。初三前的那个暑假,胡诗成在妈妈的鼓励下参加了美国的一个夏校,学生要在三周内学完高中化学,看似很难,但胡诗成觉得很轻松。这成为她的化学“启蒙”。

初三的时候,胡诗成开始报名参加化学高中联赛,曾获得上海市高中学科联赛一等奖。她认为参与化学学科竞赛与化学课题探究是相辅相成的过程。

高一暑假时,胡诗成入选2018级“中学生英才计划”复旦大学化学学科培育学员。在复旦大学教授郑耿锋的指导下,她将电催化二氧化碳作为研究课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研究。从此,胡诗成正式走上了化学科研之路。

2018年,胡诗成所有的节假日都泡在了实验室里,放学后也会赶到复旦大学去做实验,一做就做到晚上10点以后。高一暑假结束后,她把暑假工作进展总结成一份30多页的PPT汇报给郑耿锋,获得了包括文献分析深度、逻辑框架、数据作图规范等在内的不少修改意见。大学实验室的这段历练,更坚定了她对于化学的热爱。

较之上次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专业”,这次参加诺奖颁奖仪式,胡诗成更像是科学大咖们的“迷妹”,她问他们要了签名,并且还像“追星族”一般“求合影”:“终于见识到了John Goodenough的infamous laugh,哈哈。”小姑娘笑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