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你知多少?78篇红色故事告诉你
2019-12-13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为了积极响应上海党的诞生地宣传工程,2018年7月上海作协启动了“红色足迹——党的诞生地·上海革命遗址系列故事创作项目”。经过1年多时间的努力,这个项目已经结出了果实。“红色足迹”第一辑《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昨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一些参与创作的著名作家对青年报记者谈了他们的创作过程。

参与创作的主要上海的一批著名作家。叶辛、叶永烈、孙颙、赵丽宏等知名作家领衔,上海作协专业作家、签约作家加盟,把上海革命遗址的故事写出来。第一辑《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汇聚78篇红色故事,纵向上主要涵盖中共建党时期和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横向上包括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工农运动、思想文化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隐蔽战线斗争等领域。第二辑创作的动员大会也同时召开。计划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之际,“红色足迹”将出4辑,讲述三四百个红色故事。

上海作协原党组书记孙颙这次在《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中写了《不可思议的跋涉——中共中央档案文献库的“生死时速”》的故事。主要是写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一群地下党员在上海保护“中共中央档案文献库”的故事。为了增加感受,孙颙到西康路一带当年存放过中央档案的地方实地探访,几十年过去了,那里早已物是人非,但看到在旧址的旁边开了一所幼儿园,传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他立刻就被感动了。“周恩来总理说,这批档案要交给未来,孩子不就代表着未来吗?”

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血红这次也参与了创作。他在《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写了《走向胜利——上海武装胜利后市民大集会遗址》一文。他告诉记者,“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创作项目,接到任务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故事,当时觉得应该是一两天的工作量,没想到最后磨了好几个月,压着交稿线才出来。”“我们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还能感受到一些艰苦生活的尾巴,但是再后面一代,很多人就觉得这样的美好生活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漂浮,才不愿意更深入地体验生活。”血红说,在写作红色故事的时候,他感受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志士用鲜血换来的,所以要倍加珍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