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AED|4年救回8人性命!距离“黄金四分钟”救治要求,我们还有多远?
2019-12-1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台湾艺人高以翔的突然离世令人惋惜,也令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再次被热议。AED,被称为生死一线的“急救利器”,是否真正走进普通市民的生活?

记者了解发现,尽管近年来院前急救、心肺复苏(CPR)等急救常识已走入大众视野,申城AED的推广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不少大型商圈、地铁等公共场合,仍难觅AED的身影。公共场所AED的普及,距离“黄金四分钟”的救治要求仍相距甚远。

“AED设备的推广,确实能够提高救治的成功率,但推广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也非常重要。”上海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救护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鼓励每个人都能学会急救知识与技能,培养急救意识,真正做到“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AED到底是啥? 

一个可用来救命的“傻瓜式神器”

11月27日凌晨,台湾艺人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综艺节目《追我吧》时晕倒,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5岁。后节目组声明称,医院宣布高以翔心源性猝死。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显示,中国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41.8/10万人,年发病人数超54万人。而两年后该报告进一步显示,心源性猝死占心血管病死亡的50%以上。

事实上,通过AED对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院外救助能有效防止悲剧发生,4分钟内对心搏骤停者进行复苏抢救,成功率可达一半以上。

这种被称为“急救利器”的AED,到底是什么?据介绍,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全称是自动体外除颤器,可以自动分析心跳、呼吸骤停伤患的心电图,并在需要除颤时给予电击,被称为心脏骤停急救中不可或缺的“傻瓜式神器”。

心脏性猝死发病突然,常常难以在“黄金时间”内获得医院专业救助,由此AED设备重要性凸显。当患者心跳骤停时,心肌常出现不协调点活动,即心室颤动,AED则通过对心脏进行规律电刺激以终止心室颤动,恢复心脏功能。相比医院用电除颤仪,AED设备的最大特点在于便携和易操作,适用于非专业救助人员。

2016年《新英格兰杂志》发布研究显示,接受过AED救助的心脏病患者高质量存活率是没有接受AED救助患者的约两倍。

不过,在中国,即便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AED设备普及率仍然较低。

 “急救利器”有用吗? 

频频立功!4年里救回了8人性命

2015年9月起,上海市红十字会宣布启动试点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公益项目,这些AED逐步设置于机场、轨道交通、商场、学校等地。

4年过去了,如今这些AED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民们的视线中。截至目前,在上海,市红十字系统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投放了超过1400台AED。此外还有不少单位、学校自行采购配备了AED。

“这些AED确实派上过大用场,至今这些设备共使用过16次,救回了8人性命。”上海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救护项目主管张爱平告诉记者。

2017年,沪上某所高校一名大四学生在参加学生体质测试时,突然倒下心脏骤停。当时这名学生瞳孔散大、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几秒钟预判后,校医当即决定对其实施人工心肺复苏抢救,并让同事赶紧拨打120,同时取来了AED。在AED的辅助下,校医对该学生进行了急救,大约3分钟后,机器显示屏上显示正常心电图波形,这名学生恢复窦性心律。随后,救护车赶到现场,将这名学生送往了附近医院进行治疗。当晚10点左右,该学生在医院的进一步抢救治疗下恢复意识、苏醒过来。

AED救人并非个例。

2017年,一名26岁男乘客因心脏、呼吸骤停,晕倒在9号线车厢内,地铁广播第一时间寻找到具有医护资质的好心市民,经心肺复苏和及时使用上海市红十字会在世纪大道站内设置的AED进行除颤,男乘客得到及时抢救。

同一年,在上海浦东机场T2航站楼检疫检验通道,一名60岁加拿大人突发心颤摔倒,随行乘客随即取来AED对其进行抢救,病人除颤后苏醒,后被送往附近医院观察治疗。

就在今年11月10日,上海虹桥火车站内,有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旅客心脏骤停,持续的心肺复苏和及时的体外除颤让其脱离危险。

 AED配比够不够? 

缺口仍不小!每十万人配比不到10台

在全国而言,上海的AED数量相对较多,但也仅仅是对全国平均水平而言,每十万人AED的配比不到10台。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每十万人AED的配比超过300台。

“从最理想的状态而言,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应于4分钟内取用到AED。”张爱平告诉记者,“黄金4分钟”是业内认可的最佳救援时间。患者倒地后的“黄金4分钟”内越快进行心肺复苏(CPR)并配合AED设备,越能提高猝死者的生存率并改善预后情况。理想情况下,商场、地铁站、机场、高铁站等公共场所都应该配备AED设备,但目前国内实际AED设备配置情况却远远达不到要求。

虽然被称为“急救利器”,AED在国内的推广却困难重重。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国内,尚未有相应文件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必须配置AED,相关政策也均以“鼓励”为主。

“几年前,我们在安装的过程中,一些单位机构并不愿意接收AED。”张爱平说,一方面,安装AED会涉及定期检查、管理与人员的投入;另一方面,单位还会担心相关人员培训等麻烦。更关键的是,他们会担心配备了AED,万一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把人抢救过来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很多单位认为,“院前急救都要等120来,我们是非专业的,也干不了急救这回事。”

张爱平告诉记者,每次AED上热搜,都是以猝死事件发生为前提。事件热度一过,大家又将此事搁置一边。

“不过,这些年这个现象已经慢慢在好转。”张爱平坦言,随着宣传的加大,大家急救方面的意识正在加强,现在还会有单位主动来咨询要求安装AED。

为了保证申城这些已经安装的AED能够正常运作,除了AED厂商的日常检查外,两年前市红十字会还成立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每季度对上海的AED设备巡检,50岁的蒋菁就是其中一员。2017年6月,正是蒋菁在世纪大道站成功救下一名20多岁的心脏骤停男子。此后,她成了志愿者。在巡检的过程中,令大家欣慰的是,目前上海的这些AED设备均正常。

 安装了AED就一定有用? 

并不是!有人说不会用,有人不敢用

AED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还存在一个问题——设备摆在那里,一般的市民敢不敢用、会不会用?事实上,AED操作简单,只需开机按照语音提示执行即可,即便这样,掌握相关急救知识的人在国内仍算“小众”。

“在我们接触到的患者中,很少是院外急救成功的,因为现在AED普及率还是不高,即使机器放在那,也没人会用。”采访中,不少急诊科医生对记者表示,AED在中国普及仍存难点,患者往往因此错过救助最佳时机,遗憾离世。

张爱平告诉记者,大众认知程度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工作的推进开展。一方面是AED主要用于心脏骤停抢救,很多人认为这毕竟是偶然事件,跟自己没关系,急救意识淡薄,没有参与过相关培训,导致遇到突发状况时完全不会用;另一方面,还有的人就算接受过正规培训,但是遇到实际情况时,仍然不敢用,怕万一人救不回来,自己还要承担责任。

如何才能让这些已经安装好的AED更好地发挥救人作用?近年来,全市红十字会系统每年都要培训红十字救护员3万余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50多万人次。“为了从小培养大家的急救意识,急救培训目前基本覆盖到了沪上所有的高一学生。我们希望孩子们都知道,在突发事件现场,第一目击人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科学施救是院前急救非常重要的一环。”

至于敢不敢用AED,张爱平告诉记者,2016年《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正式实施,这给很多之前不敢参与乐于助人的市民打了一剂强心针。这部俗称“好人法”的《条例》明确:紧急救护行为受到法律保护,鼓励和倡导普通市民参与紧急现场救护活动,并且紧急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

就在高以翔猝死的新闻被报道后,最近上海市红十字会接到的有关急救培训的咨询报名电话总数大大增加,日均可达200多个,而平时每日来电数仅为20个左右。工作人员说,激增的电话数一方面源自“高以翔猝死”的新闻,同时媒体和医疗机构持续宣教,让市民的急救意识进一步增强,如今主动报名学急救的人日益增多。

 ▼ 专家说 ▼ 

要普及急救知识和急救意识

“在中国,不仅缺少AED等急救设备,还缺少急救知识、急救技能,更缺的是急救意识。”采访中,不少专家表示。

好消息是,推动普及AED,国家政策层面也有相关文件出台。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提到,要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分别达到1%和3%,按照师生1:50的比例对中小学教职人员进行急救员培训。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备AED的配备标准,每5万人配置1辆救护车,缩短急救反应时间。

今年10月,面对网民关于“加快在公共场所配备AED”的留言时,国家卫健委也在回应中指出: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积极推动健康中国行动落实,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加大AED配置投入,开展AED和心肺复苏的普及性培训,科学规范指导AED布设使用,积极推动AED普及,营造公众参与急救的社会氛围。

而上海最新实行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也明确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场所和单位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

“推广AED需要一个过程,但是相比设备的推广,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急救意识的提高’。”张爱平称,只有公众意识提高了,才能真正能够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假如说装好的这些AED没人去用,或者说没人敢用,那就算装得再多,仍然不能发挥它们的作用。”

据介绍,接下来,上海市红十字会将配合政府职能部门进一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AED的设置,扩大AED设置项目志愿者队伍,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让志愿服务工作覆盖AED设置、使用、维护、评估的项目全流程,加大AED项目的社会宣传和技能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AED的使用。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张爱平说,这是他们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

其实,身边的“急救利器”不难找,也不难用!

想要使用AED救人,首先你得快速找到最近的AED急救设备。据了解,市民通过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均能够搜索到经认证的公共场所AED位置信息,可以快速查询到离自己最近的AED位置。

此外,关注上海市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在“微服务”一栏中点击“AED地图”,也可以迅速查找附近是否设有AED。

“AED设备其实很好用,每一步操作都有语音提示,对应贴片位置还有示意图,照着提示来就行。只要打开电源,听语音提示,就能上手操作。”

在上海市红十字会的培训现场,培训志愿者陈老师告诉记者,在抢救心搏鄹停的患者过程中,光会使用AED远远不够,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技能,这才是整个培训的难点。心肺复苏的标准动作是什么,应该以什么速度和频率、按压多少次,如何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都是有国际标准的,需要通过反复操练来掌握。

 ▼ 划重点 ▼ 

“急救利器”这样用

1. 打开电源开关,按语音提示操作。

2. AED电极片安置部位:电极片安放关系除颤的效果,心尖部电极应安放在左腋前线之后第五肋间处,另一片电极放置在胸骨右缘、锁骨之下。婴儿及儿童使用AED时应采取具有特殊电极片的AED,安放电极片的部位可在左腋前线之后第五肋间处,及胸骨右缘锁骨之下,也可在胸前正中及背后左肩胛处。

3.救护员语音示意周边人都不要接触患者,等候AED分析心律是否需要电除颤。

4.救护员得到除颤信息后,等待充电,确定所有人员未接触患者,准备除颤。

5.按键钮电极除颤。

6.继续CPR2分钟后,再分析心律。

文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图片: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常鑫

视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紫薇

策划:杨羡之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