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件私人化的事,“年末书单”什么的,就别追了吧
2019-12-17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不久前比尔·盖茨发布了2019年的“今年冬天值得读的5本书”。从比尔·盖茨的书单来看,他的阅读面很广,几乎什么都看。当然,也因为比尔·盖茨的专业主要还是在IT领域,所以他的年末书单主要还是向公众表达一个他热衷阅读的姿态,至于有多少参考价值,那是另外一回事。

比尔·盖茨的年末书单总能激发中国的很多阅读机构也推出年末书单的热情。不过,如果说比尔·盖茨推出书单还是自己认真阅读的结果,有“文责自负”的味道,那么中国的不少年末书单就有点不靠谱了。

有一个阅读机构曾经在11月份就预告将在12月推出包含了80本书的年末书单,结果这个书单迟迟未能公布,而最近公布的书单则显示80本书已经变成了100本书。而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注意到,其中有不少书在豆瓣的评分都不高,也不知道何以能够进入书单。当然后来也传出消息,书单之所以迟迟没有公布,是因为“摆不平”,最后只能“加塞”来满足所有出版社的人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注意到,一些大型的年末书单在评选的时候一般都会组成一个评委会。每个评委都是推荐一批自己在2019年比较中意的图书,然后合在一起,再综合评审一下,就是一份年末书单了。但问题是,其实各个书单的评委会的评委,总共也就是那么几个文化人,总数不会超过50位。每个文化人背后都有一些出版社的影子,他们其实平时也经常为这些出版社写书评,拿一点稿费。所以当年末,一些出版社想将自己的一些书“加塞”到书单里的时候,“人情书单”也就在所难免的了。

问题是,出版社想“加塞”的书很多都是之前销路不佳,希望通过入榜能够再推一把的书。这些书之所以销售不好,当然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得到读者足够的重视,更多的是因为图书品质本身就有问题。结果当“人情书单”泛滥,这些品质不高的图书也泛滥开来,这给读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惑。

其实对于开书单的争论由来已久。1925年,《京报副刊》刊出启事,征求“青年爱读书”和“青年必读书”各十部的书目,请各界名流为青年荐书开书单。大批名人纷纷回信,鲁迅则交了白卷。事实上,反对开书单的学者不在少数,主要理由是阅读是件私人化的事,应尊重个性,开书单会磨灭掉个人的自由阅读空间。而资深出版人章秦川则认为,书单应该更纯粹一点,但是现在书单背后的商业诉求太强烈了,书单成了各家机构进行图书营销的途径。既然是做营销,想推什么书都塞到书单里,从书单中根本看不出荐书人的想法,这种跟着书单阅读就有问题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