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画面了!听完此曲,已然梦回大唐,身在长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紫薇/文 受访者/图、视频
以低饱和度的米色纸纹为背景,演奏者头梳堕马髻,身着唐制裙衫,或手持笛箫,或弹奏琴筝,如同一幅随着音乐流动的古画……在海外视频网站YouTube上,一系列古色古香、仿佛“古代画卷”般的音乐视频吸引了大批粉丝,订阅者将近30万,评论区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一片赞誉声。
视频的创作者是一群热爱古琴的年轻人,他们以“自得琴社”为名聚集在一起,改编、移植了大量游戏和影视剧里的歌曲,推出《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左手指月》《不染》《大鱼》等演奏视频,让高雅神秘的古琴被更多人知晓和喜爱。
移植流行歌曲 让更多人了解古琴
虽然古琴是中国的传统弹弦乐器,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但在不少人眼里,古琴曲因其旋律、节奏难以辨别,就如同是音乐中的“抽象派”。
为了让大众对古琴更亲近,而不是高山仰止,敬而远之,自得琴社的年轻人开始寻找人们更容易接受的音乐形式,而古琴演奏家白无瑕正是将流行曲移植到古琴上的个中高手。
海外视频网站上,白无瑕改编的一曲古琴独奏版《左手指月》获得46万点赞,是自得琴社观看量最高的视频之一,“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我的内心就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情感。这首曲子太美了,天呐!”有外国网友在视频下留下了这样的评论。
首首改编、曲曲演绎,白无瑕都经过慎重的挑选和考虑。“古琴本身的音色特质很鲜明,它就像一个特型演员,善于表达老人娓娓道来的感觉。”以《左手指月》为例,白无瑕表示这首歌曲是中国风流行音乐,用古琴演奏不仅合适,还能有新的风格和独特的气质。“原曲很好听,高音特别震撼,但古琴无法表达有力量感的高音,所以我换成了泛音弹奏,听起来就特别的仙气飘飘。”
传统乐器合奏 带领听众梦回大唐
自得琴社推出的音乐视频,既有古琴独奏,也有中国传统乐器的合奏。此前,他们推出的《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就聚集了古琴、古筝、琵琶、笛箫、鼓,以小乐队的方式呈现出来。
灵感来源于引爆了今年暑期档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从文字到影像,天宝三载上元节这天的长安城故事被赋予了更确切的气质和联想,而自得琴社则希望通过触探这段历史,从影像到音乐带来长安城的新幻想。”《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的介绍中如此写道。
在琴社成员、古琴演奏家唐彬的重新编创下,《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融入电视剧片尾曲《清平乐》及配乐《情感》,加上原创的器乐和声和旋律段落,为听众打开一幅盛唐画卷——琵琶和古琴演奏出舒缓悠扬的节奏,将听众的思绪带回唐朝华灯初上、百姓安居乐业的繁盛光景;鼓点的出现打破这盛世繁华,场景转换至战争场面,充满金戈铁马的琵琶声、隐含肃杀之气的箫声、密集急促的鼓声似千军万马陷入混战之中,气氛变得压抑紧张;战争走向尾声,曲风再次转换,琵琶开始演奏带有浓郁异域风情的胡乐,多民族融合的街市场景呼之欲出,但古筝的旋律又让这个盛世的这个繁荣听起来暗藏杀机……
“目之所及皆是东西街市的商贩,来往络绎不绝的行人;孩童的嬉笑声,生意人的叫卖声…”有网友在评论中如此写道,“如此天籁之音,听之乃我幸之!”《长安十二时辰》一书的作者马伯庸更是在微博上评论道,“真好听,气场也足!”
解构千年古曲 符合现代审美的二次创作
在自得琴社的演绎之下,中国传统器乐不仅打破时间界限,移植了诸如《大鱼》《卷珠帘》的流行歌曲,甚至穿越国界,演绎了欧美电视剧《权利的游戏》主题曲。大众化、年轻化、现代化的演奏与创新,给予这些古老的艺术以年轻的气息。不过琴社并没有遗忘自己“推广古琴”的初心,成员们在改编流行音乐之余,也坚持着传统古琴音乐的推广。
你能想象千年前的古琴曲《醉渔唱晚》在现代的作曲手法下能散发怎样的光彩吗?唐彬为古琴配上古筝、竹笛等多种乐器,融合进法国作曲家埃里克·萨蒂的《吉姆诺佩蒂舞曲》……一系列改编将原曲《醉渔唱晚》解构、重述,让其以《醉醉渔,唱唱晚》这个更可爱的名字和更平易近人的乐曲走进大众的视野。
“我们在重视传承的基础上,也希望通过创新,创作出具有传统审美质感且也符合现代人口味的音乐作品。”自得琴社的成员们表示,之后也会陆续推出更多这样的“古曲新编”,“希望以我们的音乐为媒介,联通古人与今人、传统与现代,将那些永恒的美好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听众。”
拍摄演奏视频 呈现流动古代画卷
《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曲声动人,自得琴社为其拍摄制作的演奏视频更是在YouTube上点击量近百万,获得了3.5万个点赞,视频简介里写道,“希望能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给大家带来更加’长安’的感受。”
在视频中,演奏者错落排开,或站或坐,仿佛古画上的宫廷乐师。他们身上穿着唐代装束,梳着传统发髻,女乐师画着柳叶眉、点绛唇、眉心点着花钿,有网友评论,“一点开以为眼花了,这古画怎么还会动……然后就看的愣神了。”
“从早上8点开始化妆、做发型、整理服装……要准备一整天。”白无瑕介绍道,琴社和专业的古装团队合作,保证衣服的制式和纹样有严谨的出处,搭配和穿戴也都十分复杂,“如果太瘦的人,还要服装里面垫毛巾,不然就瘦脱相了。”
除了纱衫、披帛、领袍等唐代日常服装,《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中的鼓手更是身着一套复原的唐朝甲胄,脚踏乌皮六合靴,演奏间隙将鼓槌放在肩上,完美致敬了电视剧中“长安崔器”那总是扛着两个锤子的大统帅形象。
这是唐彬的主意,唐彬作为琴社的艺术总监,也同时负责视频的拍摄和后期工作。他坦言,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视频这么受欢迎,“在三年前,我拍过全白风格的演奏视频。但到这个系列的第一首《空山鸟语》,大家都身着宋代服饰,一旦有了颜色以后,纯白的背景好像就少了点什么,所以我把背景颜色调成淡黄,再加了一层宣纸的纹理,觉得还不错。”
在另一首受游戏《长安幻世绘》邀请创作的“器乐版主题音乐”中,每个乐器还“成精了”。唐彬根据其音色、特质,并结合编曲手法,让笛、筝、鼓、琴几样主要乐器暗合风、林、火、山的游戏种族设定,演奏者的服装也根据其乐器形象有不同的设计,琴社表示“希望能呈现一幅长安城里日落而息、极乐之至、世界大同的众生景象画卷。”
”我们传统文化里的每样东西其实都很可爱,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把以前的生活整体还原出来,让古琴融入整个场景,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自得琴社创始人朱里钺表示,琴社还会继续创作和推出更多音乐视频,“我们未来的方向是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更精致的内容,反映当代中国人希望呈现的中国风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紫薇/文 受访者/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