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未来的创新,青年担当重任
2019-12-26 专题

城市是由人聚集而产生的,一座城市的发展变迁,取决于城市的核心元素——人。当生活方式面临巨大变革,城市从功能优化到品质升级,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在全球创新浪潮下,人们向着城市未来生活乘风前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城市更新是其自身实现突破并谋求进一步向上的必经之路。而今,城市更新已然成为许多大中型城市发展与未来规划当中的重要课题。从2019城市创新大会到本次专访,汤舸和阿菜分别从大数据和青年行动的角度出发,为人们描述支撑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担当。

青年报记者 周琳琳

数读城市,分析未来

“谈到城市更新,有一件事是首先要确定的——‘我们是谁’?”城市研究者和城市数据专家汤舸表示,城市更新是一件多主体参与的工作,涉及政府、开发者、企业、市民等不同人群。大家都有各自的立场,也就带有不同的诉求和愿景。“城市更新的困难之一也由此引发:并不是理念、技术、方法论不够成熟,而是在于每一场城市更新都是一个微小的、复杂的世界,我们必须在这个范围内去权衡不同主体,解决一个共同问题。”尤其在上海这样一座复杂多样的城市里,决策制定要做到多方兼顾和协调,以得到双赢、多赢、共赢的方案,才能更好地推进城市更新工作。

从中可以看出数据研究的重要性。它能够支撑判断,从而协调各方得出综合的理性答案。以“划出区域停放共享单车”为例,其便利性肯定会引发附近住户、工作族的支持。“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会提高该地区房租。这种房租结构的改变可能是很多人无法考虑到,也并不想接受的。”从文化传统来看,人们的确更喜欢抽象的、感性的情感表达多过具体的、理性的数字数据。但通过数据观察问题后,往往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更理性更具体更量化的分析,使得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对话能够进行。”

数据开放,多方运维

在汤舸看来,上海的整体硬件设施建设已经位列全球一流城市之林,差距在于软件,即细节的运营层面。“这种细节,甚至要细化到每块街区的人口数量、组成、预测等工作。这些精细的数据提供给相关商业者、运营者、志愿者、内容提供者等之后,他们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进而助力城市不断向前发展。”其中就需要长期的跟踪和数据的积累,也符合存量时代下上海的发展定位和目标。

展望未来,数据将扮演新的角色、产生新的模式。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城市更新,其参与者政府部门人手毕竟有限。未来,为了让数据能够更好地保障上海在世界城市队列中做到精细化治理和运营的持续,汤舸认为政府将会更多地进行数据开放。“包括从近期政府工作来预估,未来政府将是数据提供方,多方可以从平台上使用数据,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高校、研究机构等,也会有专职的‘城市数据分析师’对此进行分析。”不同的人都可以对城市做出解读,大家通过数据对话和辩论达到理性共识,推动城市理性前行。

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更多数据得到开放,大家才能感知到数据不仅有房价物价,而是存在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并且关注、注重数据,从数据的角度做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青年创想,铸就未来

城市是一个多面体,不同职业、年龄、性格、兴趣和生活方式的人相聚一起,共同构建起一座城市。形形色色的城市中人也应该都参与到城市更新中。其中,BottleDream&一起开工联合创始人阿菜最为关注的,是城市中的年轻人。“我看到许多年轻人热情高涨、斗志昂扬甚至热血沸腾地讨论着改变世界的想法。我们相信,未来由这群年轻人创造。”他还认为,可持续生活方式更多触及和反馈的是年轻个体。当看到联合国颁布2030年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五百强都纷纷制定企业的可持续承诺,一部分年轻消费者开始有意识地、负责任地消费,不知不觉中人们正在迈入一个共同创造的可持续生活世代。“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如何理解年轻人的选择,同样重要。”

当阿菜和团队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便清晰了自己的使命:让一群年轻人影响更多的年轻人去观察城市需求,然后帮助这群年轻人推动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去创造更多普通人都能参与的行动。

青年发声,响彻角落

城市更新必然会涉及物理空间的新设计和新使用。以近期开展的南京路改造为例,阿菜在思考的是:公共空间与商业结合后,或许改造后会带来更高的租金,那它能否为青年团体、组织、项目提供呈现载体,使其也能再这样的中心区位内生发、创造,与新型公共空间实现嫁接?“年轻一代极具创造力和接纳力,但他们发声的影响还不足。所以我觉得城市更新规划中需要设置共创机制、对话平台,让他们被听到被看到。”在这样的平台上,年轻人所缺乏的资本、经验、系统性可以由相关专家进行补足,多方能够以互补促进共创。

除了中心区位外,城市文化的生命力还要“散落”在街头巷尾。“城市魅力应该这样理解:当一个游客随意走进一条街道时,就能感受到城市的脉搏。”关于“城市”还有非常多的议题,比如出行、无障碍设施……城市更新绝非小部分人接触、创意、执行的事,而是人人可参与其中的、细微日常的点滴行动。那么多形形色色的议题都可以转化为一种行动,让更多美好的事情就此发生。在实际推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将意识到自己是改变的一部分。

谈到“出行”,与之匹配的是欢迎、邀请大家“走出去”的城市出行设计。仍以南京路改造为例,改造后道路上能够让人驻足、产生互动的区域应该得到更多建设。“事实上,现在城市往往让‘附近’消失了。我们常在较远处与一群陌生人进行互动,对身边的空间反而不了解。”既然城市是围绕人、围绕“人与人的关系”而构建,那么在这轮城市更新中也要逐步连接关系、解决相关问题,让城市成为众人的“大客厅”。


青年报记者 周琳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