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口感”和“黑科技”,电子烟线下销售依然“红火”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陈泳均/文 施剑平/图
虽然网上电子烟销售被禁止,但是线下的销售依然“红红火火”。经过了几代技术更迭,电子烟已经越来越“大众化”“潮流化”,如今就像口香糖一样,成为了出现在货架上的“快销品”。
雾化烟?口香糖?傻傻分不清楚
在南宁路上的一家超市,远远地就能看见在收银台上占据“C位”的电子烟货架。这款名为“小悦刻雾化烟”的电子烟,售价39元,一共有劲爽薄荷、经典烟草、绿豆棒冰、桃气乌龙、蓝莓和港式柠檬六种口味。 不难看出,这些色彩鲜艳、口味“新潮”的电子烟是专为年轻人定制的。如果单看口味,不知道的还以为它是哪家网红奶茶店的“爆款”呢。
“一盒它顶三包烟。”超市的老板指着包装盒上的说明说道,“一包可以抽200口,而且对身体负担少,你可以买回去试试看。”
记者随手拿起一包电子烟,在火柴盒大小的包装背面,还为烟民们写着教程“经过实验室检测:该产品在抽吸机设备上,抽2秒,停10秒,最少可吸出烟气口数。”可谓是非常“贴心了。”
而在这家超市旁边100米左右就是一所小学的东南门。这家开在小学旁的超市里那么明显地摆放着电子烟,会不会让小学生过早地接触到电子烟呢?对于这个疑问,超市老板摇了摇头:“我们不会卖给小孩子的,买烟的人基本上都是住在旁边年轻人。”
老板表示,超市附近就是高铁乘务员的宿舍,店内的电子烟多是他们买的,生意好时一天能卖十几包。“这个电子烟我们本来就卖得很好,有很多乘务员下班了就会顺路过来买,一个人一次好几包。”
甜味电子烟最受年轻人欢迎
电子烟的品牌实体店的销售也不容忽视,记者前往黄浦区长乐路上的一家电子烟实体店,店外的广告牌有着明显的标识:守护者计划:未成年人严禁使用。反对成年人使用电子烟,反对在未成年人面前使用电子烟。走入店内,销售柜台上摆放着未成年人严禁使用的标语。
这家店铺的“求生欲”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第三十七条:“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
记者看见一位男性顾客在收银台结账,该位男士在与店员的谈话中,该位男士表示希望通过电子烟来戒烟。店员告诉顾客,如果要戒烟,就要先戒掉香烟的烟味。店内另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电子烟的价格,一盒电子售价99元,一盒有三个烟袋,“一般来说,烟袋可以吸4到5天,价格还是很划算的。”
店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购买者以年轻人为主,电子烟在女性客户中也很受欢迎。因为年轻人喜欢吃甜的食物、喝甜的饮料,香烟很多是水果味道,味道带有甜味。“电子烟的味道很多,有水果味、茶味、零食的味道,年轻人都很喜欢的。”记者注意到货架上有不同口味的烟袋,如绿豆冰棒味、薄荷味、西柚味、西瓜味、水蜜桃味等。
离开店铺后,记者向购买电子烟的顾客询问是否知道电子烟的危害,对方表示不是很清楚,认为电子烟的危害比香烟小,抽了电子烟后,香烟的购买量减少了。
贩售不告知具体的性能、质量
随后记者前往蓬莱路上的一家实体店。店外的玻璃窗上贴着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通告,通告表示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的侵害。这家店的购买者向记者表示,抽电子烟的最大原因是电子烟外壳精致小巧、味道丰富多样。
当记者透露出担心电子烟对身体有害后,工作人员解释道香烟有明火,更可能会致癌。随后记者问有没有线上渠道购买,比如电子烟的微信群。如果需要订购,可以电话预定,门店取货。对方表示随着线上电子烟的禁令颁布后,电子烟都不能线上购买。“不过我们的销量也没有增加,主要都是回头客。”当记者关于电子烟的性能、功能、质量、烟油成分提出进一步的咨询时,对方建议道先买一盒试试看。
这种暧昧不清的说明,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电子烟的销售。有人将电子烟称作“入门烟”,恰恰是因为它起来“人畜无害”又“说不清楚哪里不好”。据WHO统计,过去十几年间全球吸烟人数在稳定减少,而电子烟用户群体却在快速增大。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美国有360多万儿童使用电子烟,2017年至2018年,美国高中生电子烟使用率猛增78%(从11.7%升至20.8%)。据了解,电子烟目前被超过30个国家或地区禁止。
店主告诉记者,很多顾客都觉得电子烟时髦。一位店内的客户告诉记者,自己之前在国外抽电子烟,回国后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当记者问这位前来购买的消费者是否知道泰国、巴西、印度已经宣布全面禁售电子烟时,对方表示很惊讶。
主打“口感”和“黑科技”
“冰棍儿味的烟袋就像是吃冰棍。”在文庙路上的一家电子烟实体店,店内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道。
环顾一周,记者并未在店内和店外看到“未成年人禁用”标志。店内摆放着不同味道的电子烟,如老冰棍味、茉莉花茶味、菠萝味等。环顾四周,可以发现店内老冰棍儿和薄荷味的烟袋销量最好,最对年轻人的“胃口”。
在店门口附近的桌子上,可以看到“戒烟黑科技,机制口感、轻松戒烟”的标语。不难看出,这家电子烟的营销方式着重打的是“口感”和“科技”。设计感十足的烟枪和烟弹,看起来 似乎就像是一个可以把玩的U盘或者打火机,这也成为吸引年轻人的噱头。
在实体店,电子烟就像“薛定谔的猫”,似乎所有的贩售者对它秉持一套奇妙的“双重标准”。有一名顾客问销售人员,能否尝试下电子烟的薄荷味道。工作人员说道:“只能在店外尝试电子烟的新口味,室内不可以吸烟。” 看来虽然包装精美、造型奇特,但归根到底,烟依然是烟。
对于个人来说,真正可怕的并不是烟,而是那一旦沾染就难以戒掉的习惯。当记者问道,电子烟是否真的可以戒烟时,店内人员说道:“抽了电子烟就不抽香烟,这不就戒香烟了吗?”记者追问到,电子烟是否会上瘾。对方未直面回答,表示买了电子烟后,可以慢慢改掉抽香烟的毛病,先戒掉口袋里放香烟的习惯。
从出门揣一包香烟,到出门揣一包电子烟,这绝对不是戒烟的“完成时”。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陈泳均/文 施剑平/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