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凤来栖!新华路上百花村沿街小院将大变样
2019-12-30 上海

效果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除署名外)

梧桐树,凤来栖。

走在新华路上,能看到目前还稍显杂乱的百花村沿街小院,不久的将来,小院里将有简易小亭、盆栽绿植,在那棵几十年梧桐树的掩映下,花香自来。

给这个沿街小院带来变化的,是来自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一群年轻人,他们通过长宁共青团“青年社区规划师进社区”项目,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了社区更新。

 进展  地面铺设完成 来年展“新颜” 

效果图

冬季的新华路,梧桐树苍劲的枝丫上,还倔强地挂着泛黄的梧桐叶。街边错落着老洋房,也有着“上了年纪”的公房,独有一份属于新华路的幽静。

新华路448弄1号楼、2号楼前,围起的黑色栏杆,红色的立柱,形成了一个沿街小院。透过围栏,能看到一楼开设了几家店铺,彩票站、儿童服装店……

从侧门走进这个狭长的小院,最吸引人的就是一棵粗壮的梧桐树,随着长势“倚靠”在围栏上,靠围栏一侧有几处未经规划的花坛,泛黄的梧桐叶飘落在院子里。最整齐的就是地面上铺设的一块块方正的砖。

“这砖块还是最近新铺的,小院子要改造了。”靠近院子出口处,彩票站的爷叔老张说。

老张居住于此20多年,最开始这里都是杂草,每户人家都自己铺设家门口的地砖,什么样式的瓷砖都有,还铺得高高低低。而且由于新华路的路面整体抬高过,因此以前下大雨时,常有雨水倒灌的情况。“平时这里没人来,有时候楼上衣服被风刮到地上,才下来捡。”

知道小院要更新改造,可能增设简易小亭、盆栽绿植,老张觉得挺不错,他的期望很简单,将花坛改造得小一点,这样活动空间就能大一些,侧门可以改得宽一些,让一些坐轮椅的老人也能进小院,“希望将来我们这变成一个大家园,和和谐谐,多好。”

据香花居民区百花村小区居委会主任朱赟介绍,这个沿街小院的改造是12月开工的,因为工程较小,来年年初应该就能初具雏形。

 设计  忠于新华路整体风貌 兼顾居民需求 

为这个沿街小院打造设计方案的,是一群来自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年轻人。沿街小院只有140多平方米,他们实地走访了好几次。不但听取长宁团区委、新华路街道等意见,还与居民开起了座谈会。

“我们就想要一个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院子,能把现在各家杂物清理干净就行。”

“我们一楼的窗户开得低,还是想保持一定的安静,可以增设一点休闲设施,但不要太多。”

居民们把自己最直观的感受告诉年轻的规划师们,他们一一进行了整理。

作为团队的负责人,陈琳说他们是今年3月和居委正式对接,着手进行微更新设计的。征询会上,居民看不懂设计师的方案图纸,陈琳还专门对设计图进行了详细讲解。

院子里有一棵在小区建造初期就种下的梧桐树,有几十年的树龄。他们围绕着梧桐树设计了景观小品,安设了座椅,此外还想打造一个简易小亭供居民休息聊天。

届时,阳光透过围墙,光影交织于地,满是梧桐叶影。简易小亭,夏秋凉爽,冬春避风雨。重新设计的花坛,摆满盆栽绿植,满地潋滟,花香自来。在他们的设计理念里,期待为这里的老年人带来最温暖的依靠。

陈琳说,不同于做大型项目,社区微更新必须考虑在地性,既居民、街道各方的意见,此外也要为社区考虑造价成本。

这次设计方案中,他们保留了小院的红色砖块立柱,除了考虑到造价因素外,他们还觉得与新华路整体的街道风貌比较符合,“新华路有历史、有故事,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只要符合整体风貌,能不改动的就不改动。”

 将来  不愿成网红地 可为社区小活动服务 

“社区微更新不简单,比在一张白纸上做规划做更新要难很多。社区更新是物理空间的更新,大家是生活在这个物理空间内的,所以更需要大家参与进来。”这是这次参与改造的青年规划师们的心声。

在陈琳看来,社区更新不是打造一个网红景点,注重的不是形式与空间,而是体验。从他们设计完成到具体施工结束呈现的样貌,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工作,“到这一步,只是能吸引居民们走出家门,来小院分享日常的点点滴滴。”

接下来,就需要留给时间了。陈琳觉得,社区是个有机体,在它“生长”过程中,让大家一起在留白空间发挥想象力。当一切都和谐地运作,没有不协调,大家都乐于在这一空间内有交集,那不论它以哪种形式出现,都是“美”。

居委会主任朱赟表示,等这一沿街小院改造完后,居委也会举办一些适当的活动吸引居民“走出来”,“比如做一个小型的公共市集,小型的活动适合这样的场地,也能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

效果图

  走近他们 

 自制视频  完美呈现小院更新后的模样 

这群年轻的社区规划师一共13人,自称“十三罗汉”,除了两位是“80后”,其余都是“85后”和“90后”。

陈琳说,平时他们工作对接的也都是大型项目,比如他,参与过环球港设计,参与过位于虹桥机场附近的东航新办公园区的设计,因为长宁共青团“青年社区规划师进社区”项目,让他们第一次留意起身边的社区。

陈琳和新华路其实很有缘,当年就读于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他,时常会路过新华路,梧桐掩映的新华路,置身于繁华,饱含着沧桑,走在路上,只顾着看沿街风景,却对街边的社区“视而不见”,“好像它就自然存在于此,从未想过这些该谁去设计,又该谁去维护。”

效果图

参与这个项目,陈琳坦言初心是觉得好玩,但玩也要认真玩,需要给社区居民带来一个可休憩可交流的,兼具实用与美感的公共空间,与大项目相比,这是一件惠民的实在事。对他们而言,既能把专业发挥在小项目上,也能开拓自己的视野,对社区有了全新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陈琳自己还为这次微更新制作了视频。原来他兴趣广泛,喜欢摄影、摄像,当导演,做后期,他在踏勘设计的同时,留下了影像资料。利用休息时间完成了一个百花村社区微更新的视频。

时长3分45秒的视频,以航拍开头,有现场走访社区的画面,有居民采访的同期声,并配上了最终呈现小院样貌的效果视频,白昼黑夜,春夏秋冬,小小的院子充满了梧桐元素,散步的老人,亭子里坐着聊天的居民,都是陈琳和团队成员对这一沿街小院最美好的期许。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