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高端“年货”清单
2020-01-12 生活

文/停云

本期主题:猪年攻略

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趁着快递还没有停运,你是否正在赶着置办年货?为了让大家从头脑开始准备好过年,本期书单为大家提供了鼠年春节量身定做的高端“年货”——5本关于“怎么过春节”的书。

通过这份书单,你能了解到:

年夜饭的餐桌上各式菜肴的烹饪秘笈;

从腊八到元宵的过年习俗;

觥筹交错、琴音茶韵中内含的饮食文化;

如果来一场春节旅行,应该怀着什么心情;

关于鼠年的主角鼠,有什么有趣又有料的故事。

《舌尖上的新年》

作者:陈晓卿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

我们今天纪念、展示中国的春节,

是在向记忆里的春节味道致意。

“吃”是过年最不可或缺的章节,中国人对食材与味道的极致追求集中体现在每年的年夜饭中。《舌尖上的新年》跨越30多个省份,囊括126处鲜为人知的美食发生地,精心炮制了352道让人食欲大开的香味与乡味。

每个人的肠胃都有一扇门,而钥匙正是童年时期父母长辈播种下的食物编码。在最高端与最简朴的烹饪秘笈背后,是让人掩卷沉思的乡愁故事;书中230张美食图片除了让人食指大动,更是连接起迁徙与轮回的千丝万缕。

一年一度、尽情欢宴,重寻旧日习俗、追忆年味儿。最亲密的人儿坐在餐桌前,围炉把酒,且话天涯共此时。和传统、民族文化融合的美食,构成了我们生命的底色。

《北京的春节》

作者:老舍

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

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

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这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散文集,他用充满北京味的朴实话语,平实有力地描绘了从腊月初旬就开始,到正月十九才结束的北京春节。

腊八要泡腊八蒜、熬腊八粥;小年家家户户祭灶王;过了二十三开始忙起来,贴春联、大扫除;到了除夕,达到过年的高潮,家家赶做年菜,共同守岁;大年初一拜年、逛庙会;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学生去上学,大人照常做事。

书中描述的过年场景和“玩意儿”“吃食儿”,虽然离我们有些久远,但透露出的对过年的期盼和高兴劲儿,却强烈得好像忽视了时间的存在。春节的“玩意儿”“家伙什儿”变了一茬又一茬,可“年味儿”依旧。

《无知的游历》

作者:陈丹青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

它们停在那里给我画,一动不动,

好像说,不必感伤,

那就是文明与时间。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春节进行一场家庭旅行。然而,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旅行?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本书记录了陈丹青游历土耳其、俄罗斯、德国和匈牙利四国的游记。

陈丹青提到木心说过:如果要走访列国,必要熟读该国人物与史迹,有备而去。所以在陈丹青的游记中,走到哪处便可说出当地的神话传说、英雄人物、文学掌故、风土人情,让读者除文字、图片之外,另有受益。而陈丹青却谦逊地说自己“无知”,“新到一国而使我油然动衷的一刻,正是无知”,“我喜欢记着熟知的国名,迟迟不去,也喜欢忽然到临陌生的国度,满怀无知”。

原来“无知”是一种对将去之地已经充满了解却仍旧怀着敬畏的美好状态,也是游历名山大川、瞻仰古迹文物,面对大自然和艺术文化时应有的状态。

《小鼠奥尔加》

作者:[英]迈克尔·邦德

[英]凯瑟琳·雷纳

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

在这个世界上,

如果你真心想要什么东西的话,

光坐着干等是没有用的。

但如果你放手去做,

一切皆有可能。

在故事的开始,小鼠奥尔加极力去争取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名字。它被人从宠物商店带回家,女孩儿凯伦想给这只新宠物取一个特别的名字。而小鼠奥尔加只想叫它原来的名字——奥尔加,因为它习惯了,也因为在宠物店时一个长辈对它说过的话“珍惜你的名字”。

为了争取自己的名字,小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奋力咬住一枝白蜡树枝,在地板上用力刻下了“奥尔加”,因此再一次获得自己本有的名字。

生活又何尝不像这只小鼠,经过一整晚的努力争取而来的名字才更加有意义。小鼠奥尔加的鼠生哲学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真心想要什么东西的话,光坐着干等是没有用的。但如果你放手去做,一切皆有可能。”也把这句话作为即将来临的鼠年寄语吧!

《茶,汤和好天气》

作者:汪曾祺等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6-5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

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

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在春节期间,各色美食小吃——虾蟹、佛跳墙、烙饼、腊八粥、瓜子、糖葫芦……以及餐桌上的美酒和饭后的茶都集中呈现在人眼前。除了放开胃口尽兴吃喝,饮食所蕴含的文化、情感,同样令人欣喜。

《茶,汤和好天气》汇集了37位大师的102篇美文,汪曾祺、舒婷、丰子恺、周作人、梁实秋、鲁迅……这些文人巨匠讲起日常小确幸,在笑谈温境中流露出机语妙言。

梁实秋写《蟹》:“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周作人写《谈酒》:“酒的趣味只是在饮的时候,我想悦乐大抵在做的这一刹那,倘若说是陶然那也当是杯在口的一刻吧。”

舒乙写《春饼》:“春饼的妙处在于它的综合效应。表面上是混合物,八样东西,放在薄饼里,一裹,吃起来居然味道全变,神了。”

没有华丽辞藻,清粥榨菜般的随笔集,像餐桌上的前菜一样,很清胃,很清心。读罢之后,发现饮食背后饱含了超越时空的共鸣与感悟,竟不是生涩难懂的道理,而是我们直面人生的力量。


文/停云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