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社区我做主”,让年轻人到社区“造”起来
2020-01-1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 实习生 卞董逸/图

让年轻人“自己的小区自己做主”

中午时分,浦东上钢新村街道德州三村居委的“家门口服务站”,推开门,有一个小型会场,门口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睦邻议事厅。

“80后”张静既是这里的居民,又是这里的社工、居委会委员。

“我们的议事厅,根据小区实际情况,每月要开例会,参加会议的有理事、秘书长、成员,以及每栋楼的党员、骨干等。议事的话题大到对于物业管理费、停车费的涨价听取意见,小到绿化区域的竹林究竟是保留还是砍掉。”张静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提出过自己的建议:双职工家庭接送小孩不方便,社区是否能帮着托管?于是,浦东团区委的“爱心三点半”项目过来了。亲子群里,爸妈说:我们想运动。于是,公共体育配送的瑜伽、健身舞、木兰扇、拉丁课程来了,每周一次的课程放在了双休日,结果,看到了年轻人参加的身影。

张静坦言,因为年轻人不愿意出来,社区现在甚至出现了志愿者“断层”的情况——缺少青年志愿者。年轻人都很忙,未婚的忙事业,已婚的忙孩子。每次想找哪个年轻人,他们的家长总会说,哎呦,他很忙的,哎呦,他没有空的。“我们会在他们家门口贴张纸条,让他们晚上回来联系我们,他们到家门口服务站来办事,我会跟他们加个微信,总之,没有事他们不会来找你。”

印象中,最吸引年轻人来的是一个缤纷社区的圆桌会议,请居民们来聊聊,希望看到社区里有什么景色。为了召集到更多年轻人参与,张静想到了一个办法,家门口服务站隔壁就是一个幼儿园,放学的时候,把接娃的家长拉进来开会。同时,“拦截”一些放学的中学生,孩子们的脑洞都很大。

2019年10月,缤纷社区项目的听证会、设计师和群众面对面,年轻人畅所欲言。宝妈们提出,社区里应该有提供孩子玩乐的地方,但要提高安全系数。有个中学生,则建议小区可以有点“古风味道”。

张静则向设计师提出,小区里最好有一个“宠物便便收集器”。“我在国外的一个论坛上看到,他们都有宠物便便处,我们也曾做过牌子,放到宠物经常去的地方,设立“宠物厕所”,宠物的便便可以作为肥料。”张静说,每天下午4点是放学时间,4点半到5点以及晚上7点,则是“毛孩子”爸妈出来遛狗的时间。“我们小区的狗狗很多,旁边还有家宠物店,附近甚至有居民会专门开车过来遛狗。狗爸狗妈们,虽然带着纸,但因为现在垃圾分类不设垃圾桶了,他们就往绿化带里一扔,因此,设立“宠物厕所”的建议得到了很多居民的支持。

“年轻人参与社会治理,不但是利他人,也是利自己,因为,撇去任何职务,他们就是一个居民,应该由自己来规划自己的小区和生活。”张静认为,相对于年纪大的人,年轻人思路更活跃,可以多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议题,让他们“自己的小区自己做主”。

缤纷社区“社”计赛让年轻人到社区“造”起来

让青年人带着智慧、创意和热情,来社区“造”起来!由浦东新区规划资源局、团区委、区青联主办的缤纷社区“社”计赛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近日,主办方组织青年设计师们走上街头,对大赛全部6个待更新点位开展居民议事会、进行现场踏勘等,帮助大家实地寻找灵感。

“青年焕新家园”浦东缤纷社区美好空间“社”计赛,自去年9月12日开启报名以来,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设计师。共计78个青年团队报名参加大赛。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团队属性多元,“90后”“95后”“00后”已经成为主力军。

居民议事会、现场踏勘等活动拉近了青年设计师与居民的距离。在缤纷社区一图三会制度框架下,设计师与当地居民直接沟通,高效获取最接地气、最实在、最贴心的一手信息。大家围绕议题仔细剖析研究。会议时而笑语欢声、时而热烈争论、时而安静沉思,讨论得好不热闹。

金杨新村街道德平路活力街区项目。居民提出“路面硬化处理或还原为绿地均可,但不能遮光;存在蚊虫滋生问题,需注意排水沟设计”的要求,让设计师们意识到社区设计更关心居民之关心的琐碎日常、微小细节。

大团镇赵桥村综合服务用房项目,同时满足村民活动和旅游接待等功能是当地村民为青年设计师们提出的挑战,兼具习俗传承和实用功能的要求需要设计师们大开脑洞。

祝桥镇江镇社区新建路休闲长廊项目面积虽小,但江镇传承的文脉、古镇风貌和静谧氛围令设计师们颇有感触,居民希望原乱停车的空间变为更舒适的居民休闲空间。

合庆镇浦发合庆郊野公园驿站项目体量较大,是此次大赛唯一的郊野公园驿站项目。公园项目跨合庆镇和曹路镇,受到多家建设及管理单位的关注,在功能定位和设计要求上与其他项目均有区别。

═ 对话社邻家项目负责人龚梦韵 ═ 

记者:你们这次承办了“青年焕新家园”浦东缤纷社区美好空间“社”计赛,你觉得青年人对社区公共事务参与少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龚梦韵:青年人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关注度、知晓度、参与度并不高。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的自觉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在社区公共事务需要收集意见建议的时候也鲜见青年人的声音。一方面,青年人的工作、学习时间与很多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及实施时间冲突;另一方面,青年人的业余生活非常丰富,精力分散在自己的兴趣点上,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关心程度较低。这些因素都是青年人对社区公共事务参与少的客观原因。

记者:那么,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我的社区我做主”?

龚梦韵:首先,青年使用社区公共空间的频率并不高,感觉事不关己。有的说,都是老年人,氛围不合,所以不愿意参加;有的公共空间还存在老年人驱赶青年人的极端现象,自己犯不上非要去公共空间参与活动。其次,参与意见的项目是否能够落地,如果出现“说了也白说”,便是浪费时间,青年就业创业的压力较大,不希望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效果的事上,更不愿意在没有意义的事上多费工夫。再次,一般社区的座谈形式,大家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谈建议效率很低,聊到需求有矛盾的地方还容易发生争执,青年人并不愿意面对这样“鸡毛蒜皮”且不愉快的氛围。

记者: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青年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度?

龚梦韵:近年来,各地社区都在积极从项目内容、形式、宣传上进行创新,吸引年轻人从不同角度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引导青年人的主人翁意识和公共意识的成长,因此青年人的参与度也呈明显上升趋势。我们会从形式上,吸引眼球,例如抖音号、直播都在做,而像招募设计师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参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 实习生 卞董逸/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