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人甲”到成为“社区红人”,2年多的付出,小区开始大变样
2020-01-1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曾经,家住静安区临汾名城的周浩和大部分居民一样,很少关心小区事务。当新任居委会主任找他谈话,希望他竞选业委会委员的时候,周浩一脸懵,对业委会的角色一无所知。

2018年1月,1981年出生的他成为小区里最年轻的业委会委员。2年多过去了,他的付出没有白费,小区渐渐开始大变样。如今他在小区里散步,经常被认出来,成了一名“社区红人”。

给自己增加KPI,让业委会刷存在感

不领一分钱工资,付出自己的业余时间,在别人看来吃力不讨好的事,周浩却做得有滋有味。

“你这是图什么呢?”这是周浩最常被问到的话。此时此刻的他憨憨一笑,解释说,这大概和人的性格有关。原来,爱管闲事的他有了女儿后,热心家委会事务。2015年9月成为女儿所在小学的议事小组副组长,还曾是女儿幼儿园首届家委会会长。“那段时间我创业,有不少时间陪女儿,最初我在小区里参加亲子活动,后来为社区提建议想法,渐渐地就和社区干部熟悉了起来。”

2019年上半年,他啃下了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周浩告诉记者,由于之前小区道闸系统的问题,导致有的业主尽管在地下车库有车位,但为了贪图方便,喜欢停在小区路面,造成地库资源浪费,一到下雨天路面就车满为患。此外,由于小区停车费较低,致使附近小区的外来车辆也经常停驻在小区里。

为此,在经过实地调研后,业委会推出了新的停车收费方案,同时对收费系统和道闸系统做了软硬件的升级改造。“原来我们小区外来车辆过夜费才10元,现在涨到了60元,把原本不属于小区内业主的车辆挡在了门外。除了对外来车辆收费做了调整外,还对小区内租户、业主的第二辆车以及亲情车辆的收费做了相应调整。”周浩告诉记者,从2019年3月业委会启动调查、摸底、做方案等事项,到4月份推出新的方案,因为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在方案征询时绝大部分业主都欣然接受了新方案。

周浩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在2017年前对业委会压根没概念。“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交物业费。入住小区10来年,都不知道业委会是做什么的,在哪里办公,竟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组织存在。所以我当上了委员后,想要改变现状。”

每周六值班的时候,周浩就会穿上黄马甲走访邻里,亮着身份去了解居民的诉求。2年多来,解决了不少所谓鸡毛蒜皮的“小事”。

年轻的业委会委员更愿意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起初,周浩是小区7名业委会成员中年龄最小的,也是对相关业务最一无所知的。2018年初,恰逢团市委在静安、嘉定、闵行和宝山四个区试点推广青年“往社区走”项目,当年9月份,在团市委的支持下成立了第一届青年业委员会委员联谊会,来自全市16个区的77名青年业委会委员齐聚一堂召开了第一次会员大会,他被推选为上海青年业委会委员联谊会会长。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和其他成员会定期接受培训,掌握了不少业委会工作新知识和新技能。“在团市委的关心和指导下,联谊会每个月定期在团市委举办专题培训,邀请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为我们答疑解惑,提供最新鲜的资讯、最权威的解读,通过这些培训,即便是‘小白’级的入门玩家,一年下来也能变身成为社区治理‘小达人’。”周浩表示,相对而言,年轻人更愿意学习。就拿自己而言,遇到问题喜欢自己去找资料,没有私心。如果碰到难题,还会在群里与大家共同探讨。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小区的事真不少,而且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比如小区里存在绿化乱长的情况,外行是看不出来的,内行一看这些绿化没有层次感。接受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后,我会督促物业进行修整和养护, 

为社区做事,周浩表示,自己在个人精神层面也得到了成长。“以前的我只知道工作挣钱养家,但介入到社区治理中后,我发现自己在变,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同时实现了自己对社会的价值,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平时,在小区散步的时候,叔叔阿姨会和他打招呼。有段时间周浩很忙,很多邻居看不到他,会问“小周,你是不是不干了?”甚至还有一位邻居直言不讳地说:“小周,有你这样的人是我们小区的福气。”这都让他觉得十分暖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