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Talk|市政协委员、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喻荣军 :红色文化让年轻人找到共鸣
2020-01-16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周紫薇/图

去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首次落户上海,当时它的开幕演出,选择了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旗下上海歌舞团的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开幕大戏。这部戏不仅众望所归拿下第十六届“文华大奖”,之后又获得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一部红色经典舞剧拿到这些政府大奖理所应当,但是,它还收获了另外的“大奖”——所到之处,再挑剔的年轻艺术爱好者都会看得如痴如醉。“红色文化作品,能吸引年轻人。”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喻荣军15日在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专访时说,这在当下的创作体系中,不应觉得奇怪。

红色题材完全可以很好看

喻荣军委员仔细研读了应勇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名艺术院团的管理者和一名文艺创作者,拥有双重身份的他,说自己感触颇深,“报告中提出,要利用好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去做好‘四个品牌’的建设,而红色文化如何去挖掘、发展,从而创作出更多的文艺原创精品——应市长他说的是‘原创’啊,这都是上海文艺界正在努力的。”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和杂技剧《战上海》,就是这样两个典型。它们同样都是从红色经典题材中挖掘出来的,“可以说,这个题材是我这个年纪人那个时代的经典,但最后,今天的青少年也很爱看,非常受欢迎,它是抓住了年轻人的什么特点呢?这是两个可供分析的案例。”

喻荣军认为,这两部剧的创作者,都打破了思维定势,“他们都在进行跨界的合作,像《永不消逝的电波》,用到了电影的手法,用到了肢体剧的手法,这些和舞蹈相结合,就让它有大片的感觉,此外,它的音乐也非常当代、表现形式简洁却很大气,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非常新颖的,年轻人非常喜欢。”

获得文华大奖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新华社 图

得知道青年喜欢什么

文化具有引领作用,把这些红色题材所蕴含的价值观,通过喜欢的艺术作品传递给青年观众,是包括喻荣军在内的新一批艺术家一直在探索的。“作为创作者,我今年也有两部作品在话剧艺术中心上演,一个是红色题材的《烽火家书》,是讲述1931年到1949年这19年期间战争的作品,还有一个是重新解构的《红楼梦》,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尽力用年轻人喜欢的视角去做。”

在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喻荣军一直在和年轻人团队沟通,进行头脑风暴,力图站在年轻人的视角去看问题。“像红楼梦,我们对里面人物形象的感受,已经根深蒂固,但对贾宝玉、对林黛玉,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就完全不是我们这样的看法。”他说,自己曾去看了很多极受年轻人追捧的戏,比如《永不消逝的电波》,比如音乐剧《摇滚莫扎特》,比如哔哩哔哩的跨年晚会,“我看的时候就在想,为什么年轻人会喜欢?他们的兴趣点在什么地方?思考问题的角度在什么地方?”

观众和创作者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面,喻荣军认为,艺术作品就应该让双方之间“产生互动”,“红色文化不仅是我们的历史,也是他们的历史,我们必然要去理解他们的兴趣点”。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走进剧场,让这个城市的创作者和观众产生更多的关联,去年喻荣军也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动举行了首届上海市中小学生戏剧节,而未来,他期待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年轻的观众,和年轻的艺术家,形成了良性互动,我们才能让我们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有更好的发展。”

文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图片: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紫薇

策划:杨羡之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