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更需要有科学的精神|青听两会
2020-01-1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常鑫/图

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16日审议《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草案)》。许多代表在审议中提及,建设科创中心,更需要有科学的精神。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高度重视以法治方式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据了解,该条例是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给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上海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内在要求。

如何破除制度壁垒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条例草案坚持“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的理念,推进本市科技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四个优化”,营造近悦远来、人尽其才的发展环境:一是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给予创新能力突出、创新成果显著的科技创新人才持续稳定的支持,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二是优化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各类海内外人才,并在居住(留)证办理、户籍办理、落户引进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政策和便利服务;三是优化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用人单位完善人才评价和收入分配机制,体现创新贡献的价值导向;四是优化人才流动机制,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在科研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

条例草案设“金融环境建设”专章,进一步推进科技金融创新试点,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服务作用。设“知识产权保护”专章,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工作融合,并为将来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立法提供基础。设“社会环境建设”专章,对打造更加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提出要求:一是推进创新文化、创新精神、创新价值融入城市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创新氛围;二是要求政府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务环境,包容审慎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公共科技资源共享;三是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的作用,加大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四是加强诚信建设和科技伦理建设,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五是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让广大科研人员敢啃“硬骨头”、勇闯“无人区”,激励全社会形成创新风气,引领上海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

市人大代表封东来在审议中提及,建设科创中心,更需要有科学的精神。韩若冰说,企业在创新发展的主体作用将更加突出,应该帮助科技初创企业提升营销与生存能力。钟劲提出,在引进人才安居乐业方面,还应更细致考虑子女入学的问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