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驰援|举家团圆的夜晚,他们为什么远赴千里之外?“去武汉责无旁贷,义无反顾”
2020-01-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他们有的吃了一半的年夜饭,有的还没来得及吃年夜饭,就在今晚这个特殊的日子——举家团圆除夕之夜,上海首批医疗组队出征奔赴武汉驰援。他们来自重症医学科、急诊危重科等,带着自己的使命前往疫区抗击疾病。让我们为这群白衣天使点赞,我们等着你们回来!

  来不及吃年夜饭,就接到紧急电话,出发  

今天傍晚六点,32岁新华医院心内科男护士刘立骏晚上接到了来自医院的紧急电话。刘立骏说,从报名前往武汉的那一刻起,心里就已经做好了出发的准备。行李箱里塞进了简单的衣服,刘立骏就匆忙赶到医院集合。事实上,刘立骏去年刚刚援滇半年,11月底刚刚从云南回来。

他说,在云南的援滇生活很辛苦,但是有很多感触,“很多地方需要医疗工作者,云南当地很多老百姓看病翻山越岭,非常不容易。”从交大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以后,刘立骏做了11年男护士,从心内导管室到重症监护室,刘立骏面对了很多重症心梗病人、血液病病人。

这次到武汉医疗支援,刘立骏会面对危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平时急救抢救很多,对于处理突发事件很有信心。”虽然出发很紧急,不过刘立骏已经学习了一系列消毒隔离、自我防护信息,以及当地疾病疫情、流行病学的情况。我相信在上海医疗队里,我们一定能做好我们的事情,尽好职责,为这次抗击病毒性肺炎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平安地去,也会平安地回来。”

这次新华医院一共有两名医护人员首批出征,除了刘立骏还有一位重症监护室医生。

  95后男护士说,对这个城市有深厚的感情  

目前岳阳医院第一批出发的为三名护士,心内科CCU护士长潘慧璘、老年病科主管护师史文丽和ICU护士顾羚耀,三位护士成为上海第一批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成员,等待命令随时出发赶赴湖北武汉。

“我在武汉读了四年大学,对这个城市有深厚的感情。” 95后的上海小伙顾羚耀,2014年至2018在武汉科技大学护理系上学,毕业后进入了岳阳医院工作ICU工作。他说:“我的大学同学也绝大多数在武汉的中南、人民、 同济、协和四大医院的急诊ICU工作。武汉现在医务人员紧张,我想过去帮忙,和我的同学一起并肩作战,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是男生,平时一直健身,体力也好,能够扛得住!”

史文丽在昨天下午接到号召医护人员参加支援武汉一线的通知,当时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多想就报名了。“没有那么伟大,我也说不出壮志凌云的豪言壮语。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作为医务工作者,我就想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只有一起努力、共同奋斗,才可以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史文丽的爱人印驰栋,是岳阳医院后勤保障处的一名员工。“医院倡议书发出的时候,我爱人就报了名。但她没告诉我们。直到通知她将作为上海第一批队员赴武汉第一线,她才通知了我。我了解她,她爸爸是老党员,每每单位遇到危急时刻总是冲在第一个。从小耳濡目染,遇到这种情况,她肯定会第一个站出来。我也是个党员,作为医务人员家属,医院职工,我会全力支持她的任何决定,扛起照护家里年迈父母和年幼孩子的重担!”

  逆行之路,他们并不孤单  

第一批出发的上海医疗队中,仁济医院有一个医生三个护士一同赶赴武汉,其中仁济南院有两名护士。

“湖北是我的家乡,支援家乡我责无旁贷;身为医护人员,在此疫情面前使命所在,义无反顾!”仁济东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吴文三出发前说,“去武汉责无旁贷,义无反顾。”

而仁济医院南院ICU护士傅佳顺、神经外科MDT病房护士张煜也在其列。

作为护理部为数不多的男护士之一,ICU的傅佳顺还是急诊团支部的支部书记,他也是最早主动请缨支援湖北的护士之一。儿行千里,父母总是揪心。而傅佳顺却说,他的父母理解并支持他的选择。他说,谢谢家人们的支持。无论身在武汉、还是仁济医院南院,职责所至,使命必达。

来自神经外科MDT病房的张煜,家乡就在湖北。早在1月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初起,张煜主动请愿春节不返乡,留在仁济医院南院支援门急诊工作。而今,面对家乡日益严峻的医疗形势,当张煜收到组建上海市援鄂医疗队的通知时,便第一时间报了名。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更不提白衣伟岸,张煜用自己实际的行动,担起了护理人的职责使命。

出发在即,护理部同志立刻通知了两名队员。同时,医院行政总值班、药剂科、后勤保障相关人员以最快的速度为队员们准备个人防护用品和药品。当天在医院值班的常务副院长李劲亲自安排装箱,半个小时就完成所有准备。李劲院长特意为他们准备了“福”字,并亲手为他们贴在了行李箱上。李劲院长希望,他们能够带上所有美好的祝福出发,平安凯旋。

  女儿说,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81年出生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骨科带组护士、高年资主管护师许虹,曾经在心外重症监护室、呼吸科、神经内科工作过,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

昨天3点半下班后接到了报名通知,不假思索就报了名,然后回家和爱人女儿沟通,12岁的女儿依依不舍,怕母亲有意外,夫妻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了女儿,女儿说:“你一定要平安回来,长大后我要一直和你在一起。”

昨晚将行李打包完毕,预料到随时会出发,所以昨晚手机没有静音,一有声响就看手机,没有休息好,心情非常激动。今天是除夕轮到她值班,7点半上班到晚上10点,晚上6点多接到了出发的指令,立刻让爱人从家里将行李送到16楼骨科病区。采访时她还在坚守岗位,给进入病区的探视家属测量体温。

和许虹一起的,还有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刘勇超,33岁,青年才俊,拿过国自然和扬帆计划,人称“超哥”,听说他要出发,科室兄弟们自发过来为他送行。

因为要值班,他一个人留在上海,大年夜正在下饺子的时候,接到了电话,他马上就打包行李,赶到了医院。报名后和女朋友、家人沟通后,都大力支持他。

本来年初三下班后,男女双方父母要见个面,现在约定从武汉凯旋归来后再见。

临行时,父母和他视频,本来话很少的父亲反复叮咛,鼓励他要好好工作,为医院为祖国出力,挂上视频,他笑着说:“没有想到他今天那么会说。”等待的时候,他打开手机看视频,重新温习防护服穿戴要点。

  虽然怕,但是我们依旧选择继续前行  

瑞金医院的两位医疗队员也在今晚出征行列,他们是ICU医师陈德昌和呼吸与重症科护士沈虹。           

沈红家住金山,下午刚在医院接受了相关临行前培训,傍晚刚回家,还没吃上几口年夜饭,随即接收到了出征武汉的指令。随即便从家,赶回了医院。

沈虹告诉记者,2006年入学的时候,当时学校书记就说了,选择了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被问及家里是否会担心?沈红坚定地说,“虽然怕,但是我们依旧选择继续前行。”

就在这个原本应该全家团圆的日子,上海市肺科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出发了,他们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程克斌副主任医师和王箐护师。上海市肺科医院自1月23日接到上海市卫健委相关支援任务后,向医务人员发出号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全体医生自愿报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徐金富教授作为国家卫健委指导专家即刻赶赴一线指导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危重症医学护理人员积极报名成为医院医疗预备队成员。

在首批出诊的队伍中,龙华医院甄暐、陆蓓蓓、张怡青三名护理骨干随队奔赴武汉疫区前线,她们三人均有着丰富的急诊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工作经验,甄暐担任本医疗队护理组组长。而同时组建另外二组医务人员,随时待命出发。

除夕启程,道一声珍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