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都给唱哭了!沪青年评弹演员连夜创作排演抗疫新作品
2020-01-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这个春节,上海评弹团的青年演员们原本有很多演出计划,但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而全部停止。但大家也没有闲着,他们时刻关心着疫情的发展,关心着远在武汉支援当地抗疫的上海医务工作者的动向。这场疫情所折射的人情温暖深深打动了这群青年评弹演员们。

上海评弹团素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传统,最著名的作品是《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评弹团的青年人心情不能平静,他们觉得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艺术来反映这场斗争,来歌颂医务工作者无谓生死的精神,来给上海这座城市大气。于是,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创作了评弹开篇《众志成城迎春归》。

在上海评弹团高博文团长的带领下,青年评弹演员们在24个小时之内就完成了《众志成城迎春归》的创作、排演和录制工作。和以前已经出现的广播说唱、数来宝等反映抗疫精神的文艺作品不同,弹词创作涉及到编写唱词、唱腔设计等一系列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创作,再加上是群体表演,排练难度也比较高,但青年评弹演员们依然怀着极大的热情,克服了很多困难,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佳的状态完成了《众志成城迎春归》的创作。

34岁的优秀青年评弹演员陆锦花是《众志成城迎春归》的7名参演者之一。这位身为评弹丽调传人的国家二级演员近年因推出了一系列评弹革新的作品而备受关注。她也积极地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做出一个青年评弹演员的贡献。陆锦花向记者讲述了《众志成城迎春归》紧张的排演过程。

 - 对话陆锦花 - 

记者:怎么想起来要排演这样一出《众志成城迎春归》? 

陆锦花:触发点就是我们看到上海的医务工作者无谓生死的信念和救死扶伤的精神,大家都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每个人都是爹妈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爸妈,每个人都有兄弟姐妹,也有自己牵挂的人。在面对死亡时,还能够挺身而出,这是不容易的。我们评弹团的演职人员都被感动了,希望能够为此做点什么。

记者:如何做到在24小时之内就排演出《众志成城迎春归》? 

陆锦花:在7名参演演员中,除了我们评弹团的两位正副团长外,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参与录制的夏慧莹,还有李慧君和李慧丽两位双胞胎姐妹,她们都是90后。虽然相比前辈演员,青年演员的演出经验稍显不足,但是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我们差不多在除夕夜就开始编写唱词,初一定稿,初二设计唱腔和练唱,初三就录制和连夜剪辑,初四就把视频放到了网上。这个速度也创了评弹创作排演的纪录,整个过程很紧张,但是没有人叫苦,大家热情都很高。

记者:在创作排演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陆锦花:抗疫前线消息瞬息万变。我们在初三开录的时候,大家又从网上得知习近平总书记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李克强总理亲赴武汉的消息,于是大家决定一定要将这些鼓舞人心的新闻唱进去,于是又临时加词、拍腔、再排练。以这样的激情创作出来的作品是感人的。我们年纪最小的演员夏慧莹说,在唱到“换来春满神州山河娇,凯歌高唱震云霄”这最后一句时,她都哭了。演员只有先把自己感动了,才能感动观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