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日记|一个温暖的人,一座温暖的城,他们驱散了我的担心恐惧
2020-02-0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住徐汇区的壮壮妈妈(化名)接到先生的电话,他的核酸测试结果呈阳性。听到消息的一瞬间,她的眼泪夺眶而出。“这是个没有年夜饭,没有春晚,没有热闹欢愉的春节,恐惧和担心让我失眠了。”

但社区医生的关怀,亲戚的相助,居委干部的照顾让这个被隔离的春节涌进了一丝丝温情。好不容易排除疑似病例回到家,她突然发现,平时需要她讲着故事才能入眠的宝贝儿子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懂得了独处和自我管理。

★ 1月23日,小年夜 

一早,先生入院了。他与两位到过湖北确诊患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同事有过接触史。我们内心忐忑不安,等待最后的检测结果。

车窗外的行人很少,车子也很少,完全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喧嚣。这是一月的上海,这是大年三十的前一天。匆匆赶往医院把洗漱用品交到护士台后,我便去附近几家药店,准备买些口罩、医用酒精和消毒水。走了几家,无一例外的都缺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

★ 1月24日,除夕 

大年三十的晚上,接到爱人电话,他的核酸测试结果呈阳性,听到消息的一瞬间,眼泪夺眶而出。这注定是个没有年夜饭,没有春晚,没有热闹欢愉的春节,恐惧和担心让我失眠了。

★ 1月25日,大年初一 

作为确诊病患的密切接触者。我也需要居家隔离,进行医学观察。一早约莫9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施燕医生如约而至,带来了我急需的酒精棉球和消毒药片。她细心询问了情况,指导我做好居家隔离的工作,告知我各项注意要点。似乎看出我的焦虑,她隔着口罩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微笑,给了我一段温暖的劝慰。临出门之际,看到她脱下鞋套方才发现她的鞋子已经湿了。冬日的雨水分外刺骨,还没来得及叫住她,她的背影一闪而过,又匆匆赶往别处。

下午,我突然腹泻两次,浑身有些发冷。心下一惊,赶紧量体温,发烧了。作为有接触史的人,又面对如此情形,我没法不联想到最坏的情况。我第一时间联系到施医生,她做了信息收集和汇报工作。

担心我紧张的她试图安慰我,告诉我有不少人因为心理原因而产生一些应激反应,而出现某些症状。我在极度不安中似乎看到了几分希望。

当晚八九点,在得到我必须去医院排除疑似的通知后,我陷入了困境,家里孩子需要人照顾,一时半会找不到人带孩子,即便亲戚愿意来帮忙也需要时间,在时间上未必能完美接洽。施医生有条不紊地帮我做好各事项的安排和协调。并主动提出,倘若亲戚赶不上我去医院的时间,她愿意替我照顾孩子,这让我安心了不少。她冷静而专业地指导我当晚需要做好和孩子的隔离工作,家里的消毒工作,又安慰我,事情可能不会很糟,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很大。慌乱恐惧的我,在她的安慰中渐渐回归了理性。

在聊天过程中,施医生告诉我,武汉来沪的人员集中在酒店隔离观察。她一天的工作还没有结束,晚上还要去酒店排查。医生这份职业,真的很辛苦。

★ 1月26日,大年初二 

一早,接我就诊的车子来了,亲戚也赶到了。时间上堪称无缝衔接。我来到徐汇区中心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医生告诉我需要检测出来两次呈阴性才算过关。其余的还要开展肺部CT等辅助检查。

入院时,我的心理负担很大,生怕7岁的儿子也不幸“中招”。住院期间,医生安慰我说,有些症状也许是应激反应造成的。因为心理作用造成腹泻,让我不要焦虑。在他们的劝慰下,我渐渐平静下来。

打开手机,冒险来帮忙的亲戚称,自己没有口罩。我特别不好意思地向施医生提出,能否给亲戚提供一些口罩。对方欣然应允。

我突然又想起,出门太仓促,竟忘了给亲戚留钥匙。亲戚继而问,未来几天,不能出门的话如何倒垃圾呢?此前,居委主任曾问我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和主任反映,家中一天产生的垃圾不少。隔离期间,出门不是特别安全。有否解决方案。没想到,主任很快就落实了我的需求,表示会找人定点到我们家收垃圾。

★ 1月27日,大年初三 

这一天,我在医院等待检查结果。

我作为疑似病人住院期间,施医生仍会询问我的病情,鼓励我乐观面对,同时她仍坚持认真记录孩子和陪护人的体温记录。这让我感到格外踏实,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总有这么一个人在帮助我们,陪着我们,我们并不孤单!

★ 1月28日,大年初四 

下午一点左右,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的结果让我终于松了口气,施医生知道结果后给我道喜打气,得知我三天做了两次CT。她叮嘱我做完CT后要多喝牛奶帮助代谢。她总是能想到一些细微之处,让人感到心里暖暖的。

晚上五六点左右,从医院大门出来,路上十分空旷,偶尔有几个戴着口罩的路人行色匆匆。霓虹闪烁的夜,很美丽,这是一座美丽的城,更是一座温暖的城,因为有像施医生一样温暖的人们。他们做着细致而繁琐的工作,他们用自己的责任、担当和爱点亮了这座城市的夜,温暖了这座城市的人。我们很幸运,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里。

一路上,我思绪万千:当前的疫情还不乐观,全国人民都在打一场艰苦卓绝的硬仗,敌人很可怕,但我们有这么多优秀的基层工作者,我们怎么会没有信心呢?

★ 1月29日,大年初五 

一早9点左右,居委派来的专人把放在门口的垃圾收走了。

虽说没有被传染,我仍不太放心,毕竟观察期还没结束,我决定与7岁的儿子分房隔离。

这可苦了小家伙了。以往,临睡前,他需要我们俩给他讲故事。等他睡着了我们才悄悄离开。

但现在处于隔离阶段,我不敢靠他太近。始终与他保持一两米的距离。这一次,他需要独立面对一些事,这对他的挑战很大。

“妈妈抱。”听到儿子的呼唤,我有些心疼,却忍住不能靠近。没了我们的陪伴,果然小家伙辗转反侧,直到半夜一两点才勉强睡着。长久以来,儿子都是伴着妈妈的声音入眠。后来,我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即我戴着口罩在儿子房间门口,给他讲故事。

★ 1月30日,大年初六 

这些天,儿子的生活习惯变了。他好奇地询问病毒是怎么回事。我耐心地和他描述,对他开展了科普知识宣传。

一个人看书,一个人玩乐高积木。儿子觉得有些无聊。无法近距离陪伴他的我心生内疚。为了安慰他,我把家里的玩具拿出来,解封了“限娱令”,特批他玩平时不能碰的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

这一天是劳动日,我开展了大规模消毒工作,把能想到的衣服、床单、被套统统扔进了洗衣机里,就怕那里残留病毒。戴着医用手套,用酒精擦拭了家中的把手、开关等。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累坏了的我瘫倒在床上,脑中浮现出老公在医院里就诊的场景。此时此刻的我心理压力还是很大,身体上的劳作反倒能让我平静下来。

★ 1月31日,大年初七 

今天天气晴好,一早8点我就起床了,开始了一天的家务。阳光洒在被褥上,仿佛将看不见的病毒消灭了。洗衣机不停地在响,开始了连轴转模式。

忙活了一整天。看到儿子在我眼皮底下偷懒。我顿时“虎妈”上身,将他叫到书桌前。“你玩了好多天,十几天没做作业了,要交差了。”小家伙不情不愿地拿起笔,在我的“远程”监工下开始了作业。

★ 2月1日,大年初八 

儿子在看书,我在晒衣服。

经过几天的磨合,他俨然开启了独立模式。感觉他慢慢开始适应一个人入睡。独立玩耍,独立做作业。

而我也从最初极度的焦虑,到现在的冷静。

我开始反思,原来我家娃原本就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只是平时缺乏机会没展示出来。他平时是那么黏人。现在必须自己勇敢地面对一些突发事件。这些天的隔离对他未必是件坏事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