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护士张骞:来到武汉,才真正体会到白衣战士的意义
编者按
除夕夜,上海136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全力支援武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大年初四,本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再次启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的护士张骞就是其中一位白衣战士。2020年2月7日,连续忙碌多天后,她从前线发来了战“疫”日记。
═════ 第十四天 ═════
因为招募令颁布紧急,我的报名属于“先斩后奏”,即确定出征名单后,再和家人说。记得非典那时,我还十分懵懂,所幸有老师在前面保护我们。虽然不在隔离病房,但老师的一举一动我们都看在眼里,对我们的触动也很大。我是党员,既然选上了,肯定要去前线。家人支持之余也担心我的安危,让我注意安全。
尽管日常工作分外辛苦,但每天病房里都有让我感到温暖的事、不一样的故事发生。有一位病人起初戴着呼吸机,后来脱离了面罩后,能开口说话的他笑着对我表示感谢:“谢谢你。你们自己当心,休息一会儿。”
从驻扎的酒店走到班车停车点有两三分钟的路程,偶尔身边有骑自行车的居民很好奇地打量我和同事们穿在身上的军大衣,询问我们是做什么的。当这位陌生的武汉市民得知我们来自上海时,竖起拇指,发自内心地说了句:“谢谢你们。”
在重症监护室里,每天都上演着生死时速,也上演着温情一刻。有一次,一位中年男病患十分沮丧,吐露了浓浓的悲观情绪。我不停地安慰他,理解对方家人不能探视、陪护的孤独。一位病情较轻的病友见状,主动揽过了“老娘舅”的工作,对我说:“你休息一下,我来做做他的思想工作。”
这些天,我吃了不少苦头,有一次脱下防护服和手套后,发现手上已经起了疹子。工作时间,我忙得分身乏术,只有下班的时候,才有空与读小学四年级的孩子通电话。
2月3日,是我和战友们在武汉三院重症监护室值守的第一个夜班。记得那一天夜晚,街上空无一人,寥寥车辆偶尔疾驰而过,路旁楼房林立却灯火零星,一切情景都显示出武汉疫情的防控工作正处在关键时刻。坐在班车上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表情肃穆,仿佛我们是即将踏上战场的战士,敌人是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
当我穿戴着重重防护服进入监护室的那一刻,我感觉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是如此重大,不容许我退缩,不容许我害怕!虽然防护服让我异常闷热,护目镜也起了雾气,这让原本驾轻就熟的操作变得甚是困难,但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此时此刻每一位逆行的白衣战士心中只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尽最大努力,不破楼兰终不还” !
来到武汉,才真正体会到白衣战士的意义,而我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去践行入党时的誓言。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但这场“战疫”必须胜利,也必定会胜利!
★ 个人档案 ★
张骞,39岁,中共党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护士,内科总带教。张骞从事内科护理工作二十年,曾多次参与市、区卫健委课题,负责院级课题《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糖尿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项,曾被评为区优质护理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院优秀职工及优秀带教老师。
此次,面对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张骞更是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她对护士长说:“知道科里护士姐妹都有参加的决心,但自己是带教老师,是共产党员,责无旁贷!”
执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