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工作理顺了,病人病情好转了,新技术也用上了
2020-02-12 上海

编者按

除夕夜,上海136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全力支援武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大年初四,本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再次启程。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赵越就是其中一位白衣战士。2020年2月12日,在连续忙碌多天后,她从前线发来了战“疫”日记。

════     第二十天     ════

我是除夕夜最早一批援鄂的医护人员。刚上岗入病房后,我发现不少患者病情很重,有一名患者甚至是我的同行,我顿时觉得心情有些沉重。

但是,很快我就情绪平稳下来,投入到紧张的工作。病人们非常热心,有时我们听不懂当地方言,他们会帮我们翻译,会和当地的患者解释,让他们体谅我们。

我负责的四名患者中,其中两名使用无创呼吸机,一名使用高流量湿化吸氧,一名患者吸氧。有一名患者是当地第二人民医院的骨科医生,他帮助了我很多。当地的患者都很配合我的工作,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平时的工作异常辛苦,没有护工,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我们上阵。病人大小便需要我们帮忙,病人被子床单湿了要我们换,热水要我们来打,工作量真心很大。

最近,我们的工作开始理顺起来,值班时间也从最初的8小时、6小时到现在的4小时一班。人员安排更合理了。有的原来需要依靠呼吸机的病人开始慢慢好转起来,刚开始来的时候他们无法和我们交流,现在也能和我们说话了。

原来,我们换防护服需要至少半个小时,因为天天要换,熟能生巧,现在15分钟左右就能快速穿戴。因为在隔离病房需要戴两层橡胶手套,手感比普通病房要差,昨天开始,我们为部分病人实施B超技术定位打留置针。这项新技术“上线”后发挥了强大的功能,在为一位昏迷病人实施B超技术后,我看到他的膀胱充盈,立刻为其导尿。

尽管很累很辛苦,但工作中也有一些小确幸。元宵节那天,当得知我们组的一位小伙伴过生日后,作为组长,我就相约几位组员在对方防护服背后写了“生日快乐、元宵节快乐”,为她庆祝生日。

★  个人档案  ★

赵越,女,1986年出生,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护理工作15年,现为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

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突发,1月23日小年夜的下午,杨中心急需组建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她第一个向护理部报名,请愿要求奔赴武汉一线参加重症患者的救援工作,立下了申请领先出征的“军令状”。第二天除夕夜,正准备吃年夜饭的她接到了立即出发的通知,二话不说提起早就准备好的行李箱往门外走,没有丝毫犹豫。如今她身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内,为救治患者担当起“最美逆行者”的神圣使命。

赵越热爱护理职业,能够独立维护ECMO护理,累积了许多宝贵的急救经验。同时,她是上海市护理学会2019年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育对象,还入选杨浦区卫生计生系统2018年“好医师”建设工程青年学科骨干培养项目。

执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