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前线|在方舱医院,病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再不用到处求医了”
2020-02-1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一周前,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增援武汉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暨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驰援武汉。2月7日晚,该医疗队所在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正式收治首批患者。

记者今天从武汉前线获悉,截至目前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目前已经收治患者超过1200位。在这里,大部分病人抱着感恩的态度,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再不用到处求医了”。

  “个把马的老子凭么事吓不过”  

“一天下来,感触颇深,我想跟上级提个建议。”东方医院呼吸内科医生、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队员华晶说。

2月9日,华晶当天的班从下午2点一直到夜里,他值守的B厅来了百余位患者,其中还夹杂了一部分病情较重的。华晶的工作是要完成患者病情的评估、病历的书写、医嘱的开具以及所有病人的安抚和特殊病情的处理。

华晶说,一个班下来,他收治了30多名患者。加上前面,前后两个班下来,收治六十多位新患者,同时还要处理管辖区域内两百位患者的突发状况。  

不过,入舱的患者有的很乐观,不一会儿就和邻床呱呱个不停;发病早的、时间长的给刚刚发病的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体会,听得病友一会儿开心大笑、一会儿紧蹙眉头。看着高声大语的身边病友,听者对我说:“看他,生了那么久的病,现在还是活蹦乱跳的,个把马的老子凭么事吓不过?!”(武汉话:不必害怕的意思)。

华晶说,虽然有些人开始不想进来,但也不想在家里传染家人;有的人就是想进来,不想在外面乱窜求医,有的甚至是变着法子混进来的。但也有个别进来又想出去的,问及原因,他说他害怕。 

这是华晶第一次进舱工作,诊治方面的速度明显快了。“不过一天下来,我也发现不少问题。其中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这种大客厅式病区?”华晶说, 他想建议指挥部,不仅要加强医护对流程和系统的熟悉,还要发动群众,让患者学会自我管理。B病区里每一个小隔间12名病人,其中往往有两三名年轻的白领患者,他们大多个人素养不错,且有管理经验。把他们选成寝室长,这样医护抓头羊,管理就方便多了。

  “再不用到处求医了”  

“穿上这套防护服,手脚就是笨笨的。”东方医院呼吸内科医生、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队员赵黎明医生说,他们在方舱内的工作主要包括收治患者,病史、服用药物等的问询处理,给与一定的药物治疗,同时与他们进行交流,给与一定的心理治疗。

大部分病人抱着感恩的态度,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再不用到处求医了”。赵黎明印象最深的是,一位24岁小伙子的一家人,外婆新冠肺炎去世了,妈妈染病住在另外一家医院,父亲和他住在赵黎明的值班病区。刚接触这位患者时,小伙子情绪低落,赵黎明一边去安慰一边打听他妈妈的情况,晚上小伙子听说妈妈情况好转后,情绪开始好起来了。武汉人民真不容易!

“这次的物资保障很充分,每人一件部队的新款保暖军大衣,食物免费按需随取,各种保暖设备都挺好。”赵黎明描述方舱内情形说,虽然这是当代史上第一次“通铺式”医院,但里面还是用一面面隔离墙分出病房的样子,给人心理上感觉较好。入住的患者以普通型肺炎居多,聚集性发病居多,病程比较长,感觉一般都超过两周。

他说,新冠肺炎分成四个类型,轻症,普通,重症、危重,这里只收前两种。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A、B、C三个厅,收治患者可达1500多人,每个厅每班6-8名医生、16名护士。这里的护士这里没有输液、一般不需要照顾患者生活,故而护理操作少一些,但维持秩序的工作在初期较重。

两个班累积下来,他的耳朵差不多都磨破了。赵黎明说,不过一个班下来,一般都要休息48小时! 

  “战士就必须冲锋”  

“电脑系统要现学,药库分布在一楼和二楼的不同房间,库房里物资与药品混在一起,同时新进药品一到就需要立即验收。”东方医院药学部药剂师、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队员黄国鑫是首批进入方舱医院的药师之一,到了现场才发现迎面而来的挑战不小。

方舱医院因临时组建,缺少人力与办公物资,他们就自己动手。“先是安装冰箱组件,没有说明书,我们就摸索着来;要绘制药品分布图,没有电脑绘图,我们就手绘,没有什么事是救援队员完成不了的。”黄国鑫表示。

如今,药房工作也有序起来。当问及“药房这几天主要给的哪几类药”,黄国鑫告诉记者,主要是抗病毒的中成药,如莲花清瘟胶囊。中药方剂。中药用来抗病毒,是汤剂,味道闻起来不错,都是当天熬制、当天分发到方舱里的。方剂里的各味药名,像苍术、陈皮,姜厚朴、草果等等,总数十种左右。

“方子都是新冠肺炎第五部治疗方案中的中药方子,分为早期、中期、恢复期三种,每一种的药剂都不一样。”黄国鑫说,这几天的情况看,他认为方子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武汉人民太苦了!真希望他们早点好起来!”黄国鑫说,一个大夜班,药房就入了超过1500袋汤剂,每袋200毫升。

黄国鑫说,药房医生和舱内的医护不太一样,排班上必须优先服从方舱,方舱外的时间他们还要做移动医院工作,日常负责队员的用药需求。“理论上我们方舱里是12小时一档班,基本做一休一。休一的医生白班还要做救援队工作。人手紧,要顾全大局,任何时间里队员有不舒服的,我们必须随叫随到。”

“战士,就必须冲锋。”他说,救援队就是战时的样子。快速集结、快速进入战斗状态,快速获得战场的主动权、控制权,上海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长期以来就是这样训练的,所以药品分类归档迅速派上用场,那都是小事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