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集团“云复工”折射出企业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
今天你复工了吗?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平台数据显示,全国热门迁入地仍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最关键的阶段。随着企业复工,人员陆续返城,近距离密切接触几率加大。如何保护好员工?如何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考验着城市的疫情防控能力,更能观察出企业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借助科技手段
打通物流商流信息流
90后的复星集团员工张天(化名)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在钉钉群里进行健康打卡,向公司汇报自己的健康状况。随后,打开复星通软件,进行打卡,阅读在线文档,然后翻阅群聊消息、智能报表和日程管理。根据当日安排,有时会准备语音或视频会议。
“远程办公会通过各类软件,保证办公的效率。如izConVC会畅融合视频会议系统、全时电话会议系统、OA办公审批系统等先进工具实现无障碍在线办公。”复星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各部门确保每日现场办公出勤率控制在40%-50%。返岗员工需要在入口处完成测量体温,体温≥37.3度的人员不可入楼。此外,位于上海BFC外滩金融中心的复星集团总部办公点采用电脑测温设备,每位进入办公楼的员工必须经过电脑测温后进入闸机。
统筹医护资源
逆行到疫情一线抗疫
1月23日当晚,复星医疗团队紧急召开电话会议,召集旗下医院对医护人员所需物资进行统筹。“复星会尽全力为医护人员提供最好的物资保障,只有你们安全了,才能救助更多患者,你们是我们最核心的力量。”1月24日,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说道。而这,与2015年联合国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负责任的生产与消费”不谋而合。
济和医院是复星医疗集团旗下的一家民营二级综合医院。“作为一名医生,我不想成为什么英雄,只是觉得治病救人是本职工作。”济和医院内二科主任助理、住院医师孙梦冰说。孙梦冰的肺部曾经做过手术,左肺下叶切除了。妻子特别担心万一他感染了,抵抗力会不如常人。和同事们一样,他觉得苦和累都不算什么,患者得不到治疗才让人揪心。随着物资和医护人员支援陆续到位,医院工作从忙乱走向平稳,他心里也越来越踏实。
济和医院仅是复星医护人员在武汉的阵地之一。据统计,截至2月20日,复星医疗在湖北前线战斗的医护人员已超过240名。
全球采购物资
用行动做好国际沟通
上海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国际交流资源的城市,如何做好国际交流沟通和对话,消除国际社会的恐慌、疑虑和担心,并传达出中国抗击疫情的成效和信心?大型企业作为民间交流的一部分,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1月下旬以来,复星集团从近20个国家调配医疗物资驰援国内抗击疫情一线。截至2月22日零点,复星集团已在全球调配运回国内防护服101万件,口罩124万只,护目镜7.5万副,医用手套11万副,总计243.5万件医疗防护物资,另加240台呼吸机,绝大部分已经运往疫情防控一线。
复星集团全球合伙人、德国私人银行Hauck & Aufhäuser首席执行官Michael Bentlage表示:“这次疫情并非只是中国,而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复星集团的全球生态系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我们的业务经营一切正常,也相信中国有能力控制疫情的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泳均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