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对大学生“喊话”:语言少了,思想就出来了!
2020-02-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我是复旦大学医学院的老师,同时在特殊的日子里,我也告诉大家,我今天是百忙之中跑到这里来了。你肯定觉得奇怪,现在怎么还有百忙之中跑过来的人,大家都闲得发慌,对不对?我就是忙得不得了的人。因为我们是医生,这个时间全中国人都知道我们有一件事情,突然出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件事……”今天,身穿西装戴着口罩的“硬核教授”“华山张爸”张文宏“见屏如面”,他和“疾控女侠”吴凡一起,以特殊的方式为复旦学子开启“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张文宏对即将返回学校的学生建议是:大学生回到上海以后,在寝室里老老实实不要串门,戴口罩。语言少了,思想就出来了!

回到上海学校就在寝室里不要串门

新冠肺炎如何防控?新冠肺炎是怎么回事?今天上午10时,复旦大学开设的“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正式上线,通过超星指定通道,以及人民号、央视频、微博、微信、腾讯视频、今日头条、B站、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复旦大学官方账号,面向全校师生和全国公众播出。

课程由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张文宏,中国-WHO联合专家考察组成员、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会长吴凡联袂主讲。

“新冠肺炎在中国还没有结束!”张文宏说,他特地从上海市定点治疗医院奔过来给大家上第一课是不仅告诉大家病毒的来龙去脉,更是希望大家在开学重逢时,做好几件最重要的事。“你把这几件事情做好了,啥事都没有,如果做不出好,那可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所有的同学全部会受影响!”

张文宏从人类传染病的历史说起,介绍了自己曾经参与“非典”、H7N9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防控救治工作。张文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和特性,新冠肺炎的传播特点和传播途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临床诊治效果后,向大学生强调两件事——

第一,回到上海以后,我们在寝室里老老实实不要串门。“多一个人待着好吗?如果在寝室里两个人待着,也没事儿。怎么办?东西分开,戴口罩可以吧?吃饭的时候不要聚在一块吃,自己吃自己的可以了。所以,我们叫‘闷’两个星期。”

“闷两个星期,我就讲,大家只要闷两个星期,少说话。语言少了,思想就出来了。所以,闷两个星期,对广大的大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哦。”张文宏强调,闷两个星期,你们在家里、在宿舍里,你不是医生,但是你做的事情比医生还重要。“一个疾病的控制,从来不是因为医生把它给控制住,而是因为我们采取了非常有效的预防策略。 ”

这也是一堂公民健康素养课

被誉为“疾控女侠”的吴凡在课上介绍新冠肺炎的起源、发现和新冠肺炎传播的特点,她从流行病的角度介绍了新冠肺炎在全国和上海的流行情况和趋势,抽丝剥茧地解读流行病调查典型案例,探查新冠肺炎病例行动轨迹。

吴凡还介绍了目前的防控策略,特别介绍了校园内的防控措施。如何正确戴口罩?如何正确地打喷嚏?如何正确洗手?如何在宿舍、图书馆、教室、食堂等学习生活场景中进行科学防护?吴凡一一支招。

据了解,“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同时也是复旦大学开设的一堂公民健康素养课。据复旦大学教务处介绍,根据传染病防治规定和上海市教委的相关要求,学校开设防疫第一课,对师生进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技能的健康教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一堂特殊的课程思政实践课,既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关怀、科学精神和公民健康素养也贯穿其中。开设防疫第一课,培养全体学生的公民健康素养,是复旦大学推进“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措之一。

复旦大学表示,还将继续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将战“疫”期间的感人故事和生命教育融入到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关怀、科学精神、健康素养,教育学生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