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病专家沈银忠:300多位患者,1人1策
2020-02-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今天,上海又有12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截至目前,上海总共已有261例治愈出院,治愈出院率已近78%,其中包括多名重症患者。据专家预计,在未来一周内,上海大部分新冠肺炎病人都能出院,其中包括多名重症患者。

“每位患者出院,我们都感到高兴;但是,在没有取得最后胜利的那一刻,每个人都不能有丝毫放松”。昨天,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务部主任、感染与免疫科主任医师沈银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健健康康地走出医院。

  重症患者说  

难受时每呼一口气都很困难

“发烧头晕,恶心想吐,喘不过气来。”70岁出头的田老太太是一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最无力那会儿,每吸一口气都很困难,她感觉自己快要死掉了。“一开始的症状就是恶心、发热,过了两天就呼吸困难了。医生给我吊水、吸氧,救了两天后才感觉透得过气来。”

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受了前后17天的治疗后,田老太太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出院的那一天,她一直在对医护人员说“谢谢”。田老太太说,这是她的第二次生命,而这一切都是这里医护人员给予她的。

送田老太太出院的那一刻,沈银忠的心情随之好了很久。因为每一位患者出院,特别是重症患者,就意味着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也在证明着所有人一起努力的“上海方案”是可行有效的。

其实,田老太太或许并不知道,在她住进医院的第一天起,市公卫中心就为她制订了一套“唯一”的治疗方案。她能看到的仅仅是病房里的医生护士,每天都在记录她的各种变化,24小时给予她各种治疗,以及心理上的安慰。而在他们的背后,还有一支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多学科诊疗(MDT)团队,他们包括重症医学专家、呼吸科专家、感染控制专家、心理专家、营养专家、中医药专家、呼吸治疗师等。

  对于重症患者的救治  

主要是多学科团队的综合诊治

“新冠肺炎的重病人,包括重症以及危重症患者,始终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正是因为治疗时比较困难。这些患者病情变化快,前一天查房可能还好好的,第二天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突然不行了。”沈银忠是感染免疫领域的专家,但是面对这些新冠肺炎的重病人,他表示有时候“确实比较难”。

新冠肺炎患者按照病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四类。根据最新的国家诊疗方案,重症患者的治疗原则是:在积极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重症与危重症的临床表现不同,在诊疗方式上也存在着一定差别。对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而言,很多会出现呼吸窘迫的现象;而一旦发展到危重症,多个器官功能可能会被摧毁,导致多器官衰竭。

沈银忠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团队接治的300多名患者,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每个人的治疗方案都是“1人1策”,每位患者用药的剂量不同,对于是否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情况都不一样。

“对于重症患者的救治,将其从重症转为轻症,需要密切观察病情,不错过任何细节。”沈银忠指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是一个综合的救治,需要多学科配合,包括呼吸支持、抗病毒治疗、营养管理、心理辅导等。

  经鼻高流量吸氧等  

这些新技术也至关重要

在对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除了最强大的专家团队外,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也至关重要,如高流量吸氧、ECMO等。而在呼吸支持技术上,上海探索出了一定经验。

沈银忠透露,田老太太入院时氧饱和度很低,呼吸困难;对她的救治中,治疗组便使用了高流量氧疗技术。“吸氧有鼻导管吸氧和面罩吸氧,如果患者的缺氧状况不能改善,需要用高流量氧疗,其特点是浓度高、流量大,具有加温加湿系统,比较稳定、容易控制,更有利于缺氧的改善。”

那么,对于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来说,新冠肺炎的感染,是否会加重相应病症,并引发并发症? 

“一个新的疾病,我们对它的认识是不断加深的过程。”沈银忠对此表示,很多重症患者往往具有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果能很好地控制好血压、血糖,那么对感染患者的恢复也是有帮助的。

  患者陆续出院了  

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

目前,全国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有下降趋势。而在上海,新冠肺炎出院患者总共已有261例,其中包括多名重症患者,目前,上海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验。这些,让所有的人为之兴奋。

“这些说明前期的防控和策略是有效的,但不管怎么样,不到成功的最后一刻就不能放松。”沈银忠说,任何细节都不能放松,不断总结前期有效做法,把下一步工作。”他指出,在疫情扩散至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时,中国也应该为世界范围内的疫情防控做出贡献。

就在昨天晚上9点,记者电话采访沈银忠的时候,他刚刚参与讨论了一位患者的治疗方案。在连续忙碌了一个多月后,他仍保持着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还有重症以及危重症患者正在接受治疗,这让所有的人都牵挂着。因为有时候我们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患者出院时,沈银忠会反复叮嘱,无论轻症重症,患者回家后都要好好休息,出院的第2周和第4周要到医院随访。

“而作为一般市民,还是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沈银忠表示,疫情没有结束,必须要保持高度警惕。而作为医护人员,他们的目标是“坚守到疫情结束的那一天,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健康地走出医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