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例危重症患者出院:从死神手里被抢回来,致谢医生的老人哽咽了
2020-02-2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2月25日上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7例新冠肺炎患者经医护人员精心诊治和护理、专家组评估,认为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于当日出院。

让人倍感振奋的是,这7名出院患者中有一例68岁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这也是上海首例危重症患者。

确诊新冠肺炎时,68岁的他昏迷了

“感谢党,感谢上海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感谢他们将我从死神中抢救了过来。”回忆起这场救治过程,杨老先生说,其实他记忆并不清楚,之前的很多天,他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来自武汉的杨老先生和老伴平时居住在上海,给儿子媳妇做饭带孙子。由于今年想好了不回武汉过年,元旦前他决定独自一个人回次武汉,顺便买点年货带过来。

1月9日下午,杨老先生回到上海,没想到回到上海几天后就发热咳嗽了。1月18日,杨老先生在浦东某医院被确诊患上了新冠肺炎。因为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被确诊时杨老先生已经处于昏迷状态。

整个抢救的过程,杨老先生其实自己也不清楚。但是,随着病情的减轻,杨老先生慢慢感受到了,是这群白衣战士救了他。

“真的特别感谢市公卫中心的医护人员,治疗时需要近距离接触,他们都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整个救治过程中,他们一直很亲近,从来没表示过害怕。”谈及这些,杨老先生几度哽咽。

在救治杨老先生的过程中,护士们不怕脏的精神也深深感动着他。“他们穿着防护服持续8小时以上,而且在我昏迷的那几天,大小便都在床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护士们在照顾着我。最难的,还是那种坚持和认真。”杨老先生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身上干干净净,这让他感动了,平时他照顾孙子的那股认真劲,却在这群白衣战士身上体现了出来。

每一天,都争分夺秒与死神抢时间

“刚送进医院的时候,这位病人的情况确实比较差,也比较复杂。他跟之前的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是不一样的情况,是两个感染合并存在。”上海新冠肺炎专家治疗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科主任胡必杰教授告诉记者,因为杨老先生有比较明显的慢阻肺,还有乙肝和丙肝的情况,病情比较复杂。当时看到他有低血压,便给他用了升压药,同时进行积极的呼吸治疗。

胡必杰教授解释,重症、危重症患者指征有明显不同;临床来看,出现呼吸衰竭即为重症患者,呼吸衰竭后应用气管插管、呼吸机等治疗的,则为危重症患者。

“刚入院那几天,确实紧张,病人生命随时随地就会消逝。”胡必杰说,收治入院后,专家组立即启动多学科综合治疗,23日当天对杨老先生紧急进行了气管插管;之后应用机械通气氧疗、抗病毒药物、抗凝治疗、抗真菌等一系列措施,同时纠正患者电解质平衡问题。

这是一个最强大的团队在一起作战

在多学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下,杨老先生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不到两周,他顺利拔管,胃口逐渐好了,心情也好了不少,一系列指标都在提示,杨老先生被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了。

不过,对于是否可以出院,专家组对这例患者的全面评估非常谨慎。昨天晚上专家组带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经过反复监测和推敲,目前杨先生情况已稳定,符合出院指征。

此次出院,杨老先生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杨老先生的老伴尽管没有去武汉,也感染了新冠肺炎,不过老伴只是轻症,10多天就出院了。

杨老先生说,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家看看一岁多的孙子。但是因为还需要前往酒店隔离两周,他必须接受观察后才回家。出院时,杨老先生显得很兴奋。“回家我一定要把医护人员的认真负责精神告诉孩子们,让他们好好向医护人员学习!”

首例危重症患者的出院鼓舞了士气

杨老先生是上海首例危重症患者出院的病人,除他之外,市公卫中心内还有9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其中一名危重症病人过几天或能出院。

“上海首例危重症患者治愈出院,这是整个救治综合实力的体现。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调动了全市所有的优势医疗资源,全部集中到这里,由多学科、多团队协同,进行救治。”胡必杰对表示,这意味着,上海采取了之前的积极措施后,不管是重症还是危重症患者,都可以得到有效救治,他们是可以康复的。这极大地鼓舞了医护人员的士气,同时也增强了全体市民的信心。

虽然第一例危重症患者出院了,但上海目前还有9位使用气管插管、人工通气的危重症患者。胡必杰坦言,虽然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很大的,但也看到了很大的希望。前期经验的积累,调整了一些方案以后,将来普通型转为重症,或重症转为危重症的病人比例会越来越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