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眼镜大叔完胜新冠病毒的22天
2020-02-25 天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2月25日,这是万春晖从火神山医院病愈出院居家隔离的第6天。每天,一觉睡到自然醒,迎接武汉久违的阳光,怕是从鬼门关逃出来后最幸福的事了。

2月20日,他在头条号数十万粉丝的见证下,踩着铿锵的脚步,走出了火神山。挥别昔日“战友”,即将离开隔离区大门时,是一个下坡路;万春晖一边往下走,一边冲着在坡顶拍照的《解放军报》记者竖起大拇指。“火神山医院正式对外第一天,我是首批患者。那天,我把东西放在轮椅上,是站着走进去的,也是这位记者拍到我竖起大拇指的画面。现在,我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又站着走出了火神山,完美的收场。” 

出院那天,在视频中,万春晖一边走一边说话,时不时喘着粗气。短短4天后,他和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电话里一聊就聊了一个多钟头,说话掷地有声,丝毫不见吃力。在火神山17天治愈出院的好消息,让他先后登上了《长江日报》的整版报道、央视《共同关注》《东方时空》以及《晚间新闻》,各大媒体的关注纷至沓来。

一个普通患者治愈出院,为何引来如此之高的关注?万春晖左思右想后觉得,可能是他乐观积极的心态,以及在火神山医院力所能及帮助医护和病友,不断向公众释放了正能量。“实际经验告诉我,信心是比黄金还重要的东西,你越是放下心理包袱,对抗病毒的免疫力越强。” 

  从第一次泪崩到走出鬼门关  

万春晖是一个财经类账号自媒体人。入驻火神山医院后,头条号“鬼话财经”成为这个编外“通讯员”的抗疫直播阵地,他一下子收获了20多万粉丝关注。连日来,他一直通过视频和文字,在网络上直播自己的战疫故事,以期消除公众恐慌。他在网络上也得了一个新外号“火神山眼镜大叔”。

这个武汉爷们,因为这次疫情第一次体会了泪崩。1月24日大年三十开始发烧,1月26日,万春晖在汉口医院做了CT,医生说是高度疑似,他千头万绪。家里,妻子和母亲也相继出现症状,因为症状较轻,在家隔离治疗。而万春晖有高血压等基础病史,属于家里最严重的病号。幸运的是,他等来了武汉中心医院的一张床位。

1月27日,武汉封城第4天,各个微信群里,武汉民众相约当晚8点集体歌唱国歌。当整个城市每一栋里此起彼伏回荡着歌声,万春晖已泣不成声。

最危急的时刻,发生在2月1日、2月2日两天,已被收治入院的万春晖高烧达39.5℃,躲在被子里不停打颤,已经伴有惊厥症状。后来,经过两次注射低剂量的激素,病症才有所好转。自身的免疫力让他坚强地挺过了危险期。

万春晖说自己是一个乐天派,做好最坏的打算,也在期待最好的结果。从决定直播自己火神山“战疫”实况的一开始,他就决定遏制谣言,有图有真相,以消除公众对新冠病毒的恐慌。“蹭流量、博眼球,在生死一线间,谁还有闲情考虑这些?”万春晖坦言道。

除了给线上的网民打气,遏制谣言,传播正能量,在火神山医院里万春晖也特别乐于助人。收拾公共区域垃圾,修理排水管,搬抬病人,呼叫医生,也帮助外地医生和本地老人做翻译……在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后,他总是在院内跑前跑后,协助医护人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帮助许多病友建立战胜病毒的信心。

  从谣言粉碎机到患难之交  

在火神山住了没几天,万春晖被网上一则消息气炸了。那条消息大致意思就是火神山房顶被风吹没了……这空穴来风,气得他牙根痒痒。“我就在火神山呀,暖暖和和地吹着空调呢!我一定得给火神山正名。” 

有图有真相!万春晖深知光他一介草民的力量是不够的。他找来采访过他的央视新闻频道记者,央视当天拍摄了火神山全景,室外正好下着雪。时间线索明确,能充分证明火神山那天没出事。没想到,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央视的大力支持。前方记者将影像发回总部,配上音乐做成了一段暖心视频,又回传给了万春晖;而作为版权方央视的视频内容也在今日头条通过“绿色”通道发布在万春晖“鬼话财经”的个人账号上。正是各方努力,一路绿灯,得以昭告天下,火神山安然无恙。

万春晖线上充当谣言粉碎机,线下则是病友的振奋剂。病友之间,最能彼此体谅面对疾病的恐惧。有事没事,他时常去串门,为其他病友打气。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隔壁房间一个90岁高龄的老奶奶。她是老革命,什么危难的场面没见过?刚来火神山时,精神处于混沌状态,万春晖时常去逗她开心。见老人家状态越来越好,万春晖出院也走得安心。临走时,老太太不放心,直问他留没留电话?万春晖说,已经告诉她女儿了。两个人相约:出院后一定要去老奶奶家里做客。

2月15日这一天,万春晖情绪崩了,心里从未有过的低落。隔壁床的“病友”因为高龄,进来后一直状态不好,万春晖时常照顾他,也给他女儿汇报老人近况。前一天晚上,老爷子病情突然恶化,万春晖协助医护人员四个人一起抬他去ICU。临去之前他下意识地举起手机,为老人留下了最后一张照片。次日6点,老人女儿给他来了一条消息:父亲走了。

没过多久,万春晖想出去透透气,刚出房间,发现隔壁房间一个老人坐在轮椅上,正在使劲抓后脑勺,只见他脖子后的皮肤通红。有高血压病史的万春晖警觉地意识到老人可能要中风。万春晖赶紧跑去叫医生。几个人将其抬到床上,一量血压200多。这位老人被送往ICU后,再也没了下文。一小时内,两个噩耗,把万春晖打蔫了。他关上房门,默然不语……

病区里,所有医护都知道万春晖是个热心肠。有什么大事小情都会喊他去帮忙。只有那天,没有任何人找过他。有一种默契,只是任由伤口在静默中愈合。

  生死之交相约春暖花开  

隔着厚厚的防护服,病人与医护之间也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我们是生死之交,以命换命的交情!” 万春晖心知肚明,医生来做治疗,也许你看不清她的脸,但却可以通过声音迅速锁定谁是谁。

出院那天,万春晖和病区主任及所有医护告别。当他从红区走进黄区时,遇到了一群医护人员,他们的衣服上写着:989加油,热干面加油!万春晖一眼就认出他们。“我到达火神山的第一天,我的主治医师就是来自洛阳989医院的高医生,第二天他们才和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医生们更换了病区。” 

万春晖停下来,和他们打招呼:“你们是洛阳989吧?第一天,就是你们接我进的火神山。”

居然有人回答:“你是那个网上更新图文视频的人吧?”彼此确认过眼神后,开心地隔空拥抱。

万春晖继续说道:“我出院啦,谢谢你们!”然后大家一起喊着:“989加油,热干面加油!”

在走出火神山医院的最后一刻,万春晖大喊:“火神山再见!”后来,很多观看了视频的网友好心提醒他:对医院说再见,不吉利。万春晖心里知道,这是他故意说的。“因为我一定要再去火神山!当这些挽救生命的勇士们完成任务撤离的时候,我希望能亲自去送行,一路送他们去机场,而且我也希望能再去亲眼看看我的重生之地。我和赵主任还有个约定,等疫情过去,她们这些战士要再来武汉,我会亲自做湖北特产排骨藕汤给他们喝,以后我也会去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探亲,一定的!”

(文中为采访者真名,肖像和名字的使用权,已征得采访者同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