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云赏花”也能赏春
2020-02-2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冬天终将过去,春天总会到来。在上海植物园和辰山植物园两大植物园内,樱花、梅花、白玉兰悄然绽放,什么也阻挡不住万物蓬勃生长的脚步。尽管公园尚未开放,但直播、视频、图片等各类“云赏花”,让市民即使宅在家中也能感受到春的气息。

 樱花如云似霞 

在农耕文化中,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意味着冬眠结束,万物生机盎然之象。随着天气渐渐转暖,雨水逐步增多,春花竞相开放。辰山植物园东湖湖畔的八百米樱花大道,粉红色的河津樱正成片绽放。

河津樱是早樱当中最早开花的品种之一,由于树形优美、花朵繁密,近年来深受人们喜爱。远看,伞状树姿优美,大片大片的樱花团团锦簇,美不胜收。近看,淡紫红色的5枚花瓣俏丽可人。

迎春樱。

而在上海植物园内,早樱亦在争春。蔷薇园的栈道边,粉嫩的椿寒樱、迎春樱,靓眼的“牡丹”樱等早樱品种进入了花期。

椿寒樱又称“初美人”樱,是樱桃与钟花樱的杂交种,具有樱桃花香味,桃红色的5枚花瓣重重,略有波皱向内卷,花朵密集。迎春樱是我国原生樱花种,粉红色的花瓣,花朵小巧细密,精致可爱。

八重寒绯樱。

樱花好看,名字也好听。比如八重寒绯樱,又称“牡丹”樱,是我国台湾园艺品种,花重瓣,紫红色的花朵下垂且密集。大寒樱是寒绯樱与大岛樱的杂交品种,有淡红色的5枚花瓣。修善寺寒樱则是以寒绯樱为亲本的杂交种,花瓣5枚,鳞片的外面先端有缩毛。   

如云似霞踏春来。走至展览温室附近,沿路的“大渔”樱即将进入盛花期,这也是大岛樱与寒樱的杂交品种,是花期紧接河津樱之后的早樱花良种,淡红紫色,花色明艳。位于绿化示范区的“才力”樱也紧随其后,开出了几朵小花,很快,春色将更为灿烂。

 晚梅风姿不减 

除了樱花,晚梅依然风姿不减。在上海植物园内,“丰后”梅“淡丰后”梅等晚梅品种竞相开放,梅园变得愈加热闹起来,婀娜婉约,馥郁飘逸,别具神韵。 

艳若云霞的“丰后”梅,有着花团锦簇的桃红色花朵,满树绚烂,十分吸睛。同样是重瓣,白瓣绿萼的“变绿萼”梅就显得高贵冷艳,素雅别致。

“金钱绿萼”梅。

若是了解典故,赏梅将更为得趣。洁白的“金钱绿萼”梅,因花瓣初开时中心有一空,似古代铜钱而得名。而“锦生垂枝”梅,花朵红艳,因开花的枝条有金色条斑,枝条自然下垂、花枝奇异而闻名。这两个品种目前市内存量不多,在上海植物园内的这两个品种,则是在2017年末,请湖北武汉东湖梅园帮助联系引种而来。

据介绍,武汉不仅有武汉大学珞珈山的樱花,东湖梅园也是我国重要的梅花研究中心,已故的梅花院士陈俊榆老先生,早年就曾指导了梅花的资源收集和研究。

“锦生垂枝”梅。

除此之外,在上海植物园牡丹园的河岸边,娇羞的“早绯红”桃花也已含苞待放。牡丹园北侧的林下,铁筷子绽放了笑颜。隔壁的杜鹃园,马醉木晶莹剔透的花朵儿成串开放,槭树园附近的结香心有千千结,黄杨虽然低调但是并不逊色。展览温室附近的“玫玉”山茶迷宫更是渐欲迷人眼。

 玉兰带来好兆头 

上海市花白玉兰比往年更早一步绽放,宛如一个让人欣喜的好预兆。

玉兰因其开放时不畏春寒料峭,朵朵向上,清香满溢,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故在1986年被选为上海市市花。今年首朵白玉兰的开放,是上海植物园有记录以来最早的一次。

上海植物园专家告诉记者,今年是典型的暖冬,立春之前的最冷温度仅3℃左右,这为白玉兰的提前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去年2月13日在植物大楼西侧发现第一朵盛开的白玉兰花,已是上海植物园有记录以来最早的一次。而今年在2月3日便有三个不同品种玉兰花蕾露色,位于植物大楼西侧的一株“性子最急”的玉兰在2月4日立春当日部分花朵盛开。

白玉兰。

据介绍,冬末初春的气温是玉兰开花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今年冬季气温总体偏暖,加之一月份有连续数日持续着将近20℃的反常气温,两天内的有效积温就已经相当于往年一周左右的积温。如此大幅的升温,使花芽迅速膨大,进而促使花朵“破壳而出”。

记者了解到,今年在上海植物园,除了植物大楼边因小气候条件每年都早花的两株白玉兰“先遣军”外,木兰园里的“天堂粉”武当木兰以及二乔玉兰品种“红7”玉兰也比去年提前15天露色。花蕾膨大到5厘米后,红色的花瓣如同破壳般顶开外侧的薄片,时隔一年再次挺立在枝头,为这不平凡的春节添上一抹亮色。先花后叶的玉兰,远远望去十分瞩目,无需“几度木兰舟上望”即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的盛景指日可待。

需要提醒市民的是,疫情尚未结束,公园尚未开放,市民还要“摒牢”,待到这场战斗全面胜利,再来感受春色满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