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思政不下线,高校党团组织线上线下行动为战“疫”汇聚青年力量
2020-02-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思政教育不仅在校园里,更在与国家同向同行的实践里。疫情是一次大考,检验着思政教育的韧性。

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从学生工作部门联合发布《复旦大学学生党员合力打赢防控阻击战倡议书》到各院系学生党支部迅速行动,从线上团课到云端晚会,复旦以学生党团组织为引擎,思政不下线、关爱不断线,为战“疫”汇聚起青年的力量,也让复旦学子在这段特殊的经历中收获成长。

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支“临时团支部”也在疫情防控一线成立并投入了各种服务。

  思想引领  

线上组织生活凝聚最深切感悟

“回顾钟鸣老师之前的行医生涯,几乎每次重大救援都有他的身影。我们被钟老师等许多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保护得很好,也要为他们做些什么。作为党员,以身作则并带头严格遵守防控疫情各项要求,是我们对前线最大的支持;作为医学生,要认识到今天的我们就是未来的主力军。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医学能力,时刻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接好钟老师的接力棒,像我们的前辈一样去保护别人。”同学们纷纷畅谈体会。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7级硕士生党支部最近召开的视频组织生活会上,党员们学习了重症医学科钟鸣老师小年夜奔赴武汉的事迹,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这次组织生活会以“牢记使命,共抗疫情”为主题,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深入交流中,党员们进一步坚定了服务人群的决心和信心。

疫情尚未结束,同学们不能返校,但党组织的联结从未因地域阻隔而被中断。截至2月25日晚,复旦全校学生党支部在疫情防控期间已累计开展线上组织生活318次,覆盖党员、党章学习小组成员8300余人。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本科联合党支部决定联合18、19级英翻小语种党章学习小组,共同编辑《外院参考消息》疫情特刊。过程中,引导党员一边了解情况,一边加强思考,“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英文系2017级本科生党员万星翻译了《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的报道。万星发现,总体而言,西方媒体有他们的报道立场。“我认为,我们无需过度计较他们的偏见,坚定信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博士生讲师团也已准备好了“疫情防控”专题微党课共8门,内容涉及人类与疫情抗争史、疫情防控原则、疫情防控知识、法律新闻素养等,通过视频方式接受各支部点播,为学生党员们送去思想炮弹、理论武器。

  青年担当  

“临时团支部”在防控一线成立

为强化共青团员们的示范作用,凝聚力量、增强信心,当好“战斗员”“宣传员”“保障员”,带头高质量地落实组织交付的各项任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团委成立的一支防疫临时团支部到今天也已满月。

临时团支部成员来自校团委志愿者中心的学生们,成员们分为三组:防疫科普组、社区服务组、统筹中心组。

疫情当前,这支临时防疫团支部积极动员团员青年志愿者,参与到社区等防护工作网络中,落实城市社区的综合防控措施,合力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当好“第一响应人”,在疫情防护宣传、政策措施解读、稳定社会情绪等方面提供志愿服务。

来自工程大管理学院金融专业的陈效楠,参与了上海市嘉定区、松江区和金山区三个区防疫志愿者服务,累计防疫志愿者小时数达50个小时。

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的仲之豪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此次他不仅参与了中山街道志愿者服务,并且通过实践去加深对于学科知识理论的认识,撰写三篇疫情中社会保障相关论文,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

团支部中的95后团员志愿者郭珅佑,是一名退役的大学生士兵,疫情防控期间已累计志愿服务超过50小时,并积极响应此次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的号召参与无偿献血,争做“热血蒙面侠”。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我要永葆军人本色的那份担当!”郭珅佑踌躇满志地说道。

据临时团支部统计,疫情爆发以来,社区服务组共有8名团员参与防疫志愿者行动,累计志愿时长超过200小时,防疫科普组累计发布的防疫推文也有10余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