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一天要签几百份承诺书,他说“上海话比英语八级更管用”
2020-02-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走进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本用来停车的院子里,支着一个大大的帐篷——这是疫情期间,医院特设的预检分检处。在通风的帐篷里,3个全身防护的医护人员给每个进入的病人进行预检。

“有没有离开过上海?”“家中有无外地来上海的亲戚?”“有无咳嗽、咽痛、流涕等感冒症状?”在经历一系列询问之后,测完体温,市民方可进入门诊大厅。

青年志愿者胡炜的岗位,就在门诊大厅门口的一张小桌子旁,他的任务就是:给每个前来就诊、开药的病人签一份《患者及家属新冠肺炎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承诺书》。

专治小毛小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来看病的多是老年人。胡炜麻利地先把日期填好,以便让病人更快地完成签字。

“阿姨,先来签一下字。” 胡炜热情地招呼着。被打断行程的病人停下脚步,俯下身子,看了看内容,然后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老年人不会用手机,现场登记、签承诺书更适合他们。遇到眼睛不好的,还可以按手印。”小胡笑着举起印泥盒。

签完字,胡炜再把病人医保卡的卡号登记在承诺书上,“万一发生什么情况,通过医保卡信息就可以找到他们。”胡炜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疫情发生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力量,更多地投入到社区隔离、排查工作中,他们是来给医护人员“顶班”的。

胡炜的本职工作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藏品保管部的员工,毕业于海洋大学的他,大学期间就考出了英语专业八级,不过在小胡看来,“在这里,上海话比英语八级更管用。讲上海话,会让病人觉得亲切。”

来看病的阿姨、爷叔,也愿意多跟志愿者聊几句,“他们都很可爱,即便是抱怨,也就是责怪一下爱吃野生动物的人。”

说话间,又进来了几位病人,胡炜赶紧用上海话招呼:“侬好,请先过来登记一下。”一位爷叔签完字后,还认真地问了一句:“要不要留手机号?”“不用了,留医保卡号就行。”

淮海中路街道是一大会址所在地。因为疫情,一大会址纪念馆这阵子闭馆,团员青年们就响应纪念馆党总支和团支部的号召为所在社区提供一些志愿者服务。“我们馆里有10个团员和青年报了名。”

胡炜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虽小,责任却很重大。“这里是抗疫的第一道防线,必须要把它守好。”小胡说,上海的市民大多都很自觉,病人中,还没看到不戴口罩的。有一位哮喘病人,因为戴口罩实在太闷了,就临时脱下来,小胡提醒后,也马上就戴上了。“虽然我们有一段距离,但是我能看到她的眼睛在微笑,那是一份感激与歉意。”

虽然每天经历的都是些微小的事情,但胡炜还是很细心很认真,看到经常会有病人问路,他上岗之前,就先看一下科室分布图,以便回答病人的问题。

“我真的没做什么,我们做的都是很基础的工作,道口志愿者比我们辛苦多了。”胡炜数了数上午签的承诺书,有100多份。

与胡炜一样,主动报名参加社区防疫志愿服务的“一大”青年员工,来自不同的业务部门,平均年龄不到30岁。吴佳妮是第一个在网上报名的,乔玮麟年前刚办完喜事,李家佳入职还不满一个月,李欣曈完成重大展览讲解任务回到上海没多久……面对疫情和风险,这些90后毫不犹豫冲上社区防疫第一线。自2月7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岗以来,“一大”青年志愿者已累计服务患者3000余人次。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年轻人将继续跟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