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松懈,给心理减压支几招
2020-03-01 生活

文/冷梅 图/原创漫画 受访者提供

帮助他人心理减压最重要的方式,不是要讲道理,而是利用共情的方式,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解读疫情压力来源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铺天盖地的新闻满天飞,随之而来的谣言也会让憋在家里的人,出现更多情绪困扰。我们如何携手走出疫情的阴霾,本期有请《职场心理学》教材主编、迎智正能联合创始人宋成锐博士为我们解读复工后如何进行员工关怀,学几招对抗负面情绪的实操方法论。

反观疫情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也对职场的工作方法有了更深的启发。宋成锐说,以往人们可能还对工作有消极懈怠情绪,而现在很多人都更加渴望结束隔离,迅速回归职场。而这时,新的问题又来了,复工上班,我们的防护做好了吗? 在人员密集的写字楼里办公,每天早晚还要去挤地铁,去公司上班的一路是否会让感染概率倍增?

想到一连串的问题,有些人的情绪瞬间就不好了。宋成锐认为,适当焦虑未必是坏事,它可以让人们对病毒产生敬畏心理,同时采取更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这对下一阶段的防控要求,是有益处的。
然而病毒在暗,我们在明,当我们无法预估风险,不知道病毒在哪里,是否在你的生活半径里会被传染等问题萦绕脑间,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焦虑情绪一旦突破临界点,就会产生心理恐慌,进而产生心理问题。这跟职场压力类似。有时,我们的情绪困扰并不是因为工作任务有多重,有多难完成,只是因为目标不确定,对结果和标准不确定,就会造成类似的心理压力,这就是压力产生的来源。

建立合理认知的重要性

在宋成锐开给职场人士的心理防疫清单中,包括几种自救方法和帮助他人的方法。

对个人来说,当情绪压力并非严重到要去看心理医生时,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宋成锐认为,可以尝试去改变自己的认知。

首先可以从合理认识每天的疫情数字开始。我们来看看,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以2月16日公布的官方数字为例,早上10点全国确诊新冠肺炎病例68584例,死亡1666人。宋成锐说:“我大致算了一下,全国的死亡率是2.43%。相比SARS,有人会觉得这个数字太高了。如果再拆分解读数字,湖北省死亡率2.8%,其他地区死亡率仅为0.57%,而上海的死亡率仅有0.3%,这个死亡病例是一个88岁的老人,有其他基础病史。你再看看一般流感的死亡率是多少? 这个数字经过拆解之后,你的心理压力会不会小一点? 拆解数字的目的,不是让大家不做任何有效防护,而是疏导紧张的情绪。”

当人长时间笼罩在负面情绪的困扰中,就会出现一种行为,在心理学上的解释为“习得性无助”。宋成锐举了例子,如女孩子失恋了,会抱怨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不愿意再去谈恋爱,这就是一种习得性无助。某些人生经验告诉我们:胳膊拧不过大腿。人生就像打电话,早晚都得挂。这些都可以算是一种习得性无助。

而破除习得性无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获得控制感。你可以分析自己的处境和心态,将情绪和目标调整到重新掌握生活的控制感,对工作也有目标感。而对于复工后的员工关怀,老板也可以为每位员工准备口罩、防护用品,甚至派专车、打车报销等方式消除员工对疫情的恐惧,这样也能做到控制感。

危机有时也带来机遇,关键点在于你观察问题的角度。宋成锐举了一个成功逆袭的经典案例,2003年,刘强东线下开了许多多媒体光碟店铺。可是,赶上非典,没人光顾店铺,于是他转战线上开了网店,进而才有了电商“鼻祖”京东。如果刘强东只是活在SARS的阴霾里,想着企业的现金流没了,还会迎来今天的成就吗?

宋成锐认为,在心理学上,通过转念,才会有助于让危机变成机遇。心理学中有一个词汇叫“消极关注”,人每天的关注力是有限的,消极关注多了,那么势必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积极关注。

心理减压的助他方法

人为什么会焦虑? 因为,对那些没有发生的事,你不停地揣测,不停地想,就会产生焦虑。如果焦虑自己解不开,宋成锐也推荐大家去使用“21天解决焦虑”的小程序,看看能否渡过心理难关。

除了自救,如何能帮助其他人? 他介绍道,帮助他人心理减压最重要的方式,不是要讲道理,而是利用共情的方式,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当你看到你的家人,看到你的同事或者员工对新冠肺炎疫情恐慌到极点时,就可以利用共情技术,来帮助他们缓解焦虑。设身处地站在他的视角上想问题,思考他的情感变化,而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给他讲道理。

下面来实操一下。甲说:“我一天要换8个口罩,但还是觉得不保险,晚上睡不着觉。领导,我家里只剩下20个口罩了,没口罩,我不敢来上班了。”这时候,你千万不要给他讲道理,说肯定没用的,对方一定听不进去。你试想一下,如果太太在家抱怨工作很不顺利,你跟她说:“没事,不要难过,阳光总在风雨后。”她一定会更来气。

处理方法是不要去评论,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给他讲道理。这时候他肯定做不到。你应该做的是,把他刚才说的话,先总结一下:“你刚才说,你一天要换8个口罩,为了防止口罩造成的交叉感染。你现在家里口罩的存量不足了,很担心被感染,为此你感到很恐慌,睡不着,是这个意思吗?”这是第一步,重复他所表达的意思,说出他现在的情绪。然后继续说:“家里只剩下20个口罩了,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这是第二步,陈述完他的状态,然后让他自己找答案,千万不要你来代他找方法。

接下来他会说:“领导,我想过了,我只有请假,不上班。我可以线上办公。”你可以说:“那好呀,你可以线上办公。”如果他说:“我也可以来上班,能不能和同事组织一下线路,可以搭同事的顺风车来上班。”这时候,你可以帮他想办法解决上班的交通问题。他一定会觉得老板很体谅他们。获得“你竟然懂我”的满足感。

还有一种方法,注意倾听,不需要分析这件事。这件事发生了,为什么他会这么想,我不会这么想。你可以针对他的想法,而不是针对这件事。这种是比较专业的心理学方法,叫作CBT认知行为疗法。目的是了解并定义自己的行为与思考模式,还有个人如何看待一件事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想法、知觉、评价、归因、记忆、动机与目的、对问题的假设、标准与信念等等。

你也可以帮助他转移焦点。问他,最近还有什么平时想做却没有时间做的事? 现在可以利用隔离在家的时间来做。实操的方法如下:“我已经在家隔离了14天,天天精神紧张,没什么事情做,却完全没睡好觉。”“你一天也没睡好觉吗?”“有一天睡好了,那天临睡前我做了一下运动,泡了个热水澡,就睡着了。”“那么不妨每天我们都先做运动,泡个澡再去睡觉。”要点是,一定要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他找方案。这种方法,可以用在任何人身上。

  Qa 生活周刊×宋成锐  

Q:能否解读一下关键词“共情”? 

A:简单来说,共情就是把对方说的话总结下,告诉对方,然后再说出对方的感受。共情,又称为同理心,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体验别人的情绪和思维,而不是只站在自己的思维框架中做事。

Q:通过共情进行心理防疫的实施方法有哪些?

A:帮助他人缓解情绪的技术,包括共情技术、认知改变技术、动机面询、焦点解决。共情的方法如上所说,认知改变技术则是听着她讲,试图去想,看看她出现这个困境的思维方式,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为何没事,她有事,她的想法是什么? 尽量不要批评。动机面询是指,人们自己找出理由说服自己去改变,效果往往好于别人给她的理由。

动机面询的意义,是调动自己积极的方面,积极实践。比如,这个时候看看,以前没有完成的论文,现在正好可以写了;以前要读的一本书,正好这个时候读了它;这个时候可以养好身体去生二胎……焦点解决强调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原因,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发生。

焦点解决,就是找例外情形,从另外一个角度找方案。比如有人焦虑,可以问过去7天你都焦虑吗,有没有一天没有焦虑? 你都做了什么事情。如果这一天去做了运动,那就运动;以前能睡好是怎么做,如果是做瑜伽,那你就去瑜伽;经常抑郁、焦虑,就要从例外的地方寻找方案,这个时候努力发挥例外的作用。

  敲黑板 LINK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就给狗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鸣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生活中的习得性无助:

●个人(Personal):

他们也许会将自己投射到问题上,换句话说,倾向于针对问题来内化自己。

普及(Pervasive):

他们也许会认为问题影响了生活中每个层面。

永恒(Permanent):

他们也许会认为问题是不可能被改变的。

文/冷梅 图/原创漫画 受访者提供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