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朋友开网课、制作抗疫视频……00后用新技能新方法参与这场战“疫”
2020-03-0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2003年前的非典对于“00后”来说,记忆几乎是空白的。17年前,他们最大的才3岁,大部分还尚未出生。

如今,他们已经长大,疫情当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新一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为社区小朋友开网课、制作抗疫视频、看到没有任何防护聚众斗地主挺身而出……“00后”们用不一样的脑回路和新技能参与了这场抗疫狙击战。

 新担当新使命 

协助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

家住静安区临汾街道保德路241弄的张鸿洁是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大一的学生。2001年出生的他看上去十分老成。

今年1月19日,张鸿洁独自去湖南长沙走亲戚,出发前疫情还没有大规模爆发。之后长沙那里也出现了确诊病例。1月20日到23日,张鸿洁都过的非常忐忑,听闻湖北疫情的消息,联想到19日乘坐高铁到湖南时还途经武汉,他心中惴惴不安,当机立断返沪。

24日返沪后他拉着行李箱直奔居委会报告回沪情况,并主动提出居家隔离。在隔离期间,张鸿洁委托居委会联系卫生中心的医生,学习了解居家防护的要求,并严格执行。

张鸿洁回忆说,从2月初开始疫情爆发的消息不绝于耳。就在他所住社区1.8公里开外的一个小区就有一个确诊病情。居家隔离结束后,他在父母的支持下,向居委会干部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协助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

问及他为何愿意在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张鸿洁说,自己在这时候出门,恰恰是因为他希望做点什么,盼望疫情早点结束,能和小伙伴正大光明去打球。

“到社区当志愿者需要冒风险,你怕不怕?”“我根本就不怕。首先,我家附近的确诊病例离我至少有1公里远,病毒不可能跑得像博尔特一样快。退一万步讲,万一我不幸感染,至少是做贡献时被感染的,而不是碌碌无为地被感染。”

2月4日开始,18岁的张鸿洁开始了每隔一天的社区防疫志愿者工作。既独立又好学的他,很快地熟悉了线上口罩预约登记、发放等相关流程,还在两个小区出入口成为守门人,开展访客登记、回沪人员登记、监测体温、宣传解释等工作。指着桌上的喇叭,张鸿洁说道,“小区每天循环播放疫情防范的声音实在让他印象深刻。”

有一次,他在社区的凉亭那里发现有十几名没有佩戴口罩的人在斗地主。他以为这些人会很快散去,没想到第二次经过凉亭的时候,人群仍聚在那里。他跑上前劝解,没想到其中一人冲着他爆粗口,继而有人欲要动手,所幸一位路见不平骑电瓶车的居民将张鸿洁拉走了。

“当时现场就我一个人,势单力薄,我和居委干部反映情况后,马上报了警,五分钟后就接到警方询问情况的电话。”有人将此举定义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时隔多日,谈及此事,张鸿洁丝毫没有惧意,“我是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能负责,我考量了当时的形势,不可能做危险的事。如果对方打人那属于故意伤害。在抗疫关键时刻,没有丝毫防护聚众打牌肯定是不对的,我觉得自己做的没有错。”   

由于爸妈平时很忙,张鸿洁采取了轮休制,即一天在家做家务,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看好自家家门,一天到社区担任“看家护院”防控青年志愿者。这位少年老成的“00后”很快就赢得了叔叔阿姨的认同。

 新技能新方法 

用网课、短视频宣传抗疫

除了敢于担当外,“00后”参与志愿者的方式更为多元。家住宝山吴淞街道的吴祉境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大一学生。漫漫寒假,他打开“青春上海”公众号,无意中看到招募青年志愿者的帖子,立即报名。在当志愿者的过程中,吴祉境与居委干部上门探访一位居民时接触了疑似病例,幸好经过排查有惊无险。

回到志愿者岗位上后,他受宝山团区委之托,为两位志愿者撰写的改编自张杰《逆战》的抗疫歌制作一部名为《战“疫”》短视频。虽说学校里有教授视频剪辑,但为组织做视频还是第一次,吴祉境觉得压力有点大。连续2天,他几乎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从最初的版本到定版,前后改了17遍。“每次做完一个版本,马上审稿的老师会提出修改意见。说实话,当时的心态有点崩。但这部短视频对社区抗疫的意义重大,我最后是熬夜剪辑成功的。”

因为在制作视频的缘故,因此在当志愿者的过程中,他也留心拍摄了一些工作中的花絮。此时的他既是视频的“摄像”“导演”,又是“演员”。

吴祉境告诉记者,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在固定的居委会帮忙,但他选择了“灵活支援”,即通过志愿者调配平台实时了解志愿者缺口,一旦有哪个居民区缺少志愿者,他就会成为替补队员。”

没有太多的话,生性有些腼腆的吴祉境在接受采访时话不多,甚至说不出高大上的初衷。只是说了短短一句,“尽己所能,为社区做些什么。”

吴祉境表示,自己在校时学的是品牌战略管理,其中涉及视频制作课程,为社区做视频相当于学以致用。此外,自己报名的时候恰恰是社区人手奇缺的时候。“作为年轻人,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我从小喜欢鲁迅、梁晓声等作家,喜欢他们的杂文,是他们在我心里种下了社会责任的种子。”

另一位“00后”、家住临汾路375弄的许文珺是就读于上海新中高级中学的高三学生,也是临汾路375弄社区新一届的团支部委员。小许酷爱魔方,是学校MSCUS上海市中学生魔方联盟—新中Rubik’s魔方社社长。

在一次团支部例会中,许文珺了解到社区的青春社区公益兴趣班需要找义务教学的志愿者老师,她立即申请加入了青春社区志愿者团队。带领高中团队开展魔方教学活动10余次,参与人数达到了300多人次,她也有了一批社区小粉丝。

再过几个月,2001年出生的高三学子许文珺就要迎来高考了。2月初的时候,在家中复习迎考的她得到一个消息,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希望为宅在家中的小朋友开设在线课程,许文珺爽快地表示,自己可以当网课小老师。在她看来,并非一味埋头复习就可以获得好成绩。在繁忙的学业之余制作网络课程属于劳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快乐。我喜欢小朋友,又喜欢魔方。小朋友也喜欢玩魔方。抽一点时间当志愿者堪称最佳的自我调节。”

很快,她为社区孩子们制作了线上魔方教学“小视频”,让“宅娃”也能培育兴趣,开展学习,并将学习视频申报了“学习强国”。

“魔方属于手部极限运动,又是益智类游戏。前一阵子疫情严重,小朋友们都待在家里,不出门玩就等于是支持抗疫。但这个假期有些长,有些无聊。我开设在线网课可以丰富大家的家庭生活。”许文珺告诉记者,自己玩转魔方和教会小朋友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当一个又一个孩子学会了技巧时,心中非常有成就感,收获满满。“我组了一个学习群,里面大多是‘05后’‘10后’,的孩子,最小的才上幼儿园中班,最大的是预备班的孩子,现在里面已经有30多名学员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