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卢洪洲……上海八位“大咖”为疫情防控“神助攻”
2020-03-0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董悦青

从“硬核”喊话到“金句”刷屏,从释疑解惑到增强信心,他们发出权威声音,提出专业建议,消除恐慌“杂音”,倡导理性、澄清谬误,比拼速度、保持“热度”、加强力度,以专业素养和科学精神筑起抗“疫”防护的坚实盾牌。

战“疫”的四十多天,上海卫生健康系统用三大“法宝”——医疗、疾控和科普,交出了一份疫情“中考”的高分答卷。其中,健康科普是不可或缺的“加分项”,而上海有八位不同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则是健康科普的“神助攻”。而这八位“大咖”,也正是上海无数健康科普工作者的缩影。

 面对突发疾病,她率先发出倡议 

从1月20日上海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开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在公众最需要科学引导的时候,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闻玉梅等12位院士挺身而出,率先联名向市民发出倡议:科学认知新发传染病,配合排查、及时就医、做好防护。

“大多数的流行病学专家、病毒学专家、临床学专家都认为疫情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传染病把某一个国家的人打倒,它总是有一个过程或者有一个恢复期。”1月30日,闻玉梅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发出铿锵有力又鼓舞人心的科学之音。

在非常时期,这位院士还开展了一项“非常研究”。在她的建议并关心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卫健委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联合公共卫生学院,仅用7天便完成“安全、快捷再生一次性医学口罩”的实验研究,得到令人振奋的结果。

疫情防控,既要增添信心,也不能盲目乐观。连续“闷”了三周的上海,新增确诊病例数接连下降,看上去似乎胜利在望,是否可以暂缓紧绷的神经?

中国-WHO联合专家考察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适时给大家高涨的热情“降降温”:“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千万不能放松措施”。三个“千万”的提醒,传递出科学的防控意识,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有信心不等于能大意。

 他用诙谐的方式,疏解不良情绪 

疫情带来的考验远不止这些。随着“闷”的时间越来越久,焦虑与烦躁的情绪相互滋生,不断地有市民出现焦虑的情绪。如何疏解大众“闷闷不乐”的不良情绪?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主任医师给出实用的生活建议,“该追剧追剧,该追星追星”。适时的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护”。

减少焦虑情绪,可通过增加单调生活中的“仪式感”来实现,“要在心理上把自己唤醒”,谢斌再次开出“心灵处方”。他也以诙谐的方式善意提醒市民“摒牢了,I see you;摒不牢,ICU”,并建议趁此机会尝试一些“新冠生活新方式”:“降低需求、延迟满足、有意义的独处等。”

在疫情防控的一个多月内,他们精准抓住公众心理变化的重要节点,打出一套有力的健康科普“组合拳”。

 “硬核”教授,牺牲睡眠时间做科普 

新冠肺炎“抗疫战”催生了多位科普“流量”担当,其中不乏临床医生。不断上热搜的“硬核”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科主任张文宏便是其中之一。

张文宏如今被大家所熟知,不仅因为他是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更因为他是一名热衷于健康科普的“铁人”。他秉承“给老百姓讲真话”的信念,经常“牺牲睡眠时间做科普”:在华山医院感染科公众号保持传染病知识的更新,阅读量10万+已是常态,最高的一篇阅读量已达千万级;其主编的 《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电子版一经发布,众多市民便纷纷“打call”。

疫情面前,除了传染病知识的普及,更需要医疗内容的跟进。尤其在上海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定点医院,救治工作是如何开展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教授便担当起临床医学与科学普及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集中全市优质医疗资源的公卫中心这座“上海堡垒”掀开“神秘的面纱”,2月17日,市公卫中心首次向媒体开放作为上海抗疫战略储备的应急病房大楼,卢洪洲如数家珍,彰显了上海未雨绸缪的长远眼光。

张文宏和卢洪洲,两位医学“大咖”,以科学、严瑾的专业素养,为健康科普增添了医学底气,延展了防疫知识的内涵,这对健康知识的普及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在众声喧哗中,让大家更多地倾听权威声音,掌握准确的防护知识。

 冲锋在“互联网抗疫”第一阵营 

“面对新冠疫情,如何做到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2月2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崔松,作为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的首位常驻医生,完成“科普发言人首秀”,迄今已推出8场不同主题的健康提示,屡有“金句”刷屏:“一米,是爱你的距离”“疫情不散,我们不约”……

已是科普“网红”的崔松,“虽然没有被派到疫情的最前线”,却冲锋在“互联网抗疫”第一阵营:通过公众号“医声相伴崔松说”,至今已发布30余篇防疫健康科普;开设抖音号“崔松主任话健康”,通过短视频及直播等形式,从敏锐的视角,以专业的技术,用亲和的语言,把科学防疫知识娓娓道来。在1个多月内,抖音号收获6万余“粉丝”、32万余次点赞,其中一条呼吁大家在疫情期间戒烟的抖音视频,浏览量迅速突破1100万。

主攻健康科普,同样不得闲的还有“口罩达人”,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吴立明主任医师,以《口罩,五戴三不戴》《重复用口罩,三要三不要》等多篇科普文章,从市民最关心的个人防护用品入手,送上解疑释惑的“及时雨”。口罩科普之外,他还作为“公筷公勺倡议书”的发起人之一,向全社会呼吁:“聚餐时请使用公筷公勺”,助力阻断病菌传播,引领健康上海新时尚。在十多个小时内,上海发布、市卫健委官微的倡议书阅读量就超过126万次,点赞超过1万次。

打赢防疫阻击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如何利用好健康科普这一有力“武器”?上海的八位健康传播引领者开了一个好头,与全市健康科普工作者一起,助力构筑上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董悦青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