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下的她们为何如此美丽?
2020-03-0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她们是孩子眼中温柔的母亲,是老人心中长不大的女儿,是丈夫身边亲爱的妻子。在抗疫的各条战线上,她们是最坚韧的战士,带去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温情。口罩下的她们,看不清面容,依然美丽。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们向她们致敬。

  @雷神山    一张晚霞照  

2月29日是个四年一次的特殊日子,陆巍在朋友圈晒了几张图,留作纪念。“第一次看到日落彩霞满天的雷神山。”她说。晚霞夕阳的中间,她戴着口罩,只露出一双笑眼。

陆巍是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龙华医院分队副队长,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任护士长。从2月15日出发驰援武汉至今已半月有余,紧张和忙碌是她在战疫前线的工作常态。看风景,也成为一种奢侈。

在雷神山的每一天,在陆巍看来都如漫长的慢镜头,镌刻在记忆中。她是党员,又是一名有着丰富急救重症护理经验的资深护士,疫情发生后,她坚守在医院感控前沿岗位,并主动报名援助湖北。“我当时就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

2月15日,30人团队来到武汉,其中有22名护士,陆巍带领她们与医生团队并肩作战。刚到雷神山时,困难就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将要接管的感染三科五病区尚未完工,各类培训需要及时开展,救治流程亟待梳理完善。    

在龙华医院分队队长、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主任方邦江教授的带领下,陆巍带着一群温柔的护士小姐姐们化身为搬运工、监理师、测试员,短短几天内完成病区各项准备工作。

方邦江和陆巍是老同事,曾在医院急诊共事过多年。方邦江称她是病区的“大管家”,思路清晰、处事周到,太忙的时候有些细节难免会被忽略,这时候陆巍总能迅速“补台”安排妥当。年轻护士吴琼丽说:“陆巍老师是我们的主心骨,有她在,我们就放心。”

在病区收治首批患者当天,陆巍带头与第一批护士一起进入负压隔离病房。“我们的姑娘们都不畏艰苦,可我还是担心她们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会紧张,所以我必须陪在她们身边。”那一天,陆巍在岗时间超过了24小时。有老年患者体虚乏力无法行走,现场又没有担架,陆巍二话没说,背起患者送入了病房。靠着这位经验丰富的“大管家”,各类问题迎刃而解。

随着病区正式启用,各项工作进入正轨,病区巡视、护理实操、工作沟通等是陆巍每天的日常,她常常埋头忙到深夜。2月29日,她终于能在下班后看一眼未落的夕阳与漫天的霞光,为这段时光留下一张特殊的纪念照。

  @金银潭    一封感谢信  

“尊敬的上海援武汉抗疫医疗队接管金银潭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不辱使命情、妙手回春技,千里奔波苦、最美逆行人!请接受一个新冠肺炎病人对你们的衷心感谢!”

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也是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最多的医院之一。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范叶君护士长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尹育红是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她们的战场在北二病区,已经战斗了近四十天。

这两天,北二病区23床刘先生经过医护人员20多天的精心医治后完全康复,马上就要出院了。夜深时,刘先生特地问当班护士要了两张纸,说要写封感谢信。足足写了两小时后,刘先生郑重地把信交到了尹育红手中。普通的白纸被折出了一道道工整的折痕,以代替信纸的行线,可以看出刘先生在写这封感谢信的时候,很郑重、很用心。

信中,他说:“人文关怀是对患者最好的精神治疗。护士们拖着身穿防护服的疲惫身躯,除了干繁重的护理工作以外,还做一些本该护工做的脏活重活,端屎倒尿等。患者有求,你们从不推诿,总是笑脸应允。每当这一幕幕展现在我眼前时都让我泪目。”

“是你们冒着生命危险,与病魔争夺,带给了我的第二次生命。我将在余生发挥余热努力工作来报答党和你们的恩情!”刘先生在信中的这句话让尹育红最为触动。“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她说。

这几天,病房里一位79岁的老爷子病情好转,能下床溜达了,大家都替他高兴。今天一早,老爷子和她嘀嘀咕咕说了很多话。折腾了半天,才搞明白,老爷子是说:“我住江汉路。”“这里是什么位置。”“大门在哪儿?”  

老爷子想家了,要回去。在隔壁病友“专职翻译”的协助下,护士们才总算把大爷的思想工作做通。“本来没空想家,老爷子这一弄,搞得我们也思乡了。”尹育红说。

“天气渐渐暖和,听说武汉大学的早樱已经开了,上海的白玉兰也开得甚好,好想去看看。”她在心里默默地向往。看着病区的床位从一床难求变成了床等人,收到来自出院病人发自内心的感谢,是让她能克服对家的思念继续坚持战斗的最大动力。她也坚信,胜利回家的那一天终将到来。

  @发热门诊    一场被推迟的婚宴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的90后儿科医生郝志艳,是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抗击疫情的医生。从1月20日至2月底,她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没有一天休息。

郝医生的爱人张裕庆是浦东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比她更早进入医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工作。两人去年12月刚结婚,因为是在上海举办的婚礼,老家的许多亲戚朋友都没能到现场参加,原本小两口准备2月1日回河北老家再办一次简单的婚宴,将喜讯与家乡的亲戚朋友分享,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他们把回老家的票退了,决定留在医院支援。

“报名加入抗疫突击队都是瞒着父母的,主要还是怕他们担心。”郝志艳说。医院在各方面都很关心他们这些一线医护人员,但忙起来她还是会有连午饭都顾不上吃的情况。

“那天上午一下子来了好几个有咳嗽发烧症状的孩子,而且都有过外出记录。”郝志艳不仅要给他们做CT,还要排查他们的出入记录。“如果吃午饭的话就势必要脱掉隔离衣,太费时间了,脱掉一层需要洗很多次手,起码要占用半小时的时间,而且医院抗疫物资很宝贵,我们都舍不得浪费。”

看着生病的孩子们和忧心忡忡的家长们,郝志艳说自己和浦东医院儿科团队的所有医生一样,只有一个理念,就是想着要加快工作速度,争取尽快帮他们做好检查。“那种情况下,我已经完全顾不上自己了。”她说。直到所有工作结束,一看时间,已经是下午四点了,这时她才感觉到饥肠辘辘。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平时面对的都是孩子,尤其需要照顾到他们的情绪。“我和同事们会耐心地安抚孩子们,拿一些玩具或者做鬼脸逗他们笑,给他们放一些轻松的视频,一步步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让他们配合我们医生的治疗。” 

有时候面对担心而不太配合的家长,也需要更有耐心。疫情刚发生时,一个家长带孩子来到医院就诊,小朋友已经发烧到40℃了,根据工作流程必须为孩子做一系列的检测与排查,但是家长当时并不太理解,认为医生在拖延时间。“我们只能详细地和家长解释,告诉他目前这些工作的用意。将心比心,才能换来家长的理解。”郝志艳说。

在隔离病房里的日子里,新婚的她总是把接待的患儿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这个温柔的小姐姐有时候还会和孩子们讲些小故事。看着一个个疑似小患者被排除,她说自己是最开心的。老家的婚宴有可能被推迟到明年春节,她一样觉得很值得。

  @社区    一条求助短信  

“我突然发烧住院了,怎么办,不会是感染了吧?”前几天,青浦区盈浦街道浩泽居委会工作人员张洁苇突然收到了一条求助短信。已经解除医学隔离观察的老王,在准备离开上海回老家时突然发烧,被要求住院进行治疗。情急之下,老王向张洁苇发来了求助信息。

张洁苇是一名退役女兵,一名党员,4岁孩子的母亲。自疫情防控以来,她主动要求去工作任务最重、最危险的地方。从1月26日大年初二开始,她就开始在青浦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工作。

1月26日晚,张洁苇安顿好4岁的孩子和家中其他事务,随即在夜色中奔赴锦江之星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在隔离点内,她主要负责湖北籍来沪人员的信息管理和安全防控工作。锦江之星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是青浦区内集中观察点中人数最多的点位,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医护、防疫、协调、安全组的23名工作人员需要24小时轮流值守,且不能外出,直至最后一名隔离人员解除隔离。

面对100多名资料不全的隔离人员,张洁苇没有丝毫怨言,理清头绪后便一切从头开始。她一一打电话给隔离人员询问、登记信息,面对巨大的工作量,张洁苇经常工作到凌晨,同事们劝她多休息,她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没事,我还不累。”在登记信息的基础上,她还建立了隔离人员数据信息库,确保了隔离点人员底数清、情况明,实现了对隔离人员的全程跟踪管理。

女性的温柔和耐心让她得到了很多隔离人员的信赖。接到老王的这条短信后,张洁苇第一时间拨通对方电话,不断安抚和疏导对方,并让他配合治疗并等待检查结果。第二天,得知老王被排除后,张洁苇松了一口气。随后几天,她也继续与对方保持电话联系,关心治疗情况。几天后,恢复健康的老王再次发来短信:“小张,非常感谢这段时间来你对我的照顾和关心,也希望隔离点的其他人都健康平安。”

  @田间    一个“菜篮子”  

这两天,位于崇明的桔香园总经理陆慧慧的微信朋友圈发了这么一条动态:“顺丰的两辆小车根本装不了那么多快递,大家都在全力以赴,加油!”

疫情发生后,各地医务人员陆续驰援武汉,上海的各大医院也抽调了许多医务人员奔赴武汉抗疫前线,陆慧慧看了特别感动。“我们这些上不了前线的人能做些什么呢?”作为崇明区的农村“女带头人”,她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菜篮子”这件事。

她主动联系上了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和普陀区人民医院,希望能够帮助这两家医院支援湖北武汉的11位医护人员家庭,为他们免费提供菜蛋类农产品,让这些英勇的“白衣天使”在前方抵御疫魔的同时,不用再为后方的家庭担忧。于是,每周一次,12-15斤的各类新鲜蔬菜以及鸡、鸭蛋等副食品装满了这些医护家庭的“菜篮子”。

陆慧慧还每天为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南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分院、普陀区人民医院五家医院提供400多份农产品,以优惠价格免费送货上门,帮助医院的其余医护人员解决买菜难的问题。

疫情期间,许多快递公司纷纷停止业务。怕快递因数量多体积大、车辆无法装运而拒收,陆慧慧索性将基地内的各类车辆都组织了起来,将包装好的农产品陆续送往顺丰大仓,就是为了保障农产品准时送达。     

同样,在崇明向化镇上海享农果蔬专业合作社,从年初五当天,成立了由20多位姐妹组成的“菜篮子”巾帼志愿服务队,为保证市区包括一线医护人员在内的“菜篮子”提供援助。“大家的健康拜托你们了!你们的小家我们来守护!”陆慧慧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