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担当|疫情当前,这些手术很紧急!为不畏风险的暖心医生点赞!
2020-03-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3岁的小鸣(化名)突然开始哮喘咳嗽。通过胸部CT检查,发现小鸣右肺中间干支气管远端有异物可能。但正值新冠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气管镜是高暴露风险操作,多家医院已暂停支气管镜,儿科医院呼吸科团队在充分评估患儿病情后,安全通过精准手术为孩子取出异物。目前,小鸣恢复良好。

疫情下,沪上医生仍然坚守在一线,严控严防疫情的同时,给患者提供最及时的诊疗服务,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为这些不畏风险的暖心医生点赞!

3岁孩子吞食笔帽

儿科医生成功取出支气管异物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是上海市唯一儿童传染病定点收治单位,此次承担了本市所有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的救治工作。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儿科人依然坚守儿童急危重症的生命防线,抗击疫情的同时,医院详细制定了各项制度、流程和分级防护措施,保障急危重症患儿能得到及时安全的救治。

2周前,3岁的小鸣突然开始哮喘咳嗽,治疗近2周后,咳嗽和喘息反而加重了。焦急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经验丰富的呼吸科陆爱珍、陈艳医生考虑存在异物吸入可能。最终胸部CT检查也证实了医生的推断,发现小鸣右肺中间干支气管远端有异物可能。

经过术前充分的评估和防护准备,呼吸科陆爱珍主任医师等组成的医护团队在二级防护措施下为小鸣施行气管镜手术。术中发现小鸣的右肺中间干支气管有一白色环形带孔的异物完全堵塞了右肺中间干支气管,且探查异物质地较硬。四位经验丰富的操作者调整好气管镜位置,屏气凝神,通过异物钳钳夹的方式顺利取出异物,整个手术耗时20分钟,原来困扰小鸣这么长时间的是一个将近2cm的笔帽。

家长看到取出的异物后,满是感激说对医务工作者说:“感谢你们,你们太伟大啦!”看到小鸣父母的笑容,医务人员也感到由衷高兴。

快递员工作时受伤

专家成功为其进行断肢再植手术

为防疫抗疫,除了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医务人员,还有很多保障物资流通的快递小哥、加班加点赶制防护用品的工人,以及医院的其他外科医务人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为抗击疫情作出自己的贡献。

20多天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骨科急诊室来了一位严重外伤的患者,该患者是顺丰快递公司员工,在工作中不慎将左手及右脚卷入货物机器传送带中,导致大面积皮肤撕脱伤,足趾已无血运,且创面污染极重,面临截肢的风险。经骨科文根副主任医师查看,小组讨论后,迅速制定了诊疗方案,尽最大努力为其保肢治疗。

与此同时,急诊也迅速完善相关检查,询问病史,初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随后紧急送至手术室。在这特殊的时期,面临的是更为严峻的挑战。但作为医者,救死扶伤的使命,时刻都在。因此,文根医生带领成亮、宋国勋和王萌三位医师,刻不容缓地进行了手术。该手术持续了整整5个小时,所有参与人员顶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成功完成了一台断肢再植手术。

急危重症患者等不起?

他们7天×24小时都在坚守

等不起手术的,还有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主动脉夹层患者如不能在发病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即刻面临死亡风险。以A型主动脉夹层为例,一旦发病,每1小时死亡1%,48小时内死亡率高达50%,一周内90%。”上海德达医院ICU主任李庆志告诉记者。

然而,每台手术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按照上海医师协会发布的《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控制背景下的防护策略》要求,医院在心血管手术患者接诊过程中执行严格流程。一方面对患者进行分流:首先在门急诊预检环节将存在发热、高风险地区旅行史、接触史的患者排除,劝往定点医疗机构,其次对非急症的患者一律提倡择期手术。

而对于这些已收治的急危重症需手术患者特别加强诊治过程中的物理隔离防护:患者须经专用通道及电梯至定点心导管室、定点隔离机房,与院内已有患者所使用的都做到区分隔离;术中室内外人员器械充分隔离,不再进出;术后所有地面、墙壁、物体表面的遵循消毒-清洁-再消毒加强原则;手术中,控制手术手法、动作轻柔,减少血液飞溅;始终确保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都严格穿戴防护:一次性帽子、洗手衣+一次性手术服+铅衣+一体式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等。手术结束后沐浴更衣,再行离开导管室。”医院总护士长杨戎告诉记者,整个过程确实挑战很大,需要医护人员的坚守。

疫情期间,医院为使一些有必要及时住院、又无法承担自主定价费用的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救治,主动提出调整其住院医疗服务的价格,免除自主定价中的自费差价部分,使患者能够安心、从容地看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