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诈骗“套路”多,上海警方已破案200余起
2020-03-1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钟雷

破获虚假售卖疫情防控物资诈骗案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0余人。处置涉疫纠纷警情630余起,挽回财产损失4531.78万元。疫情期间,在人们多举措开展防疫工作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市民急需口罩、复工企业急需资金的心理包装骗局,故技重施布置诈骗陷阱。今日,警方交出侦破涉疫案件的成绩单,并梳理了高发案件类型及特点。

 买口罩迟迟不发货恐有猫腻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口罩成为市民生活的“必需品”,但以出售口罩为由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也集中发案。2月14日,到浦东公安分局康桥派出所接到市民张先生报案,称自己买口罩被骗82万余元。警方调查发现,张先生因家中亲戚急需一批口罩,通过某网络购物平台寻找到自称是供应商的周某,然而在付款后,周某却迟迟未发货,张先生遂向康桥派出所报案。2天后,民警在浙江省杭州市将犯罪嫌疑人周某抓获。经审讯,周某承认其在没有口罩存货、也没有采购口罩渠道,所谓的卖口罩只是诈骗的幌子。

而在青浦警方近日侦破的另一起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同样是以卖口罩为饵实施诈骗,甚至还向被害人发来了营业执照。然而,在被害人李女士向卖家转账66万余元的货款后,却发现查询不到对方提供的快递单号,方才意识到被骗。警方接报后立即开展侦查,并于3月1日,在福建警方的协助下,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将黄某、卢某两人成功抓获。目前,上述犯罪嫌疑人均已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疫情期间购物类诈骗还是比较多发的,一种是被害人转款嫌疑人不发货,还有一种是货不对板。”据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副支队长苑子威介绍,1月24日至3月5日,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虚假售卖口罩、耳温枪等疫情防控物资的诈骗案件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0余人。

 宅在家里做“兼职”也需擦亮眼睛 

受疫情影响,此前不少企业延迟复工,一些“宅”在家中的市民开始寻觅“居家兼职”的机会。有不法分子就瞅准了市民的这种心理,在小区门口推销“免费办卡”的业务。

不久前,静安公安分局在侦办一起案值达百万元的冒充公检法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发现诈骗分子用于实施诈骗的手机号码竟是上海本地的号段,遂以此为突破口循线追踪,最终发现一群被称为“卖卡人”的不法分子,专门从事实名手机卡的交易活动,为电信诈骗等犯罪活动提供“便利”。

经过近半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民警成功梳理出以汪某为首的一个专门从事贩卖实名电话卡的犯罪团伙。据警方介绍,汪某等人通过在小区门口摆摊的形式,以办理实名手机卡就能获得鸡蛋、食用油等小礼品为噱头,吸引市民前来办理手机卡的实名认证。随后,再以每张手机卡100至12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不法分子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目前,犯罪嫌疑人汪某、周某、武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静安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警惕开学季诈骗,付费前应与学校老师确认 

除了上述骗局外,针对近期不少复工的中小企业、个体商户对资金需求的迫切,诱导受害人下载网贷软件、填写个人信息,并编造需要交纳保证金、公证费、服务费等借口诱骗受害人转账、骗取钱财,即人们俗称的“杀鱼盘”骗局。“另外企业里冒充领导对财务人员实施诈骗的案件也多起来了。”

此外,针对开学季的延后,相关的骗局也同样“蓄势待发”。据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探长范华介绍,近期外地已经出现有不法分子以提前收取学费的名义实施诈骗。

2月17日,教育部在网站发布《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谨防有人利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名义进行网上收费诈骗的预警(2020年第1号预警)》提醒广大家长与学校延期开学谨防收费诈骗。其中提到,对学校和班级建立的微信群、QQ群等,要严格落实群主管理责任,严格核实所有成员身份,严格落实实名制度,严格入群批准验证,杜绝陌生人随意入群现象,对身份存疑的尽快清除出群。对确有需要通过网上支付的合规收费事项,建议学生和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进行确认,不可盲目进行网上支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钟雷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