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了平板电脑,他有了家教哥哥,奉贤团区委为因疫致困青少年圆梦
2020-03-1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真开心,今天开始,我可以像同学们一样和老师线上互动了!”正读六年级的小凡,从3月1日开始使用电视收看网课,但由于家庭困难,没有网络终端设备,无法参与“空中课堂”师生互动。

奉城镇大门村的青年志愿者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鼓励她向奉贤防疫专题圆梦行动说出梦想。3月12日,小凡就收到了区团委干部周超意捐赠的平板电脑。而这,只是奉贤团区委开通“圆梦热线”后,帮助的因疫致困青少年中的一个。

  她有了平板电脑,他找到了新工作  

抗疫期间,为了帮助援鄂家庭、困难学子、失业家庭、特殊群体等受疫情影响面临困境的人群,奉贤区依托“365天,天天圆梦”爱心互助网络平台,让基层群众的“急难愁”和“愿思盼”与社会爱心精准对接,梦想接力,共战疫情。

奉贤区团委立即开设了“圆梦热线”,面向困难失业青年、困境青少年、一线援鄂家庭和双职工家庭青少年,征集和疫情有关的、合理可行的梦想,一方面及时发布到“圆梦行动”线上平台争取帮助,另一方面发动团员、团干部、青年志愿者、青年企业家主动关心关怀困境青少年,为他们实现梦想。

仅本次“圆梦行动”在线活动开展的三天里,像小凡这样获得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终端设备的困境青少年,全区就有42人。

除了帮助困境青少年解决网络终端设备,还提供就业机会。小施是奉城镇朱新村人,全家平时仅靠爷爷打零工维持生计。因为疫情,爷爷无法打工,家里失去了收入来源,已经成年的小施想找一份本镇的工作,既减轻家庭负担,又方便回家照顾爷爷奶奶。

奉城镇团委在平台上主动认领了小施的梦想,发动奉城“创二代联盟”的优秀创业青年为他圆梦。很快,他就收到上海盈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录用通知。“我一定好好干,想用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奶奶买一双走路舒服的老人鞋。”3月11日,小施正式办理了入职手续开始工作。

  母亲一线援鄂,他有了家教哥哥辅导作业  

大年夜,奉贤中心医院急症副护士长王海红接到通知,紧急驰援武汉,如今还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奋战。丈夫工作忙碌,她牵挂上初中的儿子陆奕辰能否照顾好自己,更担心他的学习。

通过“圆梦行动”的牵线搭桥,南桥镇团委了解王海红一家的情况后,主动对接、联络,通过“为奉献者奉献”志愿关爱行动平台联系到了邬家晟。他是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名硕士在读生,在吹响战“疫”集结号后,他看到一批批援鄂医务人员驰援武汉,自己也想出一份力,用实际行动给他们送去关爱。这次结对助学,让他有了机会成为“最美逆行者”的坚强后盾,不仅是为援鄂家庭圆梦,也是为自己圆梦。

如今邬家晟每天都会准时来到王海红的家中,为陆奕辰提供学习辅导。他们一同收看“空中课堂”,还进行各学科的答疑解惑。

正在奉贤区汇贤中学读六年级的汤曾轩,今年春节对他来说注定是特殊的。母亲翟晓惠作为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成员,除夕夜就前往武汉一线支援,父亲也在奉城医院坚守岗位。作为新上海家庭,亲人不在身边,受疫情影响,也没有机会回家乡团聚,小汤常常独自一人在家,无人照顾。

小汤住在奉浦街道天鹅湾小区,天鹅湾居委党支部书记陈英第一时间上门关心慰问,发现孩子吃饭是个难题。街道青年志愿者主动提出:“我们来给小汤做饭!”

于是,黄大哥精心烹饪,小夏姐姐打下手,书记陈英亲自送餐上门。细心的青年志愿者考虑到营养均衡,荤素搭配,每次变换菜色,小汤说:“比爸爸烧得还好吃!”

据悉,抗击疫情期间,奉贤区各级团组织排摸出因疫致困的青少年302人,积极争取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为他们提供就业、资金和设备等方面的援助。同时,加强对困境青少年群体的关心关怀,提供心理援助263次。

奉贤团区委表示,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困难青少年群体,通过献一份爱,圆一个梦,带给更多困境青少年希望,战胜疫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