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疫|有你的心事吗?市民心理疏导“18问”2.0版本来啦
2020-03-17 上海

青年报资料图。吴恺/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孩子上中学,在家上网课,我们家长又复工了。我有点担心,没人监督他会偷懒,网课学习效率不高影响成绩,怎么办?”“复工后每天会议不断,以前能应付的工作,现在觉得特别累,不知道什么原因”……

复工复产后,不少市民“烦恼”不少。今天,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发布上海疫情防控市民心理疏导“18问”2.0版。

问:父母很看重我的成绩。在家上课对我是一个挑战,父母盯得很紧,我特别紧张。该怎么调节心态?

答: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下面几个方法也许可以帮助你。

第一、通过错题分析、重温知识点等方式,提升对学习的可控感。

第二、设定一个个小目标,做切实的努力,达到目标时及时给自己鼓励或奖励。

第三、建立踏实感来消除紧张。比如上网课时,双脚坚定地踩在地面;做作业前,把桌子收拾整洁;写下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完一条划掉一条……

第四、跟同学、老师交流,努力探索上网课、在家学习的“别样风景”和“意外收获”。 

第五、和父母多沟通,勇敢地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问:疫情期间,父母经常在家发生争执,作为子女,我该怎么做?

答:新冠疫情让家庭成员之间的物理距离近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相互之间的摩擦会增加,发生争执在所难免。作为子女,应该怎么做呢?尽量不参与、不卷入,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第一、空闲时和父母单独交流,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要知道,交流是改善的第一步。

第二、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运动、听音乐,或者寻求支持,把你的感受告诉老师或好友,了解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得到帮助。

第三、请保持宽容。父母也有烦恼,会犯错。宽容父母的不完美,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当然,家长朋友应该以身作则,做好孩子情绪的“定海神针”,不将自身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共建和谐家庭。

问:之前把孩子送回老家,赶上了疫情,跟孩子很久没见了,虽然每天都有视频,但我还是担心孩子回来跟我生疏了,有什么好办法吗?

答:首先,察言观色。在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表情,是渴望的、无动于衷的、生气的还是害怕的?这可以增进我们对孩子的了解。

其次,身体力行。孩子不能回来时,多视频聊聊天;回来后,给他们拥抱,表达想念;花点时间陪孩子玩耍、看书。要知道,“做”比“说”更能将关心传递出去。

第三,知行合一。如果孩子表现出了生疏或厌烦,要耐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可能发生的变化,尝试去理解他们,并给予恰当的情感回应。

问:孩子在家学习,总是拖拖拉拉,我着急得不行,他却无动于衷,怎么催都没用,感觉要崩溃了,我该怎么办?

答:首先要明确是孩子拖拉还是家长太急。

如果是孩子的问题,先分析原因:是习惯还是新近出现的?是没兴趣还是周围诱惑太多?然后进行引导,比如早完成作业可以获得奖励。

如果是家长的问题,一是,可以选择让其他人去和孩子交流,沟通效果会更好些。二是,自行调整,觉察自己急躁时用数脉搏、做深呼吸、脑子里叫“停”等方式提醒自己,让情绪平静下来,然后观察其他人对孩子行为的反应。事后反思总结,看什么样的做法是最理性、合理的。

问:孩子上中学,在家上网课,我们家长又复工了。我有点担心,没人监督他会偷懒,网课学习效率不高影响成绩,怎么办?

答: 第一、培养孩子规律作息。制定时间表,适时检查孩子作业。

第二、眼不见为净。换个角度想,其实这些真实的场面每天都在学校里上演,只是你没看见罢了。孩子们一样在健康茁壮地成长,该学的知识也都没落下。

第三、学会放手。不要总是紧紧地抓住孩子,有时松一点,会发现,原来孩子们完全能成为自己的主人。所以,既然复工,就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吧。

问:复工后中午在单位吃饭,虽然和其他人隔开一段距离,但我还是很紧张,吃饭都没胃口了,我该怎么调整自己?

答:第一、了解自己吃饭没胃口的具体原因,是否活动过少、睡眠欠佳、在家吃太多、食物不对口味?还是确实一到单位饭堂就恐惧紧张?

第二、如是后者,通过官方途径了解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方式,判断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正确认知后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三、观察周围人的反应,判断自己是否过度紧张了。如是,当再次出现紧张情绪时,可以做深呼吸,给自己的不合理行为喊“停”,还可做尝试,挑战自己的回避行为,克服恐慌。

问:复工后,我发现和以前经常聊天的同事变得有距离感,该如何自我调适?

答:这是复工后很多人会有的感觉。较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使我们和同事有了身体和情感上的距离,“久别重逢”会有点不自在。

每个人的行为、情感和人际交往方式在一段时间内会形成惯性。近期,我们亲密接触的是家人,对同事只是微信交流,甚至可能暂时没有任何联系。现在见了面要一下子“亲热”起来,的确会不习惯。

同事通常是工作场景的一部分。和同事的“距离感”可能与复工后对工作的“生疏感”有关。更何况,复工后,我们还处于对疫情防控中。大家需要带口罩,避免身体接触,这也会造成“距离感”。

接受这种感觉,给自己一段时间重新走近工作和同事。从擦身而过的一个微笑、一个热情的招呼开始,让情感升温,“距离感”自然会逐渐消融。

问:最近脾气暴躁,一点就着,经常斥责家人,事后又觉得自己反应过度了,怎么办?

答:尝试问自己,家人什么行为让你反应如此强烈?你发脾气是联想到了什么?如果能找到原因,对发脾气背后的想法进行调整,就能有效预防类似情况。

如果无法调整情绪,或并无明显原因地频繁发脾气,则需考虑是否自己过度紧张了。如果这些情况影响到日常生活,并让你感到痛苦,还伴有失眠等其他症状,则需要去咨询医生。

目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官方微信服务号上开设了在线问诊服务,可以选择线上咨询,必要时亦可进行线下诊疗。

问:疫情过后,我想回归正常的生活,这一天什么时候能到来?

答:在这场全民抗“疫”中,每个人都是不同战场上的“战士”。要相信国家和政府的努力,相信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回到正常生活。

疫情期间宅在家,也是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足不出户的日子,放下手机,与家人多些相伴,多些沟通,把平日里因工作奔忙而疏忽的家庭时光补回来。

你可以想一想疫情结束后,最想见的人是谁,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最想实现的愿望是什么……

珍惜当下,保持每天的仪式感,坚持自我“唤醒”的状态,时刻准备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可以调整生命的宽度,拥抱这世间万物的美好。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不愉快的日子终究会过去,期待春暖花开,疫情散去,我们骑马踏花,看尽山河之绚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