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们拼过命的英雄,从今天起,迎接你们归来
2020-03-1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因为戴着口罩,我一直看不清楚你的脸,希望明年的这时候你能来武汉看樱花,也能让我看到摘下口罩的上海医生。” 当听说上海医疗队的队员要回上海的消息后,曾经在东西湖(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接受过治疗的吴阿姨给上海医疗队队员李昕发来了短信。

那一刻,李昕泪目了。她回复说,如果有时间我一定会再来武汉,遵守这个美好的约定。

经过44天的奋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完成了武汉抗疫使命。3月18日,救援队队员分两批撤离武汉。到达上海后,他们将在青浦区接受两周的隔离观察。为我们拼过命的英雄!谢谢你们!从今天起,迎接你们回来!

 最严格分批撤离,规范消毒流程  

3月18日一早,在18名队员的保驾护航下,由8辆医学救援车和2辆保障车组成的救援队车队启程返沪。跟驰援武汉时一样,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分两批撤离,其余35名队员于3月18日搭乘高铁统一返沪。

为了确保所有人员安全返回,救援队制定了严格规范的消毒流程,在武汉完成了终末消毒:对物品使用1000mg/L有效氯进行消杀,车辆和空气用500mg/L二氧化氯气溶胶喷雾进行消杀。返回上海后,所有人员在指定隔离点封闭隔离14天并进行医学观察;车辆也要统一封存两周。

2月4日,受国家卫生健康委派遣,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分两路奔赴武汉疫区,受命驻扎在东西湖区(武汉客厅)方舱医院。2月5日下午,该队仅用3个多小时即搭建完毕25顶帐篷,完成了中等规模移动医院的展开。

帐篷医院充分利用灵活性、机动性和多功能性,助力方舱。救援队领队雷撼介绍,随着帐篷搭建完成,东西湖区方舱医院建设指挥部迅速将其纳入方舱医院体系,作为方舱医院的指挥、行政办公中心,设置方舱医院办公室、护理部、医务部、物资部、随访室、库房、休息室、医护清洁区更衣和进出通道等之用,并提供帐篷给兄弟救援队供日常使用。

帐篷里的各类办公室是方舱医院的大脑和中枢神经。救援队执行队长孙贵新介绍,设在帐篷里的指挥部发出指令,方舱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工作人员、志愿者负责执行;医务部、护理部的指令同样如此;再者,进入方舱的医生护士,都需在帐篷里穿好防护服,出来时也经由帐篷通道脱去防护服、洗浴完毕后,进入生活状态。孙贵新说,打个形象的比方,帐篷医院里的指挥部发出传导信号,通过对讲机、医生等传导入方舱,产生作用、发挥效能,好比作用于靶器官(细胞);方舱里面有啥问题,也通过对讲机、出舱医生、警察、志愿者等传递到帐篷“大脑”里,我们就知道了里面的温度、适度、病患的感受,以及患者的个性化要求、突发状况等等。

  最感慨:我们的队员每个都是好样的  

该救援队的医生护士在方舱里发挥骨干作用。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医生护士总数为26名,但在方舱医院内起着骨干作用。东方医院派出参加救援队的医生包括呼吸科2名、心内科1名,监护室3名、感染科一名;全部硕士以上,一半拥有博士学位。

在方舱医院B厅,医生既是患者诊疗的责任人,还经常充任患者家务事的“保姆”和联络官。谁家亲人暂时联系不上了,谁出院没地方去了,谁家孩子一人在家,甚至谁家孕妇生产没人照顾等,只要医疗队员知道了,就会想尽办法去解决。

刚开始那几天,孙贵新说,累得走着走着就能睡着。但是,心中有事,一个冷颤就醒来了:梦里的病人在哭泣,总是不言语,总是用求助的眼神看着你……

“而我们医疗队的护士团队,个个都是好样的。他们指哪冲向哪,从不含糊,十分勇敢。”说起自己的队员们,东方医院副院长雷撼十分感动。

仇晶军、尤俪雯、顾钦贇、袁刘远、晏晓坤、查韵……15位护士,其中女护士12人,男护士3人;年龄从23岁到36岁,26岁-28岁13人,护理工龄5年以上者占绝大部分,可谓年富力强。

队伍中,很多年轻的护士,都很害羞腼腆,不愿意多说什么。她们说:“做的都是该做的事情;我们是护士,这是我的职业,这个时候我们不上谁上呢?”“武汉人大多直率、善良,我们提供一点帮助,他们都会双手合十表达谢意;患者中不少都有这样那样的难事,但几天下来,大家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很多人都跟我们成了好朋友。”……

但是,护士们也有难处:有的护士第一次穿纸尿裤上班,但还是没用上,因为不习惯,在舱内12小时没吃饭没喝水没上厕所;有的护士上班前没有贴安普帖,鼻子和额头都被护目镜压得剧痛,以至于稍稍得空就疼痛难忍,甚至头晕眼花、心慌意乱。但也有护士说,“好多武汉人在这里,他们现在太苦了,都到了拼搏的极限了,而我们,只是想来帮一点忙。”

  最温馨:方舱医院成立一个暖意融融的大家庭  

而正因为他们的到来,被疫情笼罩下的方舱医院不再那么寒冷!

“一身洁白,看不出曲线,看不出流畅,可这是2020最美的时装。一双眼睛,两副镜架,见不到眼睑的单双,可这透过来最美的目光……”这是2月12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宽广高阔的大空间里回荡的诗句。医疗队员高彩萍带领的护士团队,为数十名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朗诵《抗疫·安心》读本。

读书会是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每天都上演的节目,虽然来自各地的护士团队各显其能,但最初的创意来自高彩萍等领头制定的方案。高彩萍是东方医院南院ICU护士长,也是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护理组的副主任。读什么书、读哪些内容、怎么读,经验丰富的资深护士团队一一拟好攻略,骨干护士领头读罢,患者中的活跃分子就会争先恐后抢着念,那情景:方舱内立刻“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广场舞人气更高。“刚开始,大家不知道能不能跳,没人轻举妄动。”护士尤丽雯说,“我们在护士长带领下查了不少资料,编出一套适合舱内患者的舞蹈套路。10日进舱后,我们带着大家跳。这一跳不要紧,跟着跳的人越来越多,到后来,走廊里、床位边、小厅里,满满的都是随着音乐扭腰摆手出胯的,方舱里成了欢乐的海洋,患者或者严肃认真地看着、比划着,或者兴奋地自顾自舞着平日里熟悉的动作,那情景就两个字:忘我!”

后来,方舱里就天天热闹了:自顾自绒帽绒背心绒拖鞋在那里摇腿摆手的,三五成群荡成一道又一道波浪滚滚的,护士的团团雪白和着五颜六色形成舞者海洋的,方舱里的舞都上了新闻联播;还有同济东方版的呼吸操,传统套路八段锦、太极拳,最普遍的是“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广播操。到后来,各大方舱医院舞蹈的PK气氛渐浓,民间高手不断涌现。

据不完全统计,该救援队的医生总共入舱值班99人次,每次6小时。管理过A厅120名患者、B厅413名患者。包括收治新患者入院285名,出院患者157人次。其中冯强为心理治疗组成员,在6 -17号期间参与临床轮班,18号后参与心理咨询排班,共入舱进行心理咨询调节6次,每次7小时左右,线上答疑多次。救援队领队雷撼,队长孙贵新也经常入舱指导医疗工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最不舍:这场战疫中生死之交的战友  

16日下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55名队员接到撤离命令后,当天晚上连夜将东西湖方舱医院帐篷医院中的电力设备拆除、剩余医疗物品搬运,将20顶帐篷医院全部打包装箱。看着一度热闹的方舱医院,渐渐恢复了平静,作为执行队长,孙贵新身上有着太多的感慨。

一周前,当东西湖(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最后一批患者与医护人员依依不舍地告别时,这家曾经是武汉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宣布休舱!那一刻,队员们的心情有点复杂,有些不舍又有些自豪。这场战斗,他们曾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结果一个月结束战斗!而且实现三个零:患者零召回、零死亡;医护零感染!

这一个多月来,上海医疗队的队员们与患者之间建立起了的亲人般关系,即使出舱之后也始终还在延续。队员们时刻还牵挂着那些已经出了院的患者,双方在微信上保持着联系。在遇到问题时,有些患者会发短信来求助,队员们都尽量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复。除了求助,患者们还会时不时发来问候短信:谢谢你们!千万保重,等武汉好了,想请你们去吃热干面、去看樱花……

即将返回上海,孙贵新有着很多的不舍。这份不舍中,还有一份对来自全国各地医疗队的不舍。“在一起战斗的这一个月,我们成了经历过生死之交的战友,这份感情特别难得可贵。”孙贵新告诉记者,在东西湖(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正是因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员都在一起努力,最终实现了零感染。

一起战斗结下的情谊特别深,分别的那一刻,来自新疆建设兵团、宁夏、山东、安徽等各地的医疗队负责人给孙贵新发来了一段段临别赠言:“祝福孙贵新老哥平安健康幸福,一生的战友,一辈子的兄弟”,“雷院、孙队,祝顺利、平安!”

方舱医院院长章军建紧紧握住,东方医院副院长雷撼的手,武汉市东西湖区常务副区长李丽洒泪向医疗队挥手告别,“这份感情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里”。孙贵新说,马上就要回上海了,大家的心情都是愉悦的,不过这场战疫还没有彻底结束,而他们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任务。 

═    每一位队员,都有一个故事    

离开前,她和患者有了一个美好的约定

“希望你们早点回家,因为你们为了支援武汉付出了很多,希望你们健康快乐地早日与家人团聚”。昨天,当听说上海医疗队的队员要回上海消息后,曾经在这里接受过治疗的吴阿姨给李昕发来了短信。短信中,吴阿姨说,因为戴着口罩,她一直看不清楚李昕的脸,希望明年的这时候李昕能来武汉看樱花,也能让她再次看到摘下口罩的上海医生。李昕说,如果有时间她一定会再来武汉,实现这个美好的约定。

那一瞬间,让人泪目!李昕是上海市东方医院援鄂医疗队心内科医生,在全国4万多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里,是平凡的一员。

2月7日,仅仅用了3天不到的时候,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一切就绪,开始收治病人。上千张床位很快就饱和了,救助病人刻不容缓。一开始,面对病人的恐慌和无措,李昕是紧张的。有的病人沉默不语,有的病人因为惦念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情绪激动甚至失控……焦虑、痛苦、迷茫、未知交汇在病区内,即使阔大如武汉客厅,似乎也容不下侵袭而来的各种情绪。

初到武汉,当李昕在新闻里看到有同仁因感染新冠肺炎离世,当洗澡时水洗着洗着变凉,当漫漫长夜不能开空调冻得直哆嗦,她开始紧张,给女儿的班主任发了一条微信,“马上要进去打仗了,女儿您帮我照顾,万一我有什么,她以后就做您的女儿,我放心……”她把两张银行卡的密码告诉了父亲,叮嘱他留给女儿上学用。“妈妈如果不在了,要照顾自己,钱留着上学时候用,不要乱花。”

李昕和同事们四班倒,每班6小时,但由于患者众多、情况繁杂,往往8小时才能结束一班的工作。平时少喝水,当班不喝水,值班不上厕所,只为了能节省下一套防护服,能节省下更多的时间看顾患者。

“在方舱医院,我们也收获着很多正能量”。李昕告诉记者,有一位来自省重点中学的高三男孩让她特别感动。在接受治疗的那段时间,男孩始终将6门功课的书籍放在病床上,一有空就会去翻看。男孩告诉李昕,虽然生病了,但是面临高考,功课不能落下。“他让我看到了穿出阴霾的那道光,每一个努力着的人都是一片阳光,每片阳光拼在一起,我们就有了希望!”

对于李昕而言,在武汉的这段日子,还有一个特别的惊喜,3月7日那天,经上海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批准,李昕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李昕的爷爷奶奶是河南大学医学系同学,他们以济世救人为己任,新中国成立后,组织安排他们在武昌医院工作,爷爷任院长,奶奶是妇产科主任。奶奶行医70年,退休后在社区医院利用自己的专业服务病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还被评为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能在奶奶爷爷工作的地方打这场防疫阻击战,李昕也感到很光荣。

去“打怪兽”的90后妈妈回来了

“去打怪兽的妈妈要回来了!”16日下午,得到医疗队要回上海的消息时,李慧有些激动,然而和当时来的时候一样,心中也有些不舍。

李慧是东方医院急诊内科护士,29岁的她选择离开刚刚周岁的宝宝,驰援武汉。“一开始不敢和孩子视频,一视频孩子哭我也哭,到后来慢慢地习惯了。”李慧说。

在武汉,李慧给刚刚周岁的宝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写道:妈妈现在在武汉和叔叔阿姨一起“打怪兽”。被怪兽欺负的人们住进一个叫“方舱医院”的房子里,里面住了很多人。昨天是妈妈第二次进这个房子,没有了第一次的陌生和紧张,看着这些被坏蛋折磨的人们,很是心疼、很着急,妈妈也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肩上的责任。在防护服的包裹下妈妈耳朵鼻子会疼,会有各种不舒服,走路一摇一摆,像个大白。但妈妈不觉得这是煎熬,这里有和妈妈一起奋斗的战友,还有齐心协力和“怪兽”做斗争的患者。我们都渴望着,期盼着早日打败“怪兽”。当妈妈看到他们从这扇门走出去时,妈妈内心是自豪的。

回上海前,李慧和武汉道别,也和其他医疗队的队员道别,这一次,李慧的眼眶又红了:有点难忘,也有点舍不得。

李慧说,在武汉的日子,泪点特别低,不时会被感动。在方舱医院,当大家一起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时候,她和很多人,都热泪盈眶。这场面,这氛围激发了每个人的爱国情感,李慧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